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市場原料價格、人力成本的上升,江蘇省中小民營企業經營壓力加大,為打破瓶頸,中小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在當前“互聯網+”時代,對于中小民營企業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本文我們將對基于“互聯網+”時代下江蘇省中小民營企業轉型發展對策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互聯網+”;中小民營企業;對策
前言:“互聯網+”時代下,企業可以依托于網絡平臺,突破傳統產業發展局限,改變貿易模式和發展模式,提高企業的自身市場競爭力,同時也有利于促進我國社會經濟出現新的經濟增長點。江蘇省中小民營企業眾多,大多企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技術含量和科技含量較低,以往中小民營企業的發展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和勞動力的就業,但就近幾年來看,市場活力減弱,民營企業面臨生存和發展的重大壓力。
一、江蘇省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現狀
江蘇省作為民營經濟大省,該省經濟發展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的地位。為了深入了解江蘇省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現狀,本課題組于2018年6月至10月對江蘇省民營經濟發展現狀進行了細致的調研,根據江蘇省工商調查數據顯示(見表1),工業企業數在大幅度減少,這說明工業企業每年都有部分企業或是轉向了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或者是倒閉破產,這突出說明現在工業民營企業轉型發展勢在必行。
隨后我們對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等省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率進行了比較(見表2),從數據表中對比可以看出,江蘇省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低于周邊省。這也顯示江蘇省的經濟發展速度顯著低于周邊其他省份,進一步說明應該加快江蘇省民營企業的轉型發展,促使江蘇省的國民生產總值快速增長。
同時課題組分別對江蘇淮安、鹽城、宿遷、徐州等地的339戶規模以上企業進行了調研及采訪。針對2018年5月份經濟運行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結果顯示339戶企業中161戶開票同比增長,113戶同比下降、65戶開票為零。通過此數據對比,可以顯示出在現有狀態下的很多中小企業發展形勢非常嚴峻,轉型發展迫在眉睫。
二、在“互聯網+”時代,江蘇省中小民營企業轉型可能面臨的問題
1.管理者缺乏長遠的戰略眼光
部分中小民營企業管理者在對企業的發展平臺、發展模式、戰略拓展上缺乏戰略眼光,對市場環境的惡劣和企業轉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企業定位及未來發展沒有清晰的規劃。這樣容易導致企業在未來發展中開拓力度不大,創新發展受挫。很多中小民營企業是家族式管理,在發展環境上,造成了經營理念的狹隘,目標過小,發展模式簡單,缺乏競爭力。缺乏長遠的戰略定位,對企業的發展沒有詳細的規劃,滿足現狀,忽略了未來的長遠利益。或者企業管理者在經營中沒有對市場環境形成客觀、準確的認識,也導致了企業難以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2.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缺乏發展動力
中小民營企業因規模有限,難以得到銀行、投資機構的有效支持,導致中小民營企業投融資異常困難,給生產發展帶來較大壓力。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江蘇省內土地價格不斷上升,使得企業經營者租賃費大幅上升;加之原材料、勞動力等成本也節節攀高,使得企業經營成本進一步加大。同時中小企業經營能力有限,經濟效益難以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民營企業的創新發展。中小民營企業面臨復雜的市場局勢,低收益的生產,使得企業在產品的轉型升級和企業規模擴大上缺乏資金,無法形成良性循環。在人才方面,由于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程度較低,發展空間有限,難以吸引優秀人才特別是優秀的管理人才,這就造成中小民營企業難以激發發展的活力,很難在生產經營水平上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高。
3.缺乏互聯網平臺經營銷售的經驗和嘗試
江蘇省中小民營企業大多以實體店做商品加工生產或批發、零售為主,較少企業利用網絡平臺拓展經營規模。即使有小部分企業線上、線下同時開展了經營活動,但缺乏豐富的網絡銷售經營,同時由于不善管理,網絡銷售渠道狹窄等原因,未能形成規模效益。在互聯網時代,對江蘇省中小民營企業來講,是機遇,同樣也是挑戰。中小民營企業要想分享互聯網經濟的蛋糕必須有著清醒的經營理念和先進的管理思路,并非將傳統的經營方式搬入互聯網平臺。中小民營企業管理者若要基于“互聯網+”時代發展新興產業,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既要做加法也要做減法,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產品服務的轉型升級。
4.民營企業內部存在管理混亂、職責不清現象
很多中小民營企業脫離不開家族式的經營模式,在管理上缺乏科學的企業管理模式,不利于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和現代化發展。在生產經營中,管理機制上大多存在所有權和經營權于一體的現象。在“互聯網+”形勢下,如果還繼續這樣的經營模式,企業生產經營中風險將更加突出。企業內部管理上的混亂隨之帶來員工思想的松散、工作效率的下降、企業控制力的減弱等問題。長此以往,中小民營企業在企業轉型發展上將更加艱難。
三、在“互聯網+”時代,江蘇省中小民營企業轉型必要性與可行性
1.中小民營企業生存發展的迫切要求
從2018年6月至10月對江蘇省民營經濟發展進行的調研可以看出江蘇省工業產業出現下滑趨勢,且總體經濟量疲軟,江蘇省中小民營企業只有進行轉型升級才能在經濟下行壓力下突出重圍。
2.國家鼓勵支持中小民營企業更好更快發展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社會經濟的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國家通過財稅政策的出臺,通過免稅、減稅等方式減輕企業經濟壓力,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在“互聯網+”時代,江蘇省中小民營企業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的資源優勢進行企業轉型升級,這是時代的趨勢,也符合現代企業發展的前景。
四、基于“互聯網+”時代下江蘇省中小民營企業轉型發展的策略
1.中小民營企業管理者要轉變思想,正確認識“互聯網+”對企業轉型發展的影響,合理利用資源
“互聯網+”時代下,中小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利用網絡資源和開拓網絡市場。企業管理者要立足企業發展實際,積極利用網絡資源加強自身產品和服務的宣傳,提高企業的認知度,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在當今互聯網時代,網絡數據鋪天蓋地,企業管理者要善于分辨和利用網絡數據,在大數據時代,要充分進行數據分析,得出有益于企業發展的信息。企業管理者要與時俱進,積極轉變思路,提高認識,樹立正確的互聯網思維,將互聯網平臺與傳統銷售平臺聯系起來,取長補短。在復雜的市場中,清晰定位,面對市場的變化,迅速反應,根據市場的需求,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積極利用互聯網平臺擴大規模再生產。
2.在“互聯網+”時代,中小民營企業間要加強合作,信息共享,促進互利共贏
“互聯網+”時代,市場更加多元化,信息數量龐大。互聯網平臺是一個信息流通的平臺,也是一個資源共享的平臺。在企業合作的狀態下,可以進行資源交流,彌補自身不足,同時也可以分擔風險。互聯網是一個開放的平臺,中小民營企業自身經營規模小,經營能力有限,但如果通過合作發展、資源共享、取長補短,實現共同發展,很可能出現“1+1>2”的現象。江蘇省中小企業眾多,企業間根據自身優勢和經營特點加強合作和資源分享,利用相互間的資金、人力、技術等優勢,實現創新發展,創造更多的利潤,規避更多的風險,爭取花費最少的金錢,實現最大的經濟收益。這就是合作共贏,這也是促進中小民營企業轉型發展的重要途徑。
3.中小民營企業積極利用互聯網金融實現投融資,促進企業的擴大再生產
在“互聯網+”時代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如火如荼,出現了新的貨幣支付工具和新的投融資途徑。在以往,中小企業一般通過銀行進行貸款,銀行的準入門檻較高,中小企業從銀行貸款的幾率很小,且獲得的資金支持也較少。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出現網貸等多樣的資金籌資方式,對中小民營企業而言貸款更加簡便,更加迅速,打破了中小企業貸款難的瓶頸,拓寬了中小企業投融資渠道。而在互聯網平臺上,信息是公開透明的,企業可以更方便地查詢和了解。企業通過網絡迅速獲取企業投融資的信息,溝通更加方便,辦事效率更高。同時,在一定程度了也促進了我國互聯網金融更加繁榮的發展。
4.鼓勵中小民營企業在企業內部樹立創新機制,提高企業的軟實力
在網絡平臺上,產品和服務相對更加公開化、透明化,企業要想在市場中脫穎而出,必須加強創新,打造不同的品牌和服務。江蘇省中小民營企業在創新發展上較為不足,當地政府要根據實際及國家相關優惠政策鼓勵中小民營企業加強創新,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中小企業在企業內部加強創新發展的理念,逐步形成共同的認識。以市場為導向,加強產品的創新,推出個性化服務,挖掘新的賣點,提高商品銷售的印象。
5.鼓勵中小民營企業建立科學完善的經營管理制度
江蘇省中小民營企業中不乏家族式企業,這樣的企業中往往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企業內部較為混亂。在中小企業內部建立科學合理的企業管理制度,利用互聯網平臺推動企業轉型發展。各部門進行職責劃分,各司其職,加強制度的約束和部門監督,促進企業逐步規范化經營。同時建立良好的市場布局,從技術服務、產品服務等多方面提高效率和質量,推進企業的科學化、信息化,智能化,為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技術和信息上的支持。
6.中小民營企業的轉型發展要加強對人才的重視,實施人才戰略
互聯網時代下對優秀人才,尤其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就是人才不足。這更突顯了人才對于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在互聯網時代,企業的發展需要加快引進具備互聯網運營、數據分析、信息技術服務等類型的高精尖人才,互聯網時代,只有引進高端人才,才是推動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強心針。
五、總結
江蘇省中小民營企業依托于互聯網平臺應該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方向,集資源優勢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加快挖掘新的發展渠道,利用互聯網金融為企業爭取更大的紅利,促進企業的擴大再生產。引進先進人才,優化管理體制,從根本上促進中小民營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澤鋆.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現代營銷.2018(09).
[2]馬櫻子.我國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及其對策[J].全國流通經濟,2017(17).
[3]郭云濤.互聯網+提升中小企業綜合競爭力[J].互聯網經濟,2015(05).
[4]唐駿.新三板將是中小企業“互聯網+”的“彈藥庫”[N].中國經濟周刊,2015(05).
作者簡介:王晶晶(1981- ),女,漢族,江蘇淮安人,炎黃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經濟師,研究方向: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