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佩燕 盧潔虹
摘 要:目的:研究在《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中,以虛擬現實技術為載體,結合情景教學法,對中職衛生學校護理專業學生《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成績的影響。方法:以我校2016級的中職護理專業的252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132名為實驗組,120名為對照組。對照組進行傳統實訓教學,實驗組進行虛擬現實技術為載體的情景案例教學,對兩組綜合護理技能進行考核。結果:實驗組《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綜合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結論:虛擬現實技術結合情景教學能有效地提高中職護理學生的《護理學基礎》實訓教學質量。
關鍵詞:虛擬現實技術;情景教學;中職護理;護基實訓教學
《護理學基礎》是一門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的綜合性課程。既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溝通技巧、臨床思維和應變能力,又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團結協作能力、職業道德素養和職業情感。虛擬現實技術的廣泛應用,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專業素養,提高了實訓技能教學效果。
虛擬現實技術(VR)是一種采用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視、聽、觸覺一體化的特定范圍的虛擬環境,用戶在其中產生如同真實環境的感受和體驗。情景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情景中主動建構的,強調知識與情景之間動態地相互作用。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創設情景化學習環境,其沉浸性與交互性的特點讓學生產生真實的臨境感,在虛擬環境中一切的學習活動可以得到結果和反饋,虛擬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反復練習的機會,以此進一步熟知操作流程和概念知識,有助于學生將所學技能遷移應用到臨床工作中;除此以外,虛擬現實技術還可以提供多用戶共同完成多個學習任務的逼真虛擬環境,讓學習者獲得與他人交互與合作性學習的機會,提高個人團隊合作及溝通能力,符合情景化學習環境特點;本研究將以虛擬現實技術為載體,創設情景案例,應用于實訓教學中,并探討其對中職護生《護基》實訓技能教學的影響。
一、 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抽樣法選取我校2016級中職護理專業4個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2016級護理3A班、4A班學生作為實驗組進行虛擬情景實訓教學,2016級護理3B班、4B班學生作為對照組進行傳統實訓教學。實驗組共132名學生,全為女生,年齡16-18歲;對照組共120名學生,全為女生,年齡16-19歲。兩組的性別、年齡、入學成績和往學期的《護基》成績比較無顯著差異性(P>0.05)。研究時間均選擇在二年級第一學期《護基》的授課中。
二、 研究方法
選用人民衛生出版社第三版、李玲主編的《護理學基礎》為教材。對照組以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授課;實驗組以虛擬現實技術結合情景案例進行授課,具體方法如下:
(一) 情景案例的設計
我校護基教研組結合臨床真實案例,開發編撰護理專業臨床教學情景案例庫。將多個臨床典型案例,植入《護基》教學內容中,并采用高端虛擬模擬人實訓設備,再現臨床情景案例,涵蓋了青霉素過敏性休克的急救與護理、輸血反應——溶血反應的急救與護理等內容。
(二) 課前準備
課前組織授課教師和實訓指導教師集體備課,選取并研討案例,編寫教學設計;將案例參數輸入到高端模擬人軟件中,進行預演。指導學生分組,確定組內成員角色和分工,一名為“護士長”,負責組織協調組內成員的工作,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提前1周為學生印發學案,并指導學生查找資料,了解案例的相關知識和技能,自行找出問題的解決策略;指導學生根據整體護理的理念,討論搶救流程和護理措施等;組織學生學習各種操作微課,開放實訓室進行操作練習。
(三) 課堂教學
在虛擬現實技術結合情景教學的課堂上,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課堂上需要由一名任課教師和一名實訓指導教師共同完成,任課教師主要負責引入案例、引導學生進行模擬實訓,完成學案中的教學內容;實訓指導教師主要負責運用高端模擬病人,根據課堂情景及時調整參數,變換情景,并扮演模擬病人與學生進行護患溝通。以“青霉素過敏性休克的急救與護理”為例,方法如下:
1. 開課介紹。教師介紹本次課的教學內容、目標、重難點以及本次課的教學方法和注意事項。
2. 拋磚引玉。教師引入案例,介紹基本病情:“某患者,男,34歲,因肺炎引起發熱住院,醫囑給予青霉素80萬u,im,Bid”,拋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運用積分的形式鼓勵學生回答問題:“看到此醫囑,護士首先應該做什么?護士需要準備哪些用物?如果試驗結果陽性,應如何處理?”,并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小結和現場獎勵。
3. 突破重難點。教師再次回歸案例:“護士按常規為患者進行青霉素藥敏試驗,20min后,觀察皮試結果陰性,護士遵醫囑給予青霉素肌內注射。在注射時患者突然感到胸悶、氣急,病人面色蒼白,出冷汗,立即為患者測量血壓為75/52mmHg,脈細速,神志尚清”,提出問題“患者發生了什么?如何觀察判斷?護士應做出何緊急處理?”,引導學生進行臨床判斷,提出判斷依據,討論并小結搶救的要點,指導學生制定應急流程。
4. 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與技能展示。各組學生輪流在虛擬實訓室中進行青霉素過敏模擬急救的施行,科任老師僅進行觀察記錄。對于尚未學習的操作,學生可以選擇口述完成。在此過程,實訓指導教師根據教學設計及學生的操作,調節高端模擬病人的系統參數和搶救結果,并扮演病人角色,依據情景與學生進行護患溝通。
5. 課堂總結。教師組織學生反思實訓過程,由各小組成員討論在演練中的不足和改進方法,教師進行總結,重申教學的重難點。
6. 課后強化。在課后教師布置作業:指導學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完成青霉素過敏性休克的搶救流程圖;開放實訓室,指導學生繼續練習相關的操作,培養小老師,做好傳幫帶工作等。
(四) 教學評價
采用綜合技能考核成績、小組訪談、護理技能競賽成績等形式進行教學評價。
1. 以護理綜合技能考核進行評價。在期末考試中,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均采用小組制護理綜合技能考核,每組為4位學生。考核評分表是根據單項護理技能操作評分標準和臨床案例護理措施進行設計的,不僅考核了學生單項的操作技術,還考核了學生的護理評估、健康宣教、臨床思維、團隊協作、應變能力、語言溝通、職業素養和綜合評價等。采用百分制評分,85-100為優秀,75-85為良好,60-75為合格,60以下為不合格。經5位臨床護理專家和2位護理教學專家測評,內容的效度為0.910。由三位教師觀察學生的表現并評分,評價者間的信度為0.854。數據采用SPSS進行統計。
2. 以小組訪談進行評價。在課后以小組為單位,對實驗組學生進行的訪談,了解學生對虛擬現實技術結合情景的教學方法的意見和建議,如:教學滿意度、是否提高了個人綜合能力、學習中遇到什么困難、教學中需要改進的方面等。
3. 以護理技能競賽進行評價。每年我校均舉辦護理專業技能競賽,并開展技能展示活動。借此契機,觀察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個人競賽成績、團體成績、技能展示效果等。
三、 研究結果
(一) 護理綜合技能考核成績對比
實驗組在單項護理技能操作、護理評估、健康宣教、臨床思維、團隊協作、應變能力、語言溝通、職業素養和綜合評價等評分項均高于對照組,采用
t檢驗,有顯著的差異性(P<0.05,詳見表1所示)。
(二) 小組訪談結果
對實驗組的學生進行分組訪談結果顯示:96%以上的學生對虛擬現實技術結合情景教學方式表示滿意,98%的學生認為本教學方式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個人綜合護理能力,92%的學生認為能很好地培養團結協作能力和溝通技巧,95%的學生認為能很好提高護理評估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80%的學生認為能提高自身的信息查閱資料能力。在訪談中學生們反映:“這種教學方式給自己帶來了一定的壓力,但是能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課堂氛圍好”“很有趣,但課前要付出很多時間進行準備”“小組內部不協調,就無法完成任務,所以組內成員一定要互相配合”“一上場腦子一片空白,課前準備和心理素質很重要”“可以讓我們把內外婦兒的疾病與操作聯系起來”“很有挑戰性,讓我們體驗到臨床情景”“可以增加患者家屬、醫生等模擬角色”等。
(三) 護理技能競賽結果
經觀察對比,實驗組在2017年校級的護理技能競賽分別取得團體一等獎和二等獎,而觀察組只榮獲團體三等獎和優勝獎;在2018年,我校參加全省護理技能競賽的4名16級選手中,就有3名是來自實驗組的班級,并分別獲得一等獎和三等獎。
四、 討論
(一) 虛擬現實技術結合情景教學,能顯著提高中職護生的護理綜合能力
在教學中,以護士崗位為依托,以虛擬現實技術為載體,以臨床情景案例為背景,以完成工作任務為主線,以已學的知識和技能為基礎,使學生能主動構建自己新的知識技能體系。通過工作場景再現、小組協作、模擬演練,不僅提高學生護理評估、健康宣教、臨床思維、團隊協作、應變能力、語言溝通、職業素養等綜合素質,而且促使學生更好地適應臨床崗位需求,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顯著提高中職護生的護理綜合能力。
(二) 虛擬現實技術結合情景教學,能提高教師綜合教學能力
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促使教師不斷學習新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不斷開發課件、微課、視頻等資源,提升了個人的電子信息化技術應用水平。依托校內虛擬醫院開展以案例為載體的虛擬模擬教學,合理的病例設計是理論聯系臨床的橋梁,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決定因素。所以在編撰情景案例時,教師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鉆研臨床案例,編撰合適教學的情景,不斷考量教學設計中的每個環節,不斷發現并解決各種可能發生的教學意外,不斷研究、制定和完善評分標準,從而促使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綜合素質不斷提高。
(三) 虛擬現實技術結合情景教學,能提升護理教學質量
以虛擬現實技術為載體結合情景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的單一模式,真正實現了翻轉課堂。在虛擬情景中再現真實的臨床案例,促使學生將單一的操作與內、外、婦、兒的疾病聯系起來,讓學生有觸動、有感覺,能進一步培養中職護生的職業素養,提高了整體的護理教學質量。
五、 結語
應用虛擬現實技術,結合情景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護理綜合技能水平,學生樂于接受這種教學方式;能提升教師的個人教學綜合技能,使教師具有成就感。但是,在情景案例的設計中,應進一步增設心理、社會和情感等內容和護理職業安全教育內容,從而使情景案例與臨床更為貼切。應結合虛擬現實技術儀器特性,進一步優化護理綜合案例的評分標準,使教學評價更加客觀、真實。同時,應避免教學按部就班,可以進一步開發微課、慕課和護理操作視頻等優質的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護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于潞,劉水,王思臣.虛擬仿真技術及其在航空電子裝備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08(21):2.
[2]劉德建,劉曉琳,張琰等.虛擬現實技術教育應用的潛力、進展與挑戰[J].開放教育研究,2016,22(4):25-31.
[3]鐘麗強,王曉琴,趙麗等.仿真模擬教學中護理病例的設計與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10):63-64.
作者簡介:莊佩燕,盧潔虹,廣東省揭陽市,揭陽市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