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作為我國國民教育的基礎,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現實性。與其他課程相比,初中語文在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方面有著較為顯著的特點。現階段,我國初中語文教學已將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作為教學的重點,而探究式教學法剛好符合這一要求。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采用探究式教學法既滿足了教育改革的發展要求,又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的自主研究能力,這對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與綜合素質有著較大的幫助。本文筆者主要圍繞探究式教學方法的特點、重要性及應用策略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法;初中語文;教學應用;策略
一、 引言
探究式教學法是教育體制改革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對提高初中教學質量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在實際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法該主要是通過情景創新、生活實踐切入等方式來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讓學生和教師意識到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從而避免傳統應試教育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影響。
二、 探究式教學法的特點
(一) 情景創設
探究式教學法較為注重語文內容的情景創設,主要是將初中語文教學內容設計成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場景,以便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 發散思維
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想要提高自身學習成績只要將老師講解的知識點死記硬背就可以。但探究式教學法卻不同,該方法更加注重學習方式的創新,主要是將學生思維從固定的模式中解放出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探索欲。
(三) 實踐探索
現代教學較為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而探究式教學法剛好符合這一特性。該方法主要是將語文教學內容與實踐知識進行結合,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力度。
(四) 主體轉換
傳統的課程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體,而探究式教學法比較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主要是將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探究知識,從而轉變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五) 能力培養
傳統語文教學較為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探究式教學法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幫助社會培養專業化人才。
三、 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 響應了國家教育改革的號召
與傳統教學方式不同,探究式教學法不僅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時還符合初中生的年齡特點。與小學生相比初中生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這時教師只要在原有課程內容基礎上做一些指導性教學就可以很好地帶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在實際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探究式教學法中的一些新型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整體視野,同時還可以調動學生之間的協調與配合能力,能夠讓學生在遇到疑難問題時通過相互幫助、通力合作來解決困境,這一模式打破了我國傳統應試教學的缺點,對實現初中語文創新教學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二) 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探究式教學法是通過不同學習要求將學習任務進行劃分,這種方式既可以提高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能力及共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對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任務主要以掌握重點知識,熟記古文、詩句為主。而教師在利用探究式教學法時可以通過有效的方式對現有課本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找出適合初中生教學的方式。在實際教學中,這種方式較為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歸納能力的提升,同時也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一定的要求,因此,要格外重視。
四、 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 情景教學,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初中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均處在快速發育時期,這個時期學生對周邊的事物具有一定的好奇心與探知欲望。而探究式教學法中的情景創設主要是對傳統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并讓一切教學活動圍繞課本內容進行開展,在調動學生參與問題、解答問題的積極性的同時,讓語文教學從傳統的死記硬背變成主動探索,使得原本枯燥的語文課堂變得活躍。如:在《荊軻刺秦王》這節課中,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情景創設,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還原當時場景。另一方面這種新型教學模式還可以讓學生深刻感受不同人物內心的情感變化,讓學生在模擬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掌握知識重點,變被動教學為主動教學,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對知識的探究力度。
(二) 轉換主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在傳統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通過文章講解將需要掌握的知識重點灌輸給學生,學生大多數時候只要跟著老師的思維走就可以。但探究式教學法則與傳統語文講解方式不同,該方法比較重視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在進行授課時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要根據教學內容完成自身與學生身份的轉換,如:在進行小組合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自身融入學生的小組學習中,并加強自身與學生之間的配合力度,但要注意的是,在進行該部分教學任務時,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初中語文教學的范圍進行問題設置,避免因過度追求課堂效果而導致教學內容偏離主題。其次,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肯定,適當的鼓勵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以及自主學習能力,這對提升學生主體地位有著非常大的推進作用。
(三) 拓寬內容,加強課本與實踐生活的探究
所以教學內容的根本都源于生活,而語文與人們生活是關系最為密切的一門學科。因此,教師在進行這方面內容講解的時候更應該將教學內容融入實際的生活學習中,并讓學生舉一反三地對課本內容進行提問,這種教學方式既能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探究,又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從而讓學習更好地為生活服務。舉例說明:在開展《生命生命》這節課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有關生命的事例,如:汶川大地震,這些視頻可以讓學生看到生命的脆弱,也可以看到人們在遭遇危難時的堅韌,激發學生對生命價值的深入思考,鼓勵學生熱愛生命。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探究式教學法是新課改發生到一定時期的產物,具有一定的時代性,因此,要加大其推廣力度,要讓探究式教學法更好地為初中語文教學服務,從而實現語文教學的多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嵐嵐.高中文言文合作探究式教學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8.
[2]葉荃國.探究式教學法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8,4(5):156-157.
[3]趙云連.淺談“探究教學法”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17):45.
作者簡介:
王樹霞,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會師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