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事業突飛猛進的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也受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政府部門對民族地區優惠政策也是很多的,投入也日益增大。大部分少數民族地區都能根據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對部分中小學進行布局的調整。筆者通過調查發現,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近年來住宿的學生逐年增多,這些住宿的學生離開父母呵護,在學校進行獨立的生活,讓部分寄宿的學生心理產生了茫然和不知所措的感覺,他們的內心世界孤獨或焦慮。這樣就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一些不和諧的節奏。學校要對寄宿的學生及時地進行心理的疏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少數民族;心理問題;寄宿制度;心理疏導
天祝藏族自治縣位于河西走廊和祁連山東端,處于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的交匯地帶,屬青藏高原東北邊緣,海拔在2040~4874米之間。地貌以山地為主,山脈縱橫,溝谷交錯,多崇山峻嶺。位于縣境中部的烏鞘嶺橫亙東西,是古絲綢之路的咽喉要道、河西走廊門戶,也是內陸河和外流河的分水嶺。天??h地廣人稀,經濟困難,教育相對比較落后。尤其在一些牧區或半農半牧農村偏遠地區,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是寄宿制學校保障了我縣少數民族邊遠地區適齡兒童接受教育的機會。寄宿制學校對我縣的義務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隨著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民族地區的寄宿制學校也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而且進行了大量的資金投入。但是筆者調查發現,我縣的寄宿制學校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在管理方面還是存在一定的弊端。筆者通過對天??h部分寄宿制學校的走訪發現,本縣的大多數寄宿制學校都是在改善基礎設施“物”的層面,對于寄宿制學校中的“人”關心較少,尤其對學生心理素質的關心很少。所以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進行高效率的課堂教學,寄宿制學校方面就要首先解決寄宿學生的心理問題。為此,筆者以素質教育為背景,從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角度切入,探討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如何解決少數民族地區寄宿生心理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對策。
一、
關于天祝藏族自治縣寄宿學生心理存在的問題
(一) 寄宿學生心理情感缺乏,孤獨無助
眾所周知,寄宿學生離開父母的呵護和監督,獨自生活在學校宿舍,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孩子自立的能力,但是這樣的“自立”從某一程度來說犧牲了孩子健康的心理和情感。但是對于寄宿學生來說,長期離開父母,很少有機會和父母交流(調查發現,現在很多寄宿學生沒有手機,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家里困難,很少有家長給孩子買手機;二是手機對學生學習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學校不允許學生在校期間使用手機)。寄宿學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難無處傾訴,這樣就使得學生的情感缺失。如果寄宿學生心理情感長期得不到改善,就會變得煩躁不安,喜怒無常,甚至出現抑郁癥。主要表現為:一個生龍活虎的孩子變得沉默寡言,不能融入班級的大家庭中。更為嚴重的是,有的學生衍生出失落感,甚至有輕生的念頭。調查發現,近幾年本縣少數民族地區農村青壯年進城打工越來越多,他們背井離鄉,使得當地的適齡孩子滯留農村,但是為了讓孩子接受教育,寄宿求學就顯得那樣的至關重要,也不失最理想的教學方式。但是孩子長期脫離父母親的監管,養成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不講究衛生、人品素質較差甚至養成偷竊等習慣。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容易導致他們正常的社會化受到消極因素的阻礙。
(二) 寄宿制學校學生學習壓力更加大,尤其考試帶來的巨大壓力
寄宿制學校學生的學習更為緊張,學生把考試看得特別重要,考試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在我國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天??h,由于教育事業相對滯后,好多學校還停留在“應試教育”的階段,好多學校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不重視,只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給學生太大的壓力。學生的壓力主要來自家長、學校、社會和學生自己。隨著目前就業壓力日益激烈,升學率成了家庭和學校追求的永恒目標。這樣就無形中給學生增加了壓力,使學生的心理負擔較重。再者寄宿學生跟家長溝通的機會很少,就導致他們對考試產生了“考試恐懼癥”,造成他們的心理焦慮和脆弱。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升學成為學校和家庭最為看重的,導致學生的身心不能正常地成長。
二、
針對天祝藏族地區寄宿制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對策
(一) 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推廣心理現代教育理念
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學校教育的重要標志,是素質教育的主要環節,也是班級管理人格化的標志。師資隊伍建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建設一支具有現代教育理念的心理教育隊伍是促進學校的心理教育的基礎,可通過培訓、講座與自學相結合等多種渠道不斷增強教師的心理教育意識和開展心理教育的自覺性,打造形成以班主任為核心,以宿管生活指導老師、各科任老師為主體的心理教育師資隊伍。
(二) 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多渠道、全方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民族寄宿學校,學生很難向老師主動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這就要求教師主動深入班級,利用適當的機會和場所,鼓勵學生自由表達思想情感,從中了解學生的心理現狀??赏ㄟ^多種形式,使一些較內向的學生與老師進行交流,同時老師也應做好保密工作并選用適當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個別幫助,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調節。
三、 結語
少數民族的寄宿制學校的學生作為特殊的學生群體,其心理健康教育應當更受重視,這就需要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注并努力。
參考文獻:
[1]王建霞,韓進學.少數民族地區九年一貫制學校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研究[J].新課程,2015(7).
[2]虞蓉蓉.“九年一貫制”學校學生積極心理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德育,2009(3).
[3]齊春梅.少數民族地區寄宿小學生心理與行為研究——以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為例[D].蘭州:蘭州大學,2013.
[4]柳春霞.九年一貫制辦學模式的若干思考[J].教育科學研究,2001(10).
作者簡介:
李成祥,一級教師,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