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森華
摘 要:信息時代的發展背景下,互聯網改變了商業發展的模式。在市場經濟的前提下,商業模式的創新型發展是推動經濟進步的重要力量。大宗商品的電子交易市場要想實現更好的現貨市場發展,就要充分利用金融服務和物流服務實現資金的融通與現實的推進。本文著重研究大宗商品供應鏈和互聯網金融的融合創新發展,從多元化的角度,明確了互聯網時代大宗商品供應鏈金融商業模式創新但路徑,為新時代商業發展提供了理論性的依據。
關鍵詞:大宗商品;供應鏈;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
一、供應鏈金融的行業發展情況
1.供應鏈金融的概念界定
供應鏈金融是指對一個產業供應鏈中的單個企業或上下游多個企業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以促進供應鏈核心企業及上下游配套企業“產-供-銷”鏈條的穩固和流轉暢順,并通過金融資本與實業經濟協作,構筑銀行,企業和商品供應鏈互利共存,持續發展,良性互動的產業生態。
2.供應鏈金融的行業發展現狀
我國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始于平安銀行(原深圳發展銀行),在2006年6月提出“供應鏈金融”概念,并隨之推出多種多樣的供應鏈金融業務。經歷10多年的發展,國內的供應鏈金融已經得以迅速成長,并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果。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16年-2022年中國供應鏈金融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互聯網渠道扁平化同時也加劇了供應鏈金融需求,國內供應鏈金融與互聯網結合衍生出新模式。目前滬深兩市已有20余家上市公司涉足供應鏈金融業務。在各路資本的推動下,供應鏈金融的市場規模快速擴張。其中以怡亞通為例,通過線上O2O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小貸、保理、融資租賃等多種金融服務,2017上半年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實現營收2.9億,同比增長60.9%。
在政策引導方面,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現代供應鏈”的概念:“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重視程度前所未有。
2017年5月,央行、工信部會同財政部、商務部、國資委、銀監會、外匯局聯合印發的《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專項行動工作方案(2017-2019年)》提出“要動員國有大企業、大型民營企業等供應鏈核心企業支持小微企業供應商開展在線應收賬款融資業務;要優化金融機構等資金提供方應收賬款融資業務流程;要建立健全應收賬款登記公示制度”。
此外,2017年10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要求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有效防范供應鏈金融風險,積極穩妥發展供應鏈金融。據不完全統計,評級AA以上企業的應收(付)賬款市場規模至少在十萬億規模量級。由此可見,我國供應鏈金融未來的市場潛力將非常巨大。
二、大宗商品供應鏈金融的優勢與模式
1.大宗商品供應鏈金融的優勢
供應鏈金融最大創新在于填補8%-20%的融資利率空白,打開中小企業融資閥門。理論上銀行是中小企業最理想的融資對象,成本在6%-8%之間,但從收益風險配比角度看,銀行更愿意將資金大門向大型企業敞開,而不愿承受過高風險。
供應鏈金融自身的產業特性決定了其擁有區別于傳統模式的風險控制能力,具體可概括為:“四流合一、三端把控”。“四流合一”是指商流、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有效整合。“三端把控”則是將每個項目的風控環節都細化到“前端、中端和后端”三個部分。前端側重于風險識別,項目中端重在風險動態管理,后端則是風險處置機制。基于互聯網技術可以有效地推動供應鏈中各要素的流轉,進而促進供應鏈金融的網絡化、精準化和數據化,讓供應鏈金融服務效率最大化。
供應鏈金融打破了傳統貸款審批中只注重不動產抵押和擔保人擔保的局限,關注供應鏈中的企業在交易中產生的動產(貨物及應收賬款),根據動產帶來現金流的自償性以及融資可封閉運行的特點,以此彌補借款人較低的信用等級。通過利用大數據對企業進行資信評級,具備良好資信的企業可以通過供應鏈金融平臺的信用背書,獲得信用融資。
通過“互聯網+”供應鏈的模式創新,平臺化創造新的交易場景,拉動更多貿易機會,促進交易模式的升級與突破,推動產業經濟轉型升級,不斷強化和提升供應鏈技術與運作能力,為客戶提供集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為一體的供應鏈解決方案。目前業內較為成熟的國內上市供應鏈運營商有:怡亞通、飛馬國際和廈門象嶼等等。
2.大宗商品供應鏈金融的運作模式
通過互聯網把供應鏈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真正的串成一個鏈條,核心企業作為這個鏈條上的關鍵節點參與進來,每一筆融資都和一筆真實的商業行為或貿易行為對應,這種融資方式,把供應鏈交易背景的真實性互聯網融資操作的便捷性結合在一起。供應鏈融資平臺通過產品設計,把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融資場景和融資需求包裝成標準金融產品,并推送給金融機構,金融機構根據標準金融產品即可放款,從而可以實現融資服務的標準化、規模化、流程化。
供應鏈金融具有規范性的融資模式,采取哪種融資模式要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考量。無論是應收賬款融資模式,還是基于供應鏈金融的保稅倉融資模式和融通倉融資模式,都要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企業在開展運營活動的過程中,賣方和買方之間要建立起平衡的關系,以合同約定的相關內容進行各項操作。賣方和買方之間要清晰業務流程,任何執行的運營方案都要以合同為基礎的參考標準,銀行在企業運營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供應鏈金融帶來的優勢,使供應鏈金融能夠為企業提供積極的擔保服務。任何企業在進行融資的時候,都要保持融資的合法性,公司的債務所有權之間的關系,需要以書面的狀態進行確認,銀行企業之間架構及規范的關系,整個融資過程都要跑,保持清晰化、規范化的操作,才能夠適應新時代現代企業的發展和金融制度的要求。
三、大宗商品供應鏈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的融合
1.供應鏈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的內容銜接
互聯網和物聯網的發展使產業資源進行了數據化的進步。企業有了供應鏈金融和互聯網金融融合的綜合金融服務,企業銀行和交易平臺之間,進行金融服務的不斷轉換。在“互聯網+”浪潮的沖擊下,傳統的融資方式發生了重要的變化,供應鏈金融產品實現了服務的主體。通過供應鏈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的變化,交易和融資成本降低,大數據讓供應鏈金融發展真實化,供應鏈金融和互聯網金融逐漸融合,實現了客戶資源、客戶信息、客服服務之間的對接。供應鏈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的內容銜接方面,需要著重注意信息共享的突破。例如較大資本控股集團擁有互聯網金融平臺,擁有透明的投資對接平臺,能夠提供安全專業增值的互聯網投資渠道。而我國目前的征信體系不完善,有些平臺設計自身的金融難點。通過互聯網金融和供應鏈金融的融合發展,就可以使相關的核心企業,依托云計算和大數據,把上下游企業連接起來,推動整個商業形態的良性發展。這種三位一體的金融服務,使業務辦理操作更加透明,而且通過人工智能時代的發展,供電金融和互聯網金融能夠實現互聯網數據信息的高端服務。對大宗商品的供應鏈和互聯網金融的融合發展中,最為明顯的體現就是商業信息受大數據的支配,使得信息化的服務模式強化了大宗商品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供應鏈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的不斷銜接,整合了大宗商品發展的多種資源,金融服務家電商平臺,多的企業會參與到供應鏈的金融服務中,利用互聯網的優勢,資源和資金之間實現了交叉互補性的應用。當前的金融領域發生了很多風險,本質上不是風險控制的專業度不夠,而是離真實貿易太遠。如果回到真實貿易中來,回到有商業邏輯的生意中來,就能控制風險。
2.供應鏈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的融合優勢
“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八大模式分別為基于B2B電商平臺的供應鏈金融,基于B2C電商平臺的供應鏈金融,基于支付的供應鏈金融,基于ERP系統的供應鏈金融,基于一站式供應鏈管理平臺的供應鏈金融,基于SaaS模式的行業解決方案的供應鏈金融,基于大型商貿交易園區與物流園區的供應鏈金融,基于大型物流企業的供應鏈金融。在供應鏈的企業中,每個企業都能夠找到自己合理的位置,其之間的競爭關系都是在規范化的軌道上運行。供應鏈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的融合發展,能夠促進產品創新發展。客戶能夠通過采集和銷售商品,提供融資倉儲配送的一站式服務,大宗商品的整體運行進入到了加速度的環節。企業和企業之間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會開放全方位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在平臺群集中的客戶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倉儲管理系統等信息。大宗產品獲得了產品創新發展的模塊化發展模式,在這基礎上,逐漸實現參數化的產品設計,實現信用融資、倉儲融資、訂單融資的業務。供應鏈金融業務和互聯網金融業務,能夠凸顯在線服務平臺的優勢,業務處理,檔案文件管理,運營數據管理,都會呈現多元化策略的盈利性發展。價值鏈和生態圈的競爭,刺激了企業不斷創新與發展,這種創新和發展會推進生產力的產業化升級。在新的時期,大宗商品交易市場、電子交易市場、期貨公司、物流公司、金融倉儲公司、供應鏈公司、銀行金融機構、物流企業,都是商業發展中的主角。大宗商品的供應鏈金融商業模式創新,是利用環境因素和資源因素實現經濟利潤的持續增長,企業在其中獲得的不僅是企業的經濟利益的提升,更重要的價值就是將企業推向了全面開放的時代。
四、結語
互聯網時代的商業發展是對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更實現了對資源的合理化保護。從研究大宗商品供應鏈金融與互聯網金融的融合創新可以發現,大宗商品領域的產業背景與建設產業,金融產業和互聯網產業實現了充分的融合和同步發展。特別是在強調風險控制的時代,利用供應鏈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的融合,能夠有效防范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風險,使融資和發展能夠在科學化、規范化的模式下不斷進步,實現對經濟發展的整體性推進。
參考文獻:
[1]楊曉宴.供應鏈金融熱起:政策密集出臺,十萬億起應收賬款催生想象空間.21世紀經濟報道,2017-12-04.
[2]李國青.供應鏈金融在商業銀行中小企業信貸中的應用研究[J].特區經濟,2010(1):296-298.
[3]徐光.供應鏈上的小企業如何融資[J].首席財務官,2016(Z1):114-115.
[4]苗勤,楊澤.互聯網金融助力“中國制造2025”[J].中國工人,2016(08):31-32.
[5]摩根·樂意.大宗商品供應鏈協同管理模式創新[J].中國物流與采購, 2015(11):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