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霞
摘 要:作為我國人才培養的重要機構之一,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關乎我國未來人才梯隊的建設。十九大以來,教育部倡導終身體育教學意識培養,高職院校作為教育領域的“橋頭堡”,加強學生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就成為了主要發展方向。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在落實終身體育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以終身體育教學為基礎的整體教學改革難以滿足當前教育革新的需要,本文結合當前我國高職院校終身體育教學的實境情況進行分析,探尋高職院校終身體育教學的強化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終身體育教學;強化策略
身體的健康問題一直是現代社會人民群眾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自身的健康問題。要想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群眾的終身體育意識需要從源頭抓起,注重青少年終身體育教學培養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作為青少年教育的主要機構,高職院校在加強終身體育教學培養的問題上責無旁貸且任重道遠,如何在校園范圍內激發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并養成一種長期體育鍛煉的習性成為當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對推進全國范圍內的終身體育事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
一、 終身體育教學培養概述。
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使得人們逐漸從物質需求轉化成精神需求,人們在擺脫日常溫飽問題之后,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自身的身體健康方向,體育健身概念在人民的思想意識中不斷發展起來。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加強了對體育事業發展方面的重視程度,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體育教學改革也在不斷的深入推進,終身體育這一概念也就應運而生。
從戰略發展角度講,注重青少年的終身體育意識培養有利于推進我國終身體育事業發展,而作為青少年體育教育的最后環節,高職院校開展的終身體育教學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高職院校的終身體育教學培養就是在高職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從心理角度對學生加以引導,將高校的體育教學理念潛移默化的向著終身體育的方向邁進,在加強學生自身身體素質培養的同時,還要深化終身體育鍛煉的重要意識,為未來全國范圍內的總體終身體育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 當前高職院校終身體育教學培養發展現狀。
2.1高職院校學生整體身體素質偏低。
隨著我國終身體育事業的不斷推進,高職院校在終身體育教學理念上已經得到的廣泛的關注和重視,相應的終身體育教學培養措施也在不斷的實施。然而,隨著高職院校招生數量的不斷拓展,學生整體身體素質的篩查也逐步降低,這就造成了當前高職院校學生身體素質良莠不齊,整體健康水平不容樂觀。由于身心水平較低,高職院校學生普遍自律性較差、自覺性較低,缺乏體育活動和體育教學的參與意識,久而久之就導致學生身體的整體健康水平逐步下降,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更是天方夜譚。
2.2高職院校終身體育教學師資力量薄弱。
由于我國高職院校的建校考核規范不一,就造成了高職院校不同程度的發展,高職院校的教育水平整體偏低,由于對高職院校教育的投入不足,就導致了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教育能力水平一般,尤其其高職院校的體育師資隊伍就更顯得差強人意。由于高職院校的體育師資隊伍建設乏力,多數教師對終身體育教學培養還處在懵懂狀態,延續傳統的、枯燥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致使學生的積極性不強,難以提升學生的自主體育鍛煉意識,終身體育教學培養措施難以得到有效的實施。而高職院校對終身體育教學培養改革力度不足,且改革內容不夠科學,雖然開設了相當多的體育選修課程,但由于選課機制的落后和不靈活,多數學生都難以參照自身的體育興趣選擇到自己喜歡的體育課程,進而導致體育課程的參與積極性不高。
三、 高職院校終身體育教學改革措施。
3.1創建科學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學有所好”。
每一個高職院校都有自身的院校特色,高職院校的終身體育教學改革需要參照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特點來制定相應的體育專業課,編排一套符合本校學生終身體育教學發展的科學化教學模式,并制定科學的選課機制,來保障學生能夠依照自身的體育興趣和體育愛好來選擇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這樣一方面能夠保障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高職體育教師能夠借助自身優勢來開展本本專業的終身體育教學課程。
3.2將體育教學與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結合,注入“終身體育”理念。
青少年步入社會前培養終身體育意識的基礎就是高職體育教學,多數高職院校學生只關心專業技術和素質的培養,以利于畢業后的求職履歷,而忽視了體育鍛煉對自身素質發展的重要性。高職院校體育教師需要將體育教學與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相結合,制定出一套生活化、科學化、終身化的終身體育教學課程,來完善學生體育素質的能力培養,進而在教學階段就幫助學生樹立起終身體育意識,讓學生充分的認識到強健的體魄對未來自己職業發展的重要性,使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理念,并形成面對事業挫折持之以恒、不輕言放棄的精神。
3.3以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為目標創新教學方法。
高職體育教學是高職院校專業知識教學的輔助科目,高職院校體育教師需要針對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來配合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在進行終身體育教學的實際改革過程中,高職體育教師要革新自己的教學方法,譬如:在體育教學技術動作培養時,教師要為學生留下充足的思維發散空間,不呆板、不死學,調動學生的創新意識,引導學生的積極性;在團隊體育協作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相應的體育協作問題,讓學生自主的探索、挖掘并解決操作過程中遇到的一切問題,增強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還強化學生的協作意識,受益終身。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終身體育教學培養并不能夠一蹴而就,這是一項關乎國家層面戰略發展的長期策略。高職院校要注重自身師資隊伍建設,創新高職體育教學模式,革新高職體育教學措施,完善高職體育教學內容,將“終身體育”理念注入到高職體育教學的每一項環節當中,以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為最終目的,推進我國終身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朋,阿英嘎.學校體育運動弱勢群體的隱性存在與顯性教學補救[J].中國教育學刊,2017(05):86-90.
[2]任延東,陳曉丹,連文沖.關于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改革 [J].當代體育科技 ,2018(01).
[3]龐濤.試論高職體育教改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終身意識[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2):80-81.
(作者單位:廣東南方職業學院,廣東 江門 52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