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全面過渡,我國開始立足于基礎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立足點,積極地落實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環節,鼓勵學生進行主動地參與,保證學生實現個性化的成長和發展。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之下,許多老師在教育實踐時開始結合學科教育的具體要求,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依據,實現該教學環節與主體學科教學之間的緊密聯系。對此本文以生物課堂為分析的參照點,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與各學科教學的具體要求。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生物課堂;素質
一、 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符合素質教育的實質要求,能夠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證學生在自主參與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心理和生理的綜合發展。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不足,身心發育還有待成熟,因此實際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差,往往無法實現是非的合理判斷,同時也難以保障個人情緒的穩定性,實際的自控能力和調節能力較差。對此,老師需要重點關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正常開展,明確學科教學環節的設置要求,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科教育的有效互動。
二、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興趣的激發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有著關鍵的作用和價值。許多心理學家明確強調,興趣以個人的情感體驗為依據,個人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之中會在自身興趣的引導之下產生一定的意識傾向,保證行為的準確性,同時興趣會直接影響個人參與某一項活動的意愿,如果能夠產生一定的興趣,那么就會主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完成不同的實踐學習活動。對于教育教學來說,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實踐,老師可以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原則,保證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學習動力,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和學習行為習慣。
首先,老師可以以問題設置的形式來鍛煉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分析能力,作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抗挫折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對老師和學生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老師需要結合學生目前的心理狀態,采取循序漸進的形式對問題進行合理的設置和安排。在生物課堂中,可以先設置一個較為簡單的任務,在引導學生完成該項任務之后提高任務的難度,選擇一些比較復雜的問題,讓學生通過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來完成這一學習任務。在自主實踐的過程中學生的意志得到了有效的鍛煉,同時也能夠積極地排除不同的障礙,結合個人的生活實踐經驗實現個人實踐動手能力的穩定提升。為了鼓勵和引導學生達到預期的目標,老師還需要為學生提供合理的幫助和指導,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關注抗挫折能力培養的核心要求,采取正確的策略和手段讓學生能夠意識到生物學習與挫折之間的相關性。
其次,還是需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的解讀和分析,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契合點,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內容和實踐形式。站在生物體的角度,通過對生物群體特性和生存發展要求的深入和解讀來更好地實現項目合作工作的正常開展。人的群體性比較強,在個人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必須要學會與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關系,主動的與他人進行互動和交流,這一點不僅是個人成長的要求,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如果個人的欲望難以得到滿足,那么就會產生自私和冷漠的心理,同時還會出現危害社會的行為。因此在對不同的心理現狀進行橫向和縱向對比和分析時,老師需要以語言教材為主體,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變化和新要求,實現課堂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緊密對接,鼓勵和引導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和理念,與社會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依存關系,實現個人的個性化成長和發展。
三、 在教學中落實心理健康教育
生物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核心,積極地落實不同的教育實踐活動,老師需要明確新課改之下生物課堂教學的具體變化和相關要求,在開展實驗活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引導其主動參與,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和實踐環境。生物實驗活動之中所涉及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比較復雜,能夠實現教育渠道的合理擴大,生物老師需要積極地抓住這一大好的機會,采取針對性的策略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將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與實驗活動相結合。比如對于比較內向的學生來說,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參與,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這種實驗訓練方式既能夠提高學生的膽識,還能夠實現學生個人行為的合理規范,促進實踐活動效果和水平的穩定提升,保證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之下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行為習慣,激發個人的學習興趣,挖掘自主學習的潛能,掌握生物學習的技巧。
其次,老師需要關注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落實生活觀教育教學,生物教學內容比較豐富,老師除了需要保障生物學知識的合理傳授之外,還需要將教學內容的分析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環節相聯系,積極地利用這些科學的生物學知識對學生進行引導,保障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活觀。比如在學習人體內物質運輸時,老師可以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的情感,讓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之下進行主動的實踐,實現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之間的緊密對接,提高個人舉一反三和學以致用的能力。除此之外,在具體實驗和生物學知識學習時學生能夠了解個人的身體狀況,樹立良好的生活觀念,學會主動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
最后,老師需要加強對學生學習行為習慣的培養,在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方法時還需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要求,將有效的學習策略教給學生,保障學生能夠提高個人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更好地體現自主學習的價值和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老師不能夠直接采取放任自流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引導,而要關注學生學習方法的實質情況,注重對學生心理上的教育。
四、 結語
生物課堂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能夠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保證學生在生物學習實踐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學習理念,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實現個人綜合素質的穩定提升。
參考文獻:
[1]何曉梅.讓心理健康教育走進生物課堂[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6,20(2):93-95.
[2]楊偉斌.讓心理健康教育走進中學生物課堂教學[J].都市家教月刊,2011(3):60.
[3]水娟.小愛無聲,大愛無痕——讓心理健康教育走進中學語文課堂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3(1).
[4]王瑞立.讓心理健康教育理論走進中學英語課堂教學[J].成才之路,2010(35):17.
作者簡介:
朱凌然,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市第二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