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英 駱北剛
摘要:校本課題是基于學校環境的教師發展路徑,更是通過教師發展提升中小學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本文以新疆兵團第四師開展的2017年度校本小課題研究為例,首先厘清了傳統校本課題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其次提出了校本課題過程性管理模式:1)課題立項的針對性管理;2)課題實施的指導性管理;3)課題中檢的問題性管理;4)課題結題的組織性管理。本文期望對中小學校本課題的管理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中小學 校本課題 過程性管理 構建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7-0190-03
社會對教師的專業水平及教學技能不斷提出新要求。這包括開發課程資源能力、資源的選擇能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利用信息工具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創建和使用信息的協作能力。(鐘啟泉,2002)而校本課題正是基于學校的教師能力的發展路徑,更是提升中小學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中小學校本課題的管理主體是管理一定地區教育教學工作的教育局教研室,其實施主體是該區域內相關的中小學教師,課題實施內容應該是不同學校面臨的具體教育教學問題,因此實效性是校本課題的終極目標。然而,傳統的校本課題管理具有上位性和結果性特征,即管理者負責課題的立項組織和檢查組織,對于課題的實施過程并沒有切實的指導。對于教學研究能力相對欠缺的中小學教師來說,這種課題管理模式顯然不能切實提升課題實施者的研究素養。教師課題研究作為溝通教學理論與實踐的重要橋梁,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學校的建設與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柏慶昆,2018)那么為了達成此目標,校本課題管理者應該如何轉變功能呢?本文將從系統論的角度具體闡釋校本課題的過程性管理。
一、傳統校本課題管理模式及其問題
(一)傳統校本課題管理模式
從教育教學研究管理的現實來看,傳統校本課題管理的模式是“自上而下、單向和剛性”的,該模式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征:第一,課題任務下達的“自上而下”特點。課題管理部門通過某種專業方式對課題進行梳理(例如文獻研究法收集課題),對中小學課題的任務進行確定,形成申報指南。第二,課題中期檢查的“單向性”特征。課題管理部門對立項課題進行中期檢查時有一定要求和標準,中期檢查按照標準執行,一般情況下沒有可協商性,管理者和實施者的互動性不強。第三,課題結題的“剛性”特征。課題結題時,研究團隊必須按照課題管理部門的要求完成,未能達成目標者不能結題。
(二)校本課題管理傳統模式存在的問題
中小學教師開展課題研究,需要關注選題、研究目標、研究過程、課題管理以及研究成果等多個方面。(楊淑萍,2013)然而從傳統校本課題管理模式來看,校本課題的管理本質上存在“權威思想”的現實化,也就是說,管理者將自身的管理權威強加于專業的研究者(中小學教師)之上,形成典型的“管理高于專業”的課題運行格局。這種傳統的課題管理模式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弊端:1)課題指南無針對性,無法滿足教師的真正需求;2)課題實施無指導性,無法真實提升教師研究能力;3)課題實施無過程性,無法體現教學研究的科學性和專業性。
首先,課題指南無針對性,無法滿足教師的真正需求。由于課題管理者在課題遴選和指南設計時,并沒有真實進行“管理者和教師”的互動交流,真實的教學問題和困惑不能得到關注,而通過文獻閱讀或者直接借鑒形成的課題指南顯然并不反映真實的本土化的教學問題,因此無法滿足教師的真實需求。
其次,課題實施無指導性,無法真實提升教師研究能力。由于課題管理部門對自身責任的定位是“管理”,而不是“組織和指導”,所以導致課題的研究目標是為了課題本身而不是為了教師的職業發展,課題的本體功能異化。課題管理只注重課題經費、人員、資源等的評估和組織,對教師的專業研究能力并不能發揮真實的指導作用。
最后,課題實施無過程性,無法體現教學研究的科學性和專業性。目前,中小學教師對于真正的教學研究并沒有清晰的概念、過程和實施原則等認識,合理選題、定題、撰寫實施方案、教學實驗、數據收集、數據統計和分析以及研究報告和論文的撰寫等方面存在諸多的能力缺失。如果管理者只是承擔了課題立項和檢查的功能,顯然校本小課題的實施過程將被忽視,最終的結果成為課題的本體功能,即促進中小學教師教學研究能力以及提升教學質量,將被嚴重損害。
二、校本課題過程性管理模式闡釋
校本課題過程性管理是指課題管理者通過實施課題遴選管理、課題申報管理、課題實施管理、課題檢查管理和課題結題管理,充分發揮管理者和指導者相互融合的功能,關注課題實施過程的管理模式。該管理模式的突出特點是:1)課題立項的針對性管理;2)課題實施的指導性管理;3)課題中檢的問題性管理;4)課題結題的組織性管理。
(一)課題立項的針對性管理
課題立項的針對性管理是指課題管理者依據教師面臨的現實問題針對性地設計課題指南的過程。課題立項的針對性主要體現在以下過程:教學問題收集、教學問題確定、課題標題確定三個環節。
1.教學問題收集環節
教學問題收集指管理者通過和學校教師的溝通,從學校一線教師處獲得真實教學困惑和問題。實踐中,教學問題的收集環節的操作主要流程如下:第一,管理者發送收集教學問題通知并提供教學問題敘述的示范(教師所提供的問題包括:學校、年級、學生、什么方面的什么問題)。例如,我所帶的小學四年級學生(67團中學小學部)不能正確朗讀詞匯。一般情況下,管理者要求問題中必須包含四個要素:1)什么學校幾年級?2)生源地?3)哪個方面?4)什么問題?第二,甄別教學問題。在教學問題收集上來后,管理者和學科教學專家將組成團隊對問題進行甄別,甄別問題的主要原則是:普遍性原則、緊要性原則和效果性原則。普遍性原則是指教學問題具有廣泛的影響和存在;緊要性原則是指教學問題對目前教學質量的提升產生重要影響,不解決會阻滯教學效果的提升;效果性原則是指教學問題應該與學生學習效果密切相關(具有直接關系)。凡是符合上述一種原則的問題將保留并前置。第三,分類教學問題。管理者和學科教學專家將對問題進行分類,一般情況下可以分為知識性問題和能力性問題等。
2.教學問題的確定
教學問題的確定是指管理者將教師反饋的教學問題進行收集、整理、歸類甄別后,與學科教學專家一起將有研究價值,能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改善教學效果的問題確定為小課題研究的內容。
3.課題標題的確定
課題標題的確定是指以教學問題為基礎,管理者和學科教學專家對課題進行的規范化和科學化確定。根據確定的八個方面的教學問題,最終我們將課題分為聚焦性課題和開放性課題。聚焦性課題主要關注課堂教學的具體問題,申請者必須按照給定的題目進行申報和研究,聚焦性課題附有研究的方向和方法建議。開放性課題主要關注課堂教學現狀或者原因分析,開放性課題只給定研究方向,對于具體的研究問題和方法不做限定,申請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的定題和研究。課題研究期限均為一年。
八大類的課題,每一個類別又分為聚焦性課題和開放性課題,為了便于教師更好地選題,管理者撰寫了《2017年四師可克達拉市中小學英語小課題研究指南》,指南細化了課題標題,分類更具體,可操作性更強。
(二)課題實施的指導性管理
課題實施的指導性管理是指在整個課題的實施過程中,管理者和學科教學專家對承擔課題的所有單位進行連續的指導,確保課題實施的有效性。課題實施的指導性管理包括:課題申報書撰寫指導、課題實施方案撰寫指導、課題資料收集指導、課題數據統計指導、課題論文撰寫指導五個環節。
1.課題申報書撰寫指導
管理者下發小課題研究申報工作的通知,學校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問題,選擇有利于解決自己教學困惑、提升自身教學能力的課題研究。
學科專家撰寫了《小課題申報要點說明》,主要采用案例示范法對課題申報書中的課題組成員、發現問題的過程與基本的實施依據、申請立項論證三個方面進行闡釋。規范教師撰寫課題申報書,也是教師撰寫申報書的指導性意見。教師完成申報書后,學科專家再審核申報書,發現問題及時提出并改進。
2.課題實施方案撰寫指導
完成申報書填寫后,管理者和學科教學專家團隊對課題承擔者進行課題實施方案的指導,學科教學專家采取案例法進行說明,主要對課題實施中的關鍵問題進行說明,從方法上消除了教師對課題實施方案撰寫的疑惑。
3.課題資料收集指導
課題資料是指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全部資料,是課題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如實地記載了一個課題從策劃、立項、研究到最后結題的全過程。它不僅是課題成果的佐證材料、課題驗收的重要依據,更是開展課題研究工作的佐證和保證。
4.數據統計指導
數據統計指導是指管理者和學科教學專家對課題實施中產生的各種數據對教師進行統計的指導。數據統計是體現課題實施效果的重要方式,因此,管理者和學科教學專家團隊編寫了《中小學英語教師SPSS應用手冊》,對教師的數據處理能力進行專業培訓。
5.課題論文撰寫
課題論文撰寫是教師反思教學課題成果、分析原因、總結經驗的重要方式,是教師分享教學經驗的重要途徑。因此,管理者和學科教學專家團隊對教師案例性論文的撰寫進行了專題指導。
(三)課題中檢的問題性管理
課題中檢的問題性管理是指在課題中期檢查中,管理者主要發現課題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問題的解決提出具體指導。課題中期檢查包括:課題中期匯報、課題材料展示、課題問題研討和課題實施建議四個環節。為了提升小課題研究的實效性,幫助教師解決課題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管理者和學科教學專家注重課題研究的跟蹤管理和問題導向管理。
1.課題中期匯報
課題承擔者主要闡述課題研究做了什么,取得了哪些階段性成果,目前存在的問題和困惑以及下一步的課題實施計劃。通過課題匯報,課題管理者和學科教學專家了解教師課題開展情況并對具體的困惑提供解決方案。
2.課題材料展示
課題組將課題的階段性資料進行展示,與其他課題單位進行交流、探討,學科教學專家解答教師們的課題材料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指導性意見。中期課題材料主要體現教師課題研究的過程性原始材料,通過材料展示了解教師課題研究的進度、過程、方法及資料的規整情況。
3.課題問題研討
通過課題匯報、材料展示后,管理者將一些共性或普遍存在的問題整理出來,交與教師們研討,學科教學專家對難點和熱點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如:語匯單的設計;課堂觀察的正確使用;微閱讀活動設計的不夠有效,等等,為下一步的課題實施掃除障礙。
4.課題實施建議
學科教學專家根據每個課題組匯報、課題資料及答疑后,針對性地提出下一步的課題實施建議,例如課題資料應如何收集、整理,如何根據現階段出現的問題調整課題實施進度、方案,確保教師順利開展后序的課題研究。
(四)課題結題的組織性管理
課題結題的組織性管理是指管理者負責組織學科教學專家團隊開展針對課題實施后期的培訓工作。組織性管理主要包括:組織研究報告撰寫培訓、組織課題結題冊裝訂培訓和組織課題結題匯報培訓環節。
1.組織研究報告撰寫培訓
撰寫研究報告是課題教師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內容,2017年課題研究實施期間,管理者組織教師開展研究報告撰寫培訓,重點指導研究報告應有的幾個要點以及撰寫方法:標題、摘要、關鍵詞、引言、研究設計,結果與分析、結論和參考文獻。這為教師結題打下基礎。
2.組織課題結題冊裝訂培訓
課題結題是對課題研究成果的檢驗,如何將課題研究的過程及成果呈現出來,并形成完整課題資料呢?有些教師做了課題,但結題資料不完整,不規范,不能很好地展現研究的過程及成果,因此,管理者對結題資料中資料的裝訂內容、裝訂順序、文檔的格式都做了明確的要求,
3.組織課題結題匯報培訓環節
結題匯報是課題研究的最后一步,管理者要求課題匯報教師以PPT的形式,從課題名稱、研究問題、研究結果、研究成果圖片及發現問題六個方面進行匯報,匯報完畢后,進行結題答疑,專家或其他教師對小課題實施的任何環節進行質疑,課題組長進行答疑。
三、結論和啟示
經過一年的課題研究,教師在管理者和學科專家的指導下,按照既定的課題研究模式開展小課題研究,提交結題申報的課題全部順利結題。整個研究過程,管理者全程跟蹤管理,學科專家全程提供技術和智力支持、輔導,幫助教師形成規范的課題研究過程、方法,讓教師進入到真實的研究狀態中,最終促進教師教科研能力的提升,落實課題研究的實效性。
本年度的小課題研究,是教師基于解決自身的教學困惑和具體問題而進行的應用型、體驗型研究,它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現了問題,在管理者和學科專家的指導和幫助下,通過教學實踐過程中嘗試解決這些影響教學效率和質量的問題,教師在對教學過程的干預和教學方法的改進中自然進入到研究狀態中。實踐證明,兵團第四師第一次小課題研究的嘗試讓所有教師都動了起來,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教師通過做課題更容易找到研究的方向,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助力教師專業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柏慶昆.提升教師課題研究效能的校本化途徑[J].教學與管理,2018.
[2]楊淑萍.中小學教師開展課題研究的幾個問題[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
[3]鐘啟泉.新課程師資培訓精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