劉斌 薛琪
摘 要:人民法院司法警察作為我國審判機關唯一的武裝力量,承擔著保衛國家司法安全、保護司法工作人員及其他公民人身安全、捍衛社會公正最后一道防線安全的重要使命。近年來,司法審判過程中極端威脅行為時有發生,其中包括劫持人質等突發事件。對于此類極端突發事件,要求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必須做到未雨綢繆,及時更新警務知識與技能,同時也為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培訓提出了新的命題。本文針對《司法警察人質事件處置》系列課程設置的必要性與可行性、訓練科目及教學訓練的實施等進行了初步的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法院;司法警察;人質事件;課程
一、人質事件概述
1.人質事件概念及法律規定
所謂人質事件,是指“犯罪嫌疑人通過暴力手段控制他人的人身自由,并以折磨、傷害甚至威脅人質生命的方式,強迫第三方或人質本人滿足其要求的違法犯罪案件”。[1]
人質事件中的劫持人質行為屬于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條規定的綁架犯罪行為。《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條規定,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綁架他人的,或者綁架他人作為人質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較輕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犯前款罪,殺害被綁架人的,或者故意傷害被綁架人,致人重傷、死亡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沒收財產。以勒索財物為目的偷盜嬰幼兒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
2.人民法院發生的人質事件主要特點
劫持人質犯罪是世界各國公認的最嚴重的一類犯罪,是和平年代里最極端的犯罪表現形式之一。劫持人質犯罪一旦發生,不僅危及人質生命安全,而且會在社會上造成難以消除的恐怖氣氛,嚴重影響社會治安穩定。[2]人民法院司法審判過程中發生的人質事件不同于其他場所發生的人質事件,其主要特點在于。
(1)劫持人質場所具有相對封閉性。人民法院最易發生人質劫持事件的場所是法庭、法院機關建筑物內、刑事被告人押解囚車內以及部分強制執行場所內,相對封閉,不易被公眾察覺。
(2)人質劫持者動機具有相對單一性。從以往案例來看,人民法院發生的人質劫持事件多發生于刑事案件審判過程中,劫持者多為刑事被告人,其動機大多為逃避法律制裁、逃避羈押、通過劫持人質伺機逃脫。
(3)逃避制裁的預謀性和劫持人質的隨機性。人民法院發生的人質事件中,劫持者對于如何逃避法律制裁大多進行過預謀,而劫持人質則是其順利逃避法律制裁、成功脫逃的預謀手段之一,劫持者對于人質的選擇具有很強的隨機性,既可以是法官、書記員、律師等,也可以是司法警察、旁聽人員甚至是法院內其他無關群眾。
(4)劫持者所提核心條件多為順利讓其逃脫。人民法院發生的人質事件中,劫持者最終目的是逃脫法律制裁,因此,順利讓其逃脫成為多數劫持者所提的核心條件。
二、設置《司法警察人質事件處置》系列課程的必要性
1.人民法院司法警察人質事件處置能力分析
人質事件的處置能力是司法警察處置突發事件綜合實力的體現。針對司法警察隊伍實際情況,分析如下:
(1)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應急處置機制難以應對人質事件。所謂劫持人質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就是在處置劫持人質事件的過程中,采取的各種制度化、程序化的應急管理方法與措施,是實現高效處置劫持人質事件的結構化方法。[2]目前司法警察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應急預案中針對人質突發事件的內容模糊籠統,沒有細化操作程序;應急預案中針對人質突發事件先期處置缺失,更沒有談判人員出面接觸劫持者;應急預案中過分依賴公安機關處突力量;應急預案演練嚴重不足;實戰中各級各地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處置措施五花八門,造成人質面臨更嚴重威脅。
(2)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警力配置難以應對人質事件。在人質事件中,解救人質的警力構成一般包括“現場指揮員、外圍封鎖力量、現場封鎖緝捕力量、談判力量、調查勘查力量、跟蹤逮捕力量和機動力量”[3]等,是多個專業警種聯合協同的綜合性的戰術行動,因此,對于警力配備的數量與質量上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文件規定,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編制人數按照所屬各級人民法院編制的12%配備。目前很多人民法院尚無法達到滿編,即使達到滿編,警力也非常有限。對于警力充足的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警隊,又缺乏對警力的科學分工,多數警隊僅僅對警力在押解、值庭、安檢、執行等職責業務方面進行分工,沒有成立專業的人質突發事件處置團隊,更沒有受到專業談判及武裝處置的培訓。
(3)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警務保障難以應對人質事件。處置劫持人質事件是大規模綜合性的警務行動,警務保障必須迅速跟進,才能保證成功解救人質制服劫持者。目前,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尚未建立完善的應急指揮體系,上下級法院警隊警力快速集結展開能力不足,部分警隊通訊裝備陳舊,醫療保障、心理支援等專業人員均未列編,交通工具亦僅夠滿足刑事審判警務保障使用,因此,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各級警隊警務保障能力有限,尚難以處置人質事件這類綜合性極強的極端突發事件。
(4)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戰術水平難以應對人質事件。處置劫持人質行動戰術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解救行動的成與敗,人質事件中警察戰術的設計與應用不是在人質事件發生后的臨時性隨機安排,而是在日常警務訓練中針對人質事件專項預案的反復模擬演練達成的團隊協同行動的默契與行為定式。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教育培訓科目中從未設置過此類內容,因此,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在戰術水平上也難以應對人質事件。
2.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現有培訓課程體系分析
在現有課程體系中,與人質事件處置相關的專業科目主要有處置突發事件常識、擒敵技術、安全防范裝備使用、衛生訓練、輕武器射擊、心理行為基礎及訓練及部分體能訓練科目。這些科目中處置突發事件常識、衛生訓練、心理行為基礎及訓練等科目大多停留于課堂基本理論和常識的講授,擒敵技術、安全防范裝備使用、輕武器射擊等科目也主要針對一般性違法犯罪行為,缺乏團隊戰術協同配合訓練。由此可見,目前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教育培訓課程體系是無法應對人質事件處置需要的。
3.設置《司法警察人質事件處置》系列課程之必要
通過對司法警察人質事件處置能力和現有培訓課程體系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現行課程體系廣度與深度僅局限于保障人民法院司法審判與執行的一般情況,缺乏專項處突課程,這必然導致在劫持人質事件等極端司法威脅面前,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對公安機關的過分依賴。這種依賴使得人民法院司法安全保障的及時性、有效性大打折扣。只有培養訓練出自己的“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專業處突力量,才能更加及時、有效地打擊和消滅各種極端威脅行為、恐怖主義行為。因此,針對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開設《司法警察人質事件處置》系列課程是非常具有前瞻性和現實性的必要舉措。
三、設置《司法警察人質事件處置》系列課程主要科目
人質事件處置是人民警察技戰術水平和綜合實力的最極端考驗,人質事件處置過程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系統工程。因此,司法警察人質事件處置課程必須是由若干個訓練科目有機結合而成的課程體系的綜合體。具體科目如下。
1.人民法院人質事件應急預案設計與制定
人民法院人質事件應急預案屬于專項應急預案,應急預案的設計與制定不能照搬照抄,必須根據專項突發事件的客觀發展規律和所在人民法院的具體實際情況來科學地設計與制定。因此,人民法院人質事件應急預案設計與制定具有“謀之于先”的作用,《人民法院人質事件應急預案設計與制定》當然也就成為《司法警察人質事件處置》系列課程中第一個科目。
2.司法警察人質事件處置組織與指揮
在人民法院人質事件處置行動中,指揮中心、現場指揮員和現場執行三個層面的力量是比不可少的。《司法警察人質事件處置組織與指揮》科目專為各級司法警察警隊遴選出來的現場指揮人員量身定制,幫助培養與訓練現場指揮人員的戰略預見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科學統籌能力和危機決策能力。
3.司法警察人質事件處置警務保障
《司法警察人質事件處置警務保障》科目幫助警務保障人員科學制定各種警務保障預案、方案,訓練警務保障人員與人質事件現場指揮員、戰術執行人員間的協同配合能力。
4.人民法院人質事件等級評估及分類
《人民法院人質事件等級評估及分類》科目旨在幫助訓練人民法院人質事件指揮中心與現場指揮員快速評估分析能力,決策戰略方向與戰術行動方案。
5.司法警察人質事件戰術談判人員基本素質及訓練
《司法警察人質事件談判人員基本素質及訓練》科目幫助確定司法警察戰術談判人員遴選標準和已遴選戰術談判人員培養方向,訓練戰術談判人員溝通技巧、心理分析、現場研判、戰術談判人員與談判專家的談判交接等能力。
6.司法警察人質事件處置心理學基礎理論
《司法警察人質事件處置心理學基礎理論》幫助訓練人質事件中司法警察現場指揮人員、戰術談判人員以及戰術行動人員對于劫持者心理狀態的分析研判能力。
7.司法警察武力解救人質基本戰術
《司法警察武力解救人質基本戰術》科目主要訓練司法警察人質事件現場指揮員戰術方案選擇、戰術行動組織和戰術執行人員戰術行動基礎知識、戰術行動配合等技能。
8.司法警察處置人質事件現場指揮演練
《司法警察處置人質事件現場指揮演練》科目是通過模擬人民法院司法審判執行過程中不同場景人質事件現場訓練司法警察現場指揮人員的實戰指揮和組織能力。
9.司法警察處置人質事件戰術談判演練
《司法警察處置人質事件戰術談判演練》科目通過模擬人民法院司法審判執行過程中不同場景人質事件現場訓練人質事件中司法警察戰術談判人員在實戰狀態下的與劫持者的溝通、信息獲取、和平解救人質等能力。
10.司法警察武力解救人質戰術演練
《司法警察武力解救人質戰術演練》科目通過模擬人民法院司法審判執行過程中不同場景人質事件現場訓練人質事件中司法警察戰術行動人員(包括狙擊手)采取武力解救行動過程中的戰術配合能力。
11.司法警察人質事件處置合成演練
《司法警察人質事件處置合成演練》科目通過模擬人民法院司法審判執行過程中不同場景、不同威脅等級的人質事件現場訓練司法警察應對人質危機時指揮體系、警務保障、現場封控、談判、武力解救戰術行動、緊急醫療救護、善后處置等多專業、全方位的實戰合成演練。
四、設置《司法警察人質事件處置》系列課程之可行性
1.警力配備之可行性分析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培養應對人民法院人質事件等極端威脅專門力量具有明顯的必要性,但警力資源的稀缺似乎使得各級法院警隊單獨成立處突特警的希望變得渺茫。如果在一定區域范圍內,例如以地市中級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支隊為核心整合轄區內各司法警察大隊的警力,抽調部分精英在司法警察支隊成立特警大隊仍然是非常可行的。
2.專業戰術訓練之可行性分析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人員來源較為復雜,單警體能與技戰術水平差異較大,但近年來已有大量軍隊復轉人員、警察院校畢業生投身其中,可以從中遴選優秀骨干,進行專業戰術培訓。
3.警務保障之可行性分析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應對人質事件等極端威脅突發事件警務保障方面缺口較大,資金與物資裝備方面較為容易解決,關鍵是人力資源保障如專業的心理咨詢人員和緊急醫療救護人員,有條件的可以自主培養或引進,沒有條件的可以暫時依托當地專業心理服務機構和醫療單位。
4.教學訓練資源之可行性分析
教學訓練資源主要包括訓練場地和專業師資力量。應采取多元化的思路,請進來、走出去,依托司法警察分院自有師資與場地,聘請軍隊、武警、公安院校師資力量不僅培養司法警察特戰人員,也培養司法警察專業師資與教練員。
參考文獻:
[1]張慶國.劫持人質案件中的談判策略探討[J].人民論壇.2012(12)
[2]張躍兵.論劫持人質事件應急處置機制[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09(06)
[3]周乘波、馬云峰、張云帆.解救人質的戰術設計與應用[J].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12)
作者簡介:
劉斌(1975--)男,漢族,江蘇連云港人,講師,法律碩士,從事警察制度研究;
薛琪(1976--)女,漢族,陜西甘泉人,高級講師,教育碩士,從事犯罪心理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