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初中化學是化學教育的入門課程,是學生首次接觸化學知識的課程。面對一門新課程,初學者在心理和學習上會存在些困難。化學課程一般從初三開始設置,化學知識對初三學生的吸引力,會影響學生的化學知識基礎,也會間接影響學生將來的化學學習生涯。因此,讓學生對化學產生興趣,是初三化學這門基礎入門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
關鍵詞:初三化學;干預設計;氧氣的制備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指出,“全民教育、優質教育、個性化學習、終身學習已成為信息時代教育發展的重要特征”?!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要“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干預機制就像兩者之間的溝通橋梁,是學習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一、 現狀及研究意義
在過去的研究中,很多學者都在研究化學教育核心素養、化學趣味性設計及各種教育方法和創新型手段,同時還有學者構建了不同的理論模型。但因為學員的個體差異,這些理論模型沒能做到因材施教,沒有實現自己初設的效果。因此我們需要根據課程的特點和學生情況,把干預模型與初中化學教育相結合,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以下是根據干預理論模型與初三教材中氧氣的制備進行干預模型的構建。
二、 設計應用
(一) 干預概念的界定
干預的內涵在不同的領域有著不同的界定,在我國文獻中“干預”為參與或干涉之意。筆者認為,干預是影響或指導學員的指導性行為舉動、想法及手段。在課堂上表現為教師對學生的管理和提醒,及對學生疑惑的解答。
對于干預學習方式很多研究者做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從不同的角度對干預進行了分類。在學習情境中根據干預者的不同,可以把學習分析中的干預分為系統干預和人為干預;根據干預者是否與學習者直接接觸,可以分為直接干預與間接干預;根據干預面向群體的不同,可以分為一對多和一對一;根據干預范圍的不同,可以分為群體干預、小組干預以及個人干預。
(二) 導入新課中的干預設計
【提問】①你知道氧氣的物理性質嗎?氧氣在我們生活中有什么用途?②你知道氧氣的哪些化學性質?這些性質在我們生活中是如何應用的呢?③既然氧氣有這么多重要的用途,那你知道氧氣怎么制取嗎?
新課的導入部分是引導學生進入今天課程主題的關鍵一步,是引起學生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的第一步驟。這個部分可以結合多種因素的干預。比如,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生活中存在的氧氣及用途,引導學生除了通過老師展示以外,也能自主探索并發現生活中的氧氣。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將用途廣泛性引入課程內容,干預并影響學生掌握氧氣這個知識點的知識結構,幫助學生建構新的知識體系。老師提出的問題及多媒體設備的展示,是多種干預機制的結合。
(三) 課程開展過程中的干預分析
【教師活動】讓學生觀察高錳酸鉀樣品
【學生活動】觀察高錳酸鉀的色和態:暗紫色固體
【講解】
1. 反應與原理?加熱高錳酸鉀制備氣體
公式和文字表達式:
高錳酸鉀(KMnO4)錳酸鉀(K2MnO4)+二氧化錳(MnO2)+氧氣(O2)
反應原理是實驗開展的基礎,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決定反應裝置的選擇。反應物高錳酸鉀是暗紫色固體,反應條件需要加熱。高錳酸鉀是固體又需要加熱,因此需要固體加熱型反應裝置。引導學生根據之前講述的實驗基本操作方法,鞏固和深化對知識理解的同時,還可以初步形成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更多的是教師的個人干預和實驗裝置的環境干預。
2. 收集方法
【教師活動】介紹收集氣體的常用的方法,如下表所示。
【討論】根據氧氣的性質,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氣?
【小結】氧氣不溶于水,可以排水法收集;氧氣密度比空氣略大,故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制備過程中的干預方法主要是個人干預、集體干預和環境干預。實驗之前教師的提示性指導和示范性操作為個人干預,同時老師提出要求及方法來指導學生實驗也是一種間接干預。由于在實驗室開展實驗課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此時的干預也稱環境干預。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實驗,合作完成實驗,并及時解決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是群體干預個人知識結構的能力表現。
三、
干預設計在化學教學中的意義和應用
中國在發展,人們對教育的要求也日益增長,教育開始逐漸成為全國人民關注的焦點?;瘜W教育作為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開始得到重視。如何做好化學教育,提高學生化學素養,讓學生在快樂中成長是我們目前關心的最大問題。干預機制的建構及干預機制與具體課程的相結合為傳統化學教學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出發點。教學中各種因素的有效干預,使學生更多地去自主探究,自主學習。干預類型的多樣化,給化學課堂帶來不一樣的陽光和活力,把以前深奧的化學變得通俗易懂,貼近我們的生活。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Z].2013-12-12.
作者簡介:
帕提麥·阿卜杜熱西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喀什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