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落實素質教育和推動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之中,教育教學實踐備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長期傳統的應試教育導致老師在教學實踐時所采取的教學策略的教學手段過于機械和傳統,忽略了不同教學環節之間的聯系和內在邏輯關系,最終導致實際的教學資源被浪費。對此,本文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依據,了解閱讀與寫作融合的相關要求,以期為促進語文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與寫作;教學融合
一、 引言
學習語文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有著關鍵的作用,在小學語文實踐時老師需要關注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鼓勵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之下對寫作閱讀進行深入的分析,了解不同語文學習環節的策略和技巧,實現個人的綜合提升和發展。閱讀習慣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在落實不同教學實踐活動時語文老師需要關注閱讀與寫作教學之間的緊密聯系,掌握正確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通過創造性的教學理念來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和教育,實現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同步提升。
二、 利用閱讀進行仿寫訓練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老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了解學生在語文閱讀過程中的綜合表現,其中大部分小學生作文學習的時間相對較短,老師需要站在宏觀的角度利用書面表達的形式來闡述個人的看法和意見,同時在參與不同的閱讀活動時小學生感到非常的茫然,不知道從何下手。針對這一現實情況,語文老師需要盡量避免漫無目的地開展作文教學,而是要了解學生的主體需求和現實學習狀況,采取符合學生發展特點的語文教學形式,以閱讀為基礎,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文本的分析和解讀,加強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溝通和互動。在完成閱讀教學之后,老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課文鼓勵學生進行仿寫練習,與其他階段的學生相比,小學生的模仿能力相對較強,如果老師能夠在前期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文本借鑒,那么就可以彌補學生的想象力以及邏輯思維判斷力上的不足,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簡單的探尋和模仿,了解其中的表達方式,從而保障個人寫作水平的穩定提升,掌握寫作的技巧和精髓。
三、 閱讀教學實踐
閱讀教學需要以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和引導為主體,要想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老師首先需要了解學生對閱讀的看法和態度。從目前來看,之所以很多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之中沒有主動地接受老師的引導,主要在于學生個人的生活實踐經驗不足,還無法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難以了解閱讀的精髓和奧秘,因此難以進行主動地參與和實踐。為了突破這一不足,語文老師需要從低年級的學生開始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給予學生更多自由閱讀的機會和空間,讓學生能夠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之中產生一定的情感,從而更好地實現個人的主動學習,在激發低年級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語文老師可以適當地增加閱讀的難度,逐步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作為閱讀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尤為關鍵,老師需要注重課堂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通過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難以喚醒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保證學生能夠進行主動地參與和實踐,接受老師的熏陶和引導。其中各種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能夠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老師可以將口頭作文、編輯賽、故事會和百科知識競賽融入主題教學實踐之中,充分地發揮閱讀的魅力,讓學生進行自主體驗。另外老師還需要關注學生的交流和互動,可以召開讀書心得交流會,引導學生說出個人的看法和意見,在良好的閱讀氛圍之下真正地愛上閱讀。
四、 閱讀中學會寫作
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和相互影響,老師需要關注這兩大環節之間的緊密聯系和互動。比如在初次寫作的過程之中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主體,關注學生興趣的合理培養,了解學生對寫作的看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自信心。
對于低年級階段的學生來說,老師先要引導學生熟悉具體的內容,在保證學生產生寫作興趣之后,采取循序漸進的形式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人和事著手,鼓勵學生自主表達個人的意見。需要注意的是,老師在該階段不能夠限制字數,而是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自由創作,只有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老師需要積極利用不同的途徑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習氛圍的營造尤為關鍵,在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時,老師需要了解學生對學校生活的適應能力,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在課堂之中發表個人的意見。其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和提升尤為關鍵,這一點對寫作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意義重大,老師需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關心每一個學生,采取創造性的教學策略,鼓勵學生在寫作起步訓練的過程之中開發個人的智力,挖掘自身的寫作潛能,積極地發揮自身的想象力,這一點對活躍學生的思維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再次,老師需要引導學生廣泛地積累不同的素材,多寫、多記。作為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手段,課外閱讀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寫作素材和寫作空間,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學會記錄生活,養成寫日記的習慣,盡量避免對學生的硬性規定,通過這種形式來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地參與,讓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之下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老師需要盡量避免千篇一律的單調應付,站在宏觀的角度采取恰當的策略和手段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分析,鼓勵學生發現生活之中的美,將細節刻畫和主觀描寫相結合,更好地掌握寫作的技巧和精髓,實現個人寫作能力和水平的穩定提升。
最后,老師需要利用閱讀鼓勵學生進行續寫練習,續寫練習是對主體寫作的重要補充,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意義重大,老師需要在前期模仿的基礎之上鼓勵學生進行續寫練習,拓展學生的思維。
五、 結語
小學語文之中的閱讀與寫作教學對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小學生個人的動手實踐經驗不足,難以掌握兩大學習階段的技巧,對此,語文老師需要注重不同教學策略的應用,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保障學生能夠在主動實踐的過程之中掌握閱讀和寫作的精髓。
參考文獻:
[1]徐海英,史亞利.淺談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4(2):42.
[2]張建玲.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融合的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11).
[3]劉英輝.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將閱讀與寫作完美結合[J].新課程(中),2017(5).
[4]李玲玲,徐文娟.雙劍合璧,讓語文教學更精彩——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關系[J].中國校外教育,2015(20):115.
作者簡介:
郭守清,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城關學區大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