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軍
摘要:高職院校教師自我發展是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江蘇省某高職院校371名教師進行抽樣,其結果反映出教師的價值觀、人生觀、師德師風、教師培養、教師壓力、關愛學生等方面情況。通過研究表明,高職院校應該堅持以人為本原則,不斷優化育人機制,提高管理水平,關心教師成長,建設和諧校園。
關鍵詞:自我發展 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8-0146-02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建設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大學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如今,世界多元文化和新自由主義不斷沖擊著我國高校教師的道德觀和價值取向,總體看來,高校教師的整體素質還是較高的,但他們也存在思想道德素質參差不齊,教學水平程度不一,職業目標各有千秋,面臨困難各不相同等情況和問題。2018年,江蘇省某高職院校開展教師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一、教師的主流是好的
教師從事的是培養人才、塑造心靈、造就高尚人格的事業。關于教師職業,從數據可以看出,教師對“你選擇教師職業是(單選)?”這個問題的回答是正面的:“熱愛這個工作”( 45.74%)和“適合自己,比較喜歡”( 39.12%),這兩項之和達84.86%,表明大多數教師是熱愛這個工作或認為適合自己的,他們積極投身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關愛學生,教書育人,這些都是教師的主流。回答“多種選擇后的決定”占12.93%,青年知識分子在選擇職業時,可能更多考慮的是自身的職業發展和前途,他們經過多重考慮后認為高校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得已而選擇”(2.21%),即是把教育職業作為掙錢和吃飯的工作,或僅僅作為謀生的手段,屬于師德意志力較弱的教師,難以抵御社會的負面影響,應引起高度重視。
“你認為影響教師形象和威信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選2項)?”,選中“知識淵博”者達75.08%,大學生最喜歡那些知識廣博,和藹可親、風趣幽默的教師。“作風正派”占71.92%,這是教師人品的基本要求,是從內在的德性到外在的行為表現,也是教師教書育人和教師自我價值的實現的本質需求。“談吐得體,舉止高雅”占44.16%,這是教師教書育人的外在形式,也是尊重他人的一種表現。“衣冠整潔,為人師表”占27.44%,衣冠整潔是教師的基本形象,為人師表蘊含教師正確的價值觀,也是教師關懷人格形成的基礎。
“你認為一名合格教師的素質應該突出表現在什么方面(單選)?”問題中“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選項占73.19%,該選項比例如此之高表明,教師們的共識非常明確,教師是否能成為大學生所尊敬和信任的人,能否對教育事業盡職盡責,都與他們的職業道德有著緊密的聯系。“教學工作”占22.4%,教學是教師的本職工作,更是學校人才培養的基礎工作,選擇此項的教師是出于高校教學為中心的理念。“科研能力”占4.1%,選擇此項的教師不多,這表明教師素質并不僅僅表現在科研能力的突出上,教學質量才是重點,這也符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班主任工作”占0.32%,該項選擇比例如此之低,表明絕大多數教師認為班主任工作成就感低,班主任工作即使做得再好,也不能表明教師的素質突出。
二、師德師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目前教師師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多選)”問題中“名利思想嚴重,奉獻精神淡漠”選項高達58.68%,由于大環境的影響,教師職業也不意味著“鐵飯碗”,少數教師甚至喪失了奉獻精神與社會的責任感,為了個人名利,不當競爭的情況也時有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比例緊隨其后,達57.73%,目前,教師考核的重要一項就是與其科研數量,且數量質量要求并重,使得部分教師形成了只追求短期效益的急功近利的趨勢。“只管教書,不管育人”占48.9%,教師的天職是既教書又育人,但教師科研投入過多和育人意識淡薄的問題的確存在。“團隊合作精神不強”達到44.48%,教書育人不可能單打獨斗,但部分教師的行為常常游離于團隊之外,一心只做自己的事,與領導、同事不相往來。“創新精神不強”占42.27%,積極進行教育研究是提高教師創新精神和能力的主要途徑。學校要營造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培養教師具有綜合智能,營造良好氛圍。“對學生冷漠,缺乏愛心”占30.28%,“師愛”是師德的核心。“師愛”的實現要求教師要有一顆仁慈心。大學是學生身也發展和成熟的關鍵期,需要更多的人生指導,尤其是來自教師的愛心與關懷。教師主動交流能夠快速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人格的平等和教師的親和。[1]“學術行為失范”占27.76%,目前少數教師學術不端的行為嚴重危害學術健康。
“在師德典型中,你認為哪類教師更有學習價值?(多選)”問題中“長期拿出個人錢財,貼補困難學生”選項占14.51%,這是師德規范要求的高級層面,更是教師敬業、勤業、精業、無私奉獻的人生職業信念的具體表現之一。“犧牲家人、家庭,一心撲在教育工作上”占11.36%,這表明部分教師極具工作價值感,他們認為自己從事的工作充滿意義和價值,并在教育工作中感到快樂,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去幫助學生。教師普遍面臨著工作強度大而待遇不高、付出多而獲得學校關心度較少的雙重矛盾,這種腦力勞動兼體力勞動的雙重負荷使教師壓力感倍增。選擇“工作家庭兩不誤,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97.79%)的人數極高。隨著學校各項事業的發展,教師的工作壓力不斷增大,教師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間的沖突也日益嚴重,產生了“工作—家庭”的矛盾沖突。
三、青年教師的培養任重而道遠
“作為教學一線的青年教師,您最希望在哪方面得到幫助?(單選)”問題中選擇“青年教師最希望得到科研工作的幫助”的占44.79%。從客觀上講,青年教師是學校教書育人、科學研究的生力軍,他們是學校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力量。對青年教師來說,也許寒暑假意味著比平時更忙更累,他們常常利用假期時間,寫論文做課題。“教學工作”占24.29%,這表明,教學與科研是高校青年教師最重要的兩項工作,因此教育者與科研者是青年教師最主要的兩種角色,他們通常需要在兩種角色間相互轉換與協調。“專業技能”占23.66%,青年教師的能力主要體現在專業能力上。對于青年教師而言,他們要不斷學習,補充新知識,以跟上日新月異的知識變更。選擇“人際關系方面困惑”的占3.79%,現在的青年教師群體中,人人具有較強的個性自由,針對同事間人際關系存在緊張和淡漠現象,學校應通過開展生動活潑的集體文體活動、團隊活動等,不斷拉近同事間的距離。
“你希望得到的培訓方式是什么(單選)?”問題中“名師引領”選項占45.11%,在實際工作中,對于青年教師的培訓,尤其是在其針對性和教師自主發展需求上并沒有充分考量。他們迫切希望在名師引領下,在自主發展方面實現自我發展。另一方面,青年教師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教學經驗,聽取有經驗教師的指點和點評,不斷進行自我教學反思,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通過“觀摩教學”(37.22%)提供高質量的培訓機會,提高青年教師能力,增強自信心,使他們懂得如何去教學,從而工作起來得心應手。“專題講座”(17.67%),學校要為教師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指導,以滿足青年教師發展階段的不同個性專業發展,實現專業發展目標。
四、教師的壓力與困惑不可小視
“您認為高校教師的壓力主要來源于(單選)?”問題中選擇“多重任務和要求”的達86.44%。教師工作壓力是指與教育活動有關的煩惱事件,由工作環境、學校管理或源自教學、科研、學生工作、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工作負荷過重而導致教師自我效能感低,工作怠倦度增大的現象。如“末位淘汰制”等使很多教師都不同程度上產生了職業危機感。“科研壓力大”(11.36%),這是教師普遍遇到的困惑,科研是教師贏得學術聲望和社會名譽的主要砝碼,更是職位晉升的主要通道。科研及職稱的壓力已經成為教師們亟待解決的壓力問題。“教學任務重”(2.21%),這是教師疲勞的直接原因。繁重的教學任務和更高的教師素質要求以及教學內容、教育教學手段更新等都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教育是人與人心靈的碰撞,教師的職責不僅是授業,還要以其內在修養來感染大學生。“您在教學實踐中碰到的最大的困惑是(單選)?”問題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選項占 76.34%表明,高職院校實施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提高教師教學勝任力是提升專業能力的關鍵因素。“課堂效率不高”占17.67%,多年的擴招,學生整體學習能力和學業水平呈下降趨勢,許多教師發出現在的學生不好教的感嘆,甚至遇到難以調教的學生。“教學設計”(5.99%),雖然困惑不大,但教師應該堅持終身學習,不斷掌握學科發展的前沿與熱點,學校還應多提供國內外進修或訪學等機會,更新教師的知識結構和思想觀念,提高其教學水平。
五、結語
建立以人為本的教師管理制度,創設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建立制度化與人性化有機結合的管理機制是高職院校的一項重要工作,建立領導者與教師平等、民主、和諧的關系,確保教師在管理中的主人翁的地位和合理的民主權利,調動其主觀能動性。不斷優化和諧向上的校園環境,努力提高教師的幸福指數和獲得感,營造“家的溫馨”,讓教師心頭溫暖起來,產生幸福感、滿足感、安全感。要培養青年教師正確的價值取向,全面提高青年教師教書育人的本領,為他們搭建實現職業目標的可靠平臺。
參考文獻:
[1]李禾.PCK 視域下高校教師自我發展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8(1):91.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