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衍軍
【摘要】 目的: 分析對玻璃體切割術后患者給予PDCA管理模式下疼痛管理干預的應用效果。 方法: 隨機將80例玻璃體切割手術患者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疼痛管理,觀察組給予PDCA疼痛管理模式,比較兩組護理效果。 結果: 觀察組眼壓、不同時段疼痛數字分級法NR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生存質量SF-36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玻璃體切割手術患者術后實施PDCA疼痛管理模式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感,降低眼壓,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 玻璃體切割術;應用效果;PDCA;疼痛管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5-110-01
玻璃體切割術是眼科常用術式,手術環節復雜,主要用于治療視網膜病變。疼痛是玻璃體切割術常見的病理、生理反應,手術創傷、注入硅油、精神因素都會引起疼痛,不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1]。玻璃體切割術后疼痛的護理復雜,需要明確疼痛性質、強度、發生時間,避免引發其他并發癥。本科室將PDCA管理模式引入玻璃體切割術后疼痛管理,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用本院眼科2018年7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玻璃體切割手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40例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年齡20-76歲,平均年齡(46.0±4.5)歲;對照組40例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22-76歲,平均年齡(45.8±4.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術后常規疼痛管理,患者取面向下體位。詢問患者疼痛程度、性質,評估疼痛程度,合理使用鎮痛藥物。
觀察組給予PDCA疼痛管理模式,具體方法:(1)成立疼痛管理小組 由護理骨干、護士長、主治醫生共同組成疼痛管理小組,組織的培訓活動,對護理人員進行疼痛教育培訓,學會使用疼痛評估單、制定疼痛護理計劃。(2)知識宣教 全面搜集患者病情、病程、文化程度、性格特征、自我護理能力等一般資料,按照護理計劃實施疼痛管理。運用語言技巧與患者溝通,通過圖片、文字等方式講解手術及護理相關知識。(3)術后心理護理 消極情緒、對疾病的擔憂、經濟因素會增加患者疼痛感,護理人員要重視患者的心理變化過程。告知患者心理狀態對疼痛的影響,學會轉移疼痛。告知患者病情轉歸情況,引導家屬陪伴、鼓勵患者,增強患者安全感。(4)疼痛評估 詢問患者疼痛持續時間、性質、表現,NRS評分進行疼痛程度評估,疼痛護理單準確記錄患者疼痛發作頻率、NRS評分等情況。便于值班護士直觀了解患者疼痛程度、實施疼痛管理。(5)管理工作檢查階段 護士長每月檢查一次,疼痛管理小組成員周不定時抽看疼痛管理工作,詢問患者對疼痛護理知識掌握情況,給予現場糾正。評估疼痛管理質量,做好護理記錄。(6)處理 每月進行一次工作總結,指出疼痛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通過討論對問題提出改進計劃,在下一月PDCA護理工作中實施。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不同時段(術后1d、2d、3d)NRS評分,護理滿意度(百分制)、眼壓、SF-36評分,NRS評分范圍0-10分,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嚴重;護理滿意度、SF-36評分范圍0-100分,得分越高,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0處理,計量資料用x ±s表示,組間對比經t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術后不同時段NRS評分比較
觀察組術后不同時段NR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眼壓、護理滿意度評分、SF-36評分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SF-36評分均優于對照組,且眼壓明顯更低(P<0.05),見表2。
3 討論
玻璃體切割術對技術、設備要求高、操作難度大,對眼球內環境有干擾,術后疼痛發生率高。PDCA是一種新型管理模式,由美國提出最先提出并應用于企業管理,通過計劃-執行-檢查-處理循環模式不斷提升護理工作質量,體現了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2]。成立疼痛管理小組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了對疼痛護理的管理能力,熟知玻璃體切割手術術后疼痛危害、形成原因、護理要點,規范了護理行為,合理使用鎮痛藥物,根據患者需要制定和實施疼痛管理措施。對患者進行 心理護理、術前宣教可以讓患者了解疼痛形成機制,做好防范措施、心理準備[3]。護理人員耐心回答患者疑問,拉近護患關系,引導患者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工作,提高患者遵醫行為。引導家屬全面支持患者,播放患者喜歡的電視節目、音樂,與患者多聊天、散步,提升患者安全感,減輕疼痛感。護理人員加強夜間巡視,每天定時進行疼痛評估,有異常癥狀立即通知主治醫生。在護理過程中不斷總結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不定時抽檢、定期工作總結不斷提升護理質量,提高疼痛管理效果。
綜上所述,玻璃體切割術患者術后疼痛發生率高,實施PDCA疼痛管理模式對疼痛管理進行標準量化,提高了護理工作效率,有效減輕患者疼痛感,加快術后康復速度,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葛英.臥位指導及細致護理在玻璃體切割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廣州醫科大學學報,2016,44(06):66-68.
[2] 谷遠蘭.視網膜脫離行玻璃體切割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66):98-99.
[3] 信明輝,張美玲.外傷性玻璃體積血行玻璃體切割術的護理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8,9(14):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