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玉霞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4-0-01
語言可以說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近些年,我校在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注重對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正確處理課文內容與語言文字的關系,為真正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做了一點探索。
對學生口頭語言能力的培養,應該貫徹在整個教學過程。說話和作文兩者關系密切,作文教學要從說到寫、從述到作的原則進行。我們培養表達能力是從提高口頭語言表達能力開始。新生一入學,我們用三種方法來了解學生們的發音情況:一是讓學生站在講臺上作簡單自我介紹,說說自己家庭住址和成員;二是個別談話;三是帶領學生熟悉學校環境,邊觀察邊談話。通過了解,為有針對性地進行說話訓練,培養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做準備。
對于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我們要求教師主要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看圖說話。學生說清楚畫意后,老師給子鼓勵性的肯定。在識字教學中,要求教師們不僅注意字音、字形、字義,每教一個字,還要抓好“說”的訓練。每教一個字要讓學生組詞,再用詞說一句話,對疑難字音多練說,對優美詞語常練說,凡遇到文字優美表達貼切的詞語,總是讓學生先用課文中原句說話,再讓學生仿造一兩句練習說話。另外,低年級學生常說半截話,為糾正這種語病,幫助學生把話說完整,我們要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作補充句子的練習。
教師的語言表達,往往會影響到周圍的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兒童。我們要求教師在講解時,時刻要記住語言要準確、生動、簡潔。同時要注意學生的用詞是否得當,表達是不是清晰、合乎邏輯,語法規范與否,發音準確與否等,并及時糾正發現的缺點。
朗讀在培養學生口頭語言表達上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從授課之初,就應該告訴學生朗讀時哪些詞需要重讀(邏輯重音),哪些詞需要輕讀,同時告訴學生在朗讀課文時根據內容注意停頓,根據意思讀出情感來。通過這種朗讀訓練,學生不但對課文中語言的理解進一步加深了,同時也發展了他們的表達和思維能力,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在一、二年級時,齊讀、領讀、個別讀一般采用較多,二年級下學期之后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分角色的朗讀,甚至要求他們盡量注意朗讀的語氣、語調以及情感的融入,對于一些詩歌最好能背誦其中的一部分或者是全部。在此基礎上,慢慢培養他們學會由朗讀轉為默讀,做到盡量不影響別人,又能多思考的好習慣。
口述是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一個好辦法。一年級時,除在說話課上做以上的說話訓練外,還在早讀時讓教師講些簡單的要求。如“上學不遲到”、“上課不隨便說話”、“下課不吵鬧”、“上下樓梯不爭先恐后”。早飯后走進教室,放好書包,就把教室里的窗戶打開等,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老師說了些什么,要求意思說得正確,最好能說出原句。過一段時期再逐漸讓學生說出道理,要求學生不但道理說得對,話也要說得清楚、正確。
講讀課時,教師可以設置提問環節,然后引發談話,進而可要求學生進行復述,這同樣是培養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好途徑。開始時可以要求學生回答的簡單些,但是要相對完整,要正確。之后慢慢加深要求,語言表達越來越復雜、具體和完整。到了中年級,教師要讓學生說出某個段落的大致意思,進而提高要求說出全文,對故事中的人物能夠簡單地分析說明。教師發現了一些精品故事不妨讀給學生聽,隨后要求學生復述,講給小朋友們聽;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要更高要求他們,復述整篇課文,復述時要用上課文中的詞句,且做到生動,進而講更長些的故事,表達要注意層次清晰,自然流暢,并對文中的人物形象加以分析和評定。學校要經常組織故事會、演講比賽等,以加強對學生口頭語言的訓練。
由于我們從學生說話、復述訓練做起,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每次舉行詩歌朗誦會、演講比賽時,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參加,而且每每取得優異成績。
在培養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我們要求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教師要注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豐富學生的詞匯,注重用詞造句和表達方法的指導。思維的概括性、條理性和準確性是語言表達簡明、有條理、準確的基礎。學生作文常有概念模糊,推理錯誤,不合事實,自相矛盾的毛病。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講課時要注意邏輯方面的分析,對課文中段落、句子的內在聯系和因果關系交代清楚。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反映在作文上,會使作文言之有序、條理清楚、語言簡明、準確。所以要使學生的作文條理清晰、語言通順,必須要求學生對所寫的事物、景物、人物具有明晰的認識,寫自己熟悉的事。
為加強學生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我們還要求教師不僅重視語言積累,也要求學生多進行篇章的學習和積累,這有助于語言和寫作能力的鍛煉和提高。不同年齡的學生教師要有不同的要求,中低年級,可以多要求學生掌握一些詞匯、名言或警句等。譬如,對于一些優美的詞句,可以抄錄下來作為積累;讓學生每天背成語、格言、警句等,哪怕是一句,這樣積少成多,豐富頭腦中的庫存。其次多讓學生背些古詩詞,使他們逐漸認識到古詩詞的美感,進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到語言的表達,在古詩詞中學生還得到了文詞,又得到了語感,為日后的寫作做鋪墊。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教師要多引導他們學習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以及媒體中的文學精品,尤其是那種富有時代特征的,要學其中的上佳的語言,學作品中修辭的巧妙運用,從而提高學生謀篇布局、構思成文的寫作能力。
對于改寫和縮寫訓練,教師可以從重新組句開始進行。比如可以進行長短句子互相轉換的練習,長句改短句,或短句改長句,這是基礎,之后如果再進行改寫和縮寫練習,就會變得輕松自如多了。經常進行這樣的練習,寫作能力將會變得不再辛苦,你會覺得越來越得心應手了。只有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兩者兼顧,最終才會使學生的語言功底得以加深,使學生真正成了“文壇巨匠”。
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校始終是以小學語文學科的性質、目的、任務為前提,口頭語言訓練為基礎,以遣詞造句,改、縮寫為練習,把語言文字訓練與情感熏陶和諧統一起來。通過語言積累,學生的基礎知識得到了豐富,同時視野也擴大了,進而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陶治了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