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輝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微創技術在創傷骨科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選取46例我院收治的創傷骨科患者為本次實驗的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23)與研究組(n=23),對照組以常規治療,研究組采取微創技術治療。在2組病人治療后,比較兩組總有效率、術后傷口愈合時間、換藥次數、局部感染發生率,統計2組總體治療效果。 結果: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患者術后愈合時間、換藥次數、局部感染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 結論: 微創技術的應用,可以減少創傷骨科患者的換藥次數,降低發生局部感染的風險,并有助于傷口愈合,從而保證治療的總有效率,臨床可以推廣應用。
【關鍵詞】 微創技術; 創傷骨科; 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18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5-086-01
骨科創傷科是骨科的分支學科之一。骨折創傷科主要是治療由外力或者暴力等創傷引起的骨折疾病。例如四肢骨折、關節骨折、脊柱骨折、手指斷指再植等。在交通事故頻發的狀況下,創傷骨科越來越常見[1]。微創技術,就是應用當代先進的電子電熱光學等設備和技術,以電子鏡像代替肉眼直視,以細長器械代替手術刀,力求以最小的切口路徑和最少的組織損傷,完成對體內病灶的觀察診斷及治療[2]。具有出血少、術后疼痛輕、恢復快、疤痕細微或無疤痕的特點。創傷骨科疾病在臨床上治愈率比較高,并且擁有多種治療方案。本研究旨在探討微創技術在創傷骨科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為臨床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自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創傷骨科患者46例,均符合創傷骨科的治療范圍。本研究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選取的患者分為對照組(n=23)與研究組(n=23)。對照組男11例,女12例;年齡15~61歲,平均(42±3.6)歲。研究組男13例,女10例;年齡17~59歲,平均(41.1±3.5)歲。其中,肩關節損傷者11例、膝關節損傷者10例、腕骨骨折者7例、髖關節損傷者8例、踝關節損傷者10例。2組間上述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治療方法
在對患者進行消毒、麻醉等常規處理后,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研究組給予微創技術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1)觀察并統計2組患者術后傷口愈合時間、換藥次數、局部感染發生率。(2)統計2組治療總有效率。術后無疼痛癥狀出現,且不影響正常生活及活動則評定為良好;若術后傷口偶爾會有疼痛出現,但不會對正常生活及活動產生過大影響則評定為一般;若術后傷口疼痛明顯,同時無法進行正常生活及活動則評定為較差。總有效率=(良好+一般)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x ±s)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治療效果比較
對2組患者術后治療情況進行調查,可以得出相應數據,如見表1。
2.2 2組其他方面治療效果
觀察統計2組術后傷口愈合時間、換藥次數、局部感染發生率,可得以下數據見表2。
2.3 應用效果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且研究組患者術后愈合時間、換藥次數、局部感染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和工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道路交通傷、高處墜落傷等高能量、高暴力損傷日益增多,嚴重威脅各行業工作者的生命安全。與此同時,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進一步加快,以高齡、多病、全身耐受差為特點的低暴力骨折亦逐年增多。由工業化和老齡化帶來的創傷疾病譜改變,不僅沖擊了醫療衛生資源原有的配置和服務方向,也給我國的創傷骨科醫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嚴峻挑戰[3]。
傳統手術由于自身的操作特點,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也會無法避免地給病人帶來較大的創傷。不僅傷口大、手術時間長、住院時間長、并發癥大、恢復慢,且術后往往是疼痛難忍,這種創傷本身會給病人造成嚴重后果。而近30年來,隨著醫學科學技術整體的進步,現代創傷骨科學取得了很大的發展[4],特別是微創技術的提出與引入,使得創傷骨科學發生了巨大的革新和進展的同時,減輕了患者的手術痛苦,保證了手術的治療效果。
綜上,我們可以得出:微創技術在創傷骨科中,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臨床可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超.微創技術在創傷骨科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A0):50-51.
[2] 牟風云.微創技術在創傷骨科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96):8+11.
[3] 黨興元.微創技術在創傷骨科臨床應用中的療效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29):4132-4133.
[4] 鄒建設.微創技術在創傷骨科臨床治療中的應用[J].大醫生,2018,3(07):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