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睿
【摘要】 目的: 探討分析舒適護理在門診輸液病人護理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 方法: 隨機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門診靜脈輸液患者480例,按照就診時間先后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各240例,分別進行常規護理與舒適護理,采用自行設計的門診輸液病人調查問卷統計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及健康教育覆蓋情況。 結果: 觀察組患者對護士的病情觀察、技術操作以及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健康教育覆蓋率、健康教育知曉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結論: 舒適護理在門診輸液病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明顯優于常規護理。采取舒適護理既可以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又可以提高患者健康意識,值得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 舒適護理;門診輸液;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5-188-02
輸液會導致患者出現一定的心理壓力與身體不適,繼而出現煩躁心理,它作為一種應激源,對成功穿刺幾率與臨床治療效果都有非常大的影響[1,2]。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護理服務質量、技術質量和服務態度等方面,患者的期望值越來越高。而目前護理模式的轉變又相對緩慢,無形中就增加了醫療糾紛發生率。舒適護理模式(Comfortcare)是一種有效的護理模式,通過護理措施能夠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使患者在心理與生理上都保持愉悅狀態,在減少護患糾紛和輸液不良反應的同時形成和諧的護患關系。我院門診于2017年初試行對門診輸液患者開展舒適護理,并且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門診靜脈輸液患者480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患者240例,男性107例,女性133例,年齡8~75歲,均齡(36.29±6.47)歲;對照組患者240例,男性112例,女128例,年齡6~71歲,均齡(34.56±6.28)歲。在性別、病種、年齡及文化程度等方面,兩組患者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實施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包括穿刺護理、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等。
觀察組患者實施舒適護理,開展有關舒適護理的理論學習并進行舒適護理的培訓,樹立良好的護士形象為患者服務,改善醫院整體精神面貌。其中包括以下方面:(1)為方便患者就醫改善門診就醫環境,護士主動熱情接待患者并認真做好預檢分診工作,樹立窗口服務的良好形象;對每一位患者實施微笑服務,增加“一站式”服務及便民措施,主動為患者提供就醫咨詢,及時為急診、老弱和需要幫助的病人就診檢查,為了使患者有家的溫暖,免費為患者測量體重、血壓。(2)進行輸液前護理時,保證輸液環境的安靜、衛生、干燥及通風,并準備紙巾、報紙、雜志、小玩具等,利用病人的閑暇時間宣傳多發疾病的預防知識以及健康指導等。與患者輕聲交談,擺放一些綠色植物,營造愉悅舒適的環境。除此之外,詢問患者的過敏史,注意查看皮試結果,同時向患者詳細地解釋輸注的藥物名稱、作用與不良反應等,并說明輸液速度過慢或過快造成的危害。此外,在巡視過程中,針對不同病人實際情況,采用輕松愉快的方法積極進行健康宣教,介紹靜脈輸液的注意事項和常見病的預防保健知識等。(3)輸液完成后,拔針前說明按壓方法,護士立即用左手拇指墊無菌干棉球沿血管縱向按壓,并用膠布固定,叮囑患者按住干棉球,力度避免過大,幫助活動不便與無家屬陪伴的患者進行按壓止血。輸注血管擴張藥物的患者,在輸液結束后要及時測量血壓,若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處理。致敏藥物輸注的患者,輸液完畢后要觀察30min,無異常方可離開。
1.3 調查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輸液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評分,調查內容主要包括輸液環境、健康教育、護士操作能力及服務態度等。填寫問卷時調查人員回避,保證調查的客觀真實性。
2 結果
2.1 患者滿意度比較對兩組的技術操作、病情觀察、服務態度、綜合滿意度做比較,發現觀察組的各項指標滿意度均明顯比對照組更高(P<0.05),詳見表1。
2.2 患者健康教育覆蓋率和健康教育知曉率比較針對兩組患者的健康教育覆蓋率健康教育知曉率做了比較,發現觀察組均明顯比對照組更優(P<0.05),詳見表2。
3 討論
舒適護理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服務模式,堅持以病人為中心,通過合理護理,讓患者能夠保持良好的狀態并主動配合治療,減少甚至避免并發癥的出現使其快速康復。而患者滿意度是人們對醫療保健服務產生的期望,這是患者有關于生命、健康、疾病、醫療質量等諸多方面的要求,從而對所經歷的醫療保健服務情況進行的評價。
目前醫療服務市場越來越多地關注患者滿意度調查的價值所在,因為它是治療、護理的目的和結果,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質量指標[4]。靜脈輸液給病人造成活動受限、干擾規律生活等,影響了病人的舒適。本研究中采取的舒適護理,是實現整體護理與人文關懷的重要途徑,可以一定程度減輕患者痛苦,使之獲得舒適體驗,這也同時要求醫護人員從人性特點的角度來充分考慮病人的情感、生存的需要,為其在就醫過程中提供一系列的服務措施,最終讓患者達到高度滿意狀態[5]。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對護理人員靜脈穿刺技術、服務態度、健康教育等滿意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該護理模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蕭豐富,蕭氏舒適護理模式[M].臺灣:華杏出版社,2012:389.
[2] 孟青,利用輸液時間實施健康教育[J].現代護理,2013.4(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