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靜 徐萍
摘 要:中小企業一直都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對社會極容易產生嚴重作用。而部分中小企業因為生產經營、自身發展等諸多問題,極容易發生破產、兼并,做好破產兼并中的財務核算,并采取科學的政策予以引導處置則顯得極為重要。本文就中小企業破產兼并的財務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探索更好的企業破產兼并的財務問題解決策略,希望可以為中小企業的破產兼并問題解決提供借鑒。
關鍵詞:中小企業;破產兼并;財務問題;解決策略
一、中小企業的概念和特點
企業的存在是保障市場經濟運行發展的需求,以創造經濟效益為主要經營目標,具有獨立的法律主體的經濟單位。它是社會經濟運行體系中主要組成部分,是維護經濟平穩運行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小型企業一般指的是該企業具備經營規模較小、擁有員工數量較少的企業。其主要存在以下特點:第一,企業具備的資金、規模等條件有限。這主要是受中小企業經營規模的影響,部分企業建設時間較短。第二,生產經營流程對技術、知識的要求不高,有利于對生產任務的控制。受到企業規模限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投入較低。第三,生產經營體制比較靈活。中小企業往往能夠結合自己生產經營需要制定相應的體制制度,而體制制度的推行也更為容易,這讓其在生產經營方面呈現出較大的靈活性。第四,經營范圍主要立足于當地市場,嚴格控制銷售成本。通過成本的降低,實現利潤的增加,并占據銷售市場。總之,中小企業雖然在知識、技術方面與大型企業相比處于劣勢,但是由于我國的市場空間巨大,仍然具備較強的生存發展能力。
二、中小企業破產兼并的研究現狀
近年來,從對我國中小企業破產兼并的操作實施情況來看,所出臺的法律制度規范較少,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在于連必然要涉及的財務問題也沒有較為規范的法律制度來作為支撐。例如,對于破產界限的標準界定,具體執行操作流程以及企業會計處理等問題。在此形勢下,很多會計人員自行開展了企業破產兼并的研究與探索,在實際執行中,很可能由于企業擁有的會計信息質量較低等問題而出現偏差,但是這種探索還是具備較多價值的。關于中小企業破產的財務問題的研究,我國所取得的成果并不多。但是對企業破產兼并的研究必須要以指導實踐操作為主,并且在學習借鑒西方的先進理論經驗的基礎上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對中小企業破產兼并的財務問題的理論研究無法為實踐操作提供較大的指導價值。正所謂理論是實踐的先鋒,實踐是理論的驗證。相關理論問題的研究則可以更好指導中小企業破產兼并過程中問題的解決,能夠讓理論真正與實踐相結合,從而讓企業破產兼并的運行更為順利。第二,有關破產界限的界定等問題所進行的研究不夠。臨界問題的研究能夠讓人們對于企業兼并予以更為清晰的劃分,為更好進行企業破產兼并界線劃分提供依據。第三,在具體的企業破產兼并中的會計處理問題沒有具體的操作規范來作為依據。具體的操作規范能夠讓破產兼并活動開展規范而有序,此方面的匱乏無疑帶來企業破產兼并隱患,還需要深化研究。第四,企業的破產兼并的執行并未讓企業“起死回生”,無法實現揚長避短,讓企業重新煥發活力。中小企業的破產問題是客觀存在的問題,并且在實際操作執行中會存在著新的問題,還存在較大的研究突破空間,而其中所必然涉及的財務問題也是需要正視的問題。
三、中小企業破產兼并的財務問題
1.營運資金不足
中小企業所存在的資金運營不足的問題主要指的是其資金運營能力較差。由于目標企業即將面臨著破產的狀態,也就不具備較為充足的流動資金,也就意味著其無法正常履行償還債務的能力,從而造成企業的生產經營困局,情況嚴重的,還容易誘發支付風險。因此,企業的破產兼并極容易誘發債務危機,企業的還債能力下降,現金使用不良。
2.資產存量龐大和呆滯與結構失衡
即將面臨破產兼并的企業,極有可能存在資產總額較大,但是資產質量較差的問題。例如,此類企業所擁有的資產主要分布在存貨、應收賬款等環節,資源配置存在嚴重偏差,存在大量的資源配置浪費或無效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兼并方首先需要運用優秀的管理技術來理順被兼并企業所存在的資產負面問題,如果無法實現較為良好的效果,就會容易導致兼并方引發較大的投資風險,為其經濟收益帶來嚴重損失。按照經濟管理的常識來講,兼并方在對目標企業完成兼并中所進行的投資必須要低于該企業所具備的盈利能力。
3.財務危機嚴重
目標企業由于自身經營的困難重重,往往對被兼并持開放態度。因為,企業存在的嚴重經營困難也就意味著即將面臨著倒閉,這會給被兼并企業的經營者造成更大的麻煩。在這種困境下,如果有企業具有兼并意向,愿意對其進行兼并,那么無論對企業發展本身還是經營者,都會帶來一定的有利因素,往往該企業的經營者就會欣然接受。但是,從表面上看,兼并是一個“雙贏”的結果,但也是一把“雙刃劍”,操作應用妥當,就會產生良好的效果,例如,企業的經營困難的局面得到扭轉,財務狀況日益好轉,在完成兼并后,該企業又重新煥發活力,具備強大的盈利能力等。如果操作應用不合理,那么被兼并企業所存在的經營困難的局面會更加嚴重,例如,企業虧損情況更加嚴重,經營管理混亂、信譽受損、融資能力較差等,從而使得被兼并企業陷入惡性循環的局面。因此,對于兼并方對被兼并企業所做出兼并操作決策,一定要持慎重態度,在決策前,要先行對被兼并企業的財務問題進行認真的審查和梳理,準確掌握其資產負債情況、債務糾紛以及其它風險隱患問題。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后續的決策執行,從而最大程度地控制和降低可能存在的風險。
4.成本、費用居高不下
企業在完成產品生產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總成本是決定產品價格高低的主要因素,而產品的價格又是產品是否對客戶保持吸引力、具備較強競爭力的關鍵。因此,可以看出,產品的成本控制水平是關系著企業能否實現豐厚盈利的核心問題。一般而言,產品的生產成本控制得越低,其質量就有保證,就能夠以“物美價廉”的產品來吸引更多的客戶前來購買,從而占據穩定的市場銷售份額。而從理論層面分析,對目標企業完成兼并后,可以通過優秀的管理效果來實現其生產經營過程的優化,從而實現產品成本的合理控制和降低;并且兼并之后企業所具備的規模更大,更能通過規模優勢來促進產品生產成本的降低;也可以運用更加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有效控制企業在各方面的成本費用支出,也能夠有利于產品成本的下降;通過企業內部的市場化管理措施,來對產品的交易成本進行控制和降低。但是,在實際執行中,想要達到理論層面的效果是具有一定難度的。因為在實踐中會出現較多的不確定因素,對執行兼并的效果和目標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對于兼并企業的財務處理問題,在完成兼并后會出現很多新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在實施兼并之前所無法預料到的,這些問題都屬于能夠造成企業財務風險的重要因素。
四、中小企業破產兼并的財務問題解決策略
1.被兼并方財務處理
一般而言,被兼并企業所存在的舊的財務管理機制中,一般都會涉及利潤調節的問題,就是在對其資產進行審查清理的過程中,所發現的資產盤盈、盤虧、毀損、報廢等部分,應將此類資產作為待處理財產損溢來進行處理,并且要對此類資產具備的賬面價值來進行梳理與調整,然后再將這些資產產生盤盈、盤虧等問題的的原因進行調查核實,最后在相關手續履行完成后再做核銷賬和轉賬處理。兼并方在完成兼并后,在新的財務管理機制實施后,對于這些待處理財產損溢部分的資產先不計入財務科目,應按照當期損益來做相應處理。如果被兼并方不存在財產損溢方面的問題,即使被兼并方能夠實現會計的較好處理,但出于對被兼并企業的更好的利益保護,也需要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并做好說明。已經被允許的兼并,則需要在兼并之前就其固定資產、長期資產、無形資產等資產予以清點登記,還需要就企業的負債情況予以深入探討,發現其中資產盤盈、盤虧、毀損、報廢等類型資產,要及時列入當期損益予以處理。對于那些未處理完成或未實施處理的潛虧、產成品清查損失和虧損掛賬等類型資產,要在獲得相關職能部門的批準后,方可做出沖減盈余公積和資本公積等處理,對于資不抵債類型的財產做出沖銷資本的處理。對于借記“盈余公積”、“資本公積”、“實收資本”或“股本”科目,貸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等財務管理科目,在完成以上操作處理后,被兼并企業應制作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利潤分配表,和財產清單一并送交相關職能部門來作為實施兼并過程中的資產評估依據。在兼并實施過程中,被兼并企業應根據具體的資產評估結果來相應地對賬面價值進行調整。諸如企業的無形資產、長期資產、流動資產等都需要進行價值評估,并與賬目價值進行比對。
2.兼并方財務處理
企業破產兼并作為市場化行為的一種,在本質上屬于被兼并企業將其的產權以有償的形式轉讓給兼并企業。這種行為的有效完成是以被兼并方的資產具有一定可買的價值為前提。
(1)實施財產保全措施。為了確保兼并過程中財務核算數據的真實準確性以及相關資產處于安全狀態,在兼并企業做出兼并決策后,兼并方企業必須要立即進駐被兼并企業,開展財產的保全工作。將被兼并企業所存在的所有會計資料予以查封,并對該企業所擁有的資產進行全面的接管,從而有效堵塞可能存在的資產流失或數據造假等工作漏洞。
(2)開展資產清查。將被兼并企業所擁有的一切資產,例如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無形資產、投資資產等類型資產,進行認真仔細地清查梳理,清查梳理完成后,制作資產清單和資產負債清單。被兼并企業所存在的原有資產賬目僅限于在實施兼并中的資產核查時來作為參考,實際的資產數值必須要按照具體的盤存結果來作為依據。最后,兼并企業應制作出被兼并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連同資產清單和資產負債清單一起報送相關職能部門,為后續的資產評估提供依據。
(3)做好資產評估。資產評估是企業實施兼并所必需完成的一項帶有強烈法律屬性的經濟活動。這些工作可以委托具備資質的第三方機構來組織實施。但是兼并企業要明確地說明這些財產清單以及各類資產對企業所發揮的價值和作用,為評估機構開展評估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例如,一臺性能已經被淘汰的設備或者已經失效的無形資產,也就無法發揮出原來的價值和作用了,這種情況下,就不能按照其原值減去累計折舊的方法來進行評估處理的。再例如,被兼并企業原來擁有一項不能創造較好經濟收益的閑置的資產,但是在完成兼并以后,這項資產卻能夠創造豐厚的效益價值,在這種情況下,也不能按照常規的折舊計算方法來評估它的價值。總之,評估機構所做出的資產評估結果,不能簡單地以資產所具有的原來賬面價值為標準,而是以對兼并企業所能夠發揮的利用價值為主要參考依據。
(4)做好會計報表的合并。在完成資產評估工作之后,兼并方企業要立即開展會計核算工作,對相關的數據進行調整和變更,并將資產負債表做合并處理。對于出現的成交價格與評估價格不一致的問題,要運用恰當的會計處理方法予以相應的處理。
(5)不同兼并模式下的會計處理方法的應用。第一,通過支付價款方式進行兼并。此種兼并方式也被稱為有償兼并。這就需要做好資產評估價格的計算,成交價格與估算價格相當,則費用投入與凈資產價值相同。此種情況下的會計處理更為簡便。如果兩者間出現不同,差額部分則可以分成兩種操作方式,一種是調整兼并方權益,就是把成交價格比評估價高出的差額作為兼并方所有權益的減少,把成交價格比評估價低出的差額部分來作為兼并方所有者權益的增加。另一種方法以商譽的形式做入賬處理,就是把成交價格比評估價高出的差額部分來作為商譽,負商譽則是低出的部分。第二,采用無償劃轉兼并模式。采用無償劃轉的兼并模式,不涉及成交價格方面的因素,也就不涉及成交價與評估價之間的差額,這樣僅需要進行資產評估、負債評估,做好相應借貸記錄即可。如果兩者之間存有差額,則依照“實收資本”或“股東”科目來做貸記處理。第三,凈資產值為負數。在實施兼并過程中,對發現被兼并企業所擁有的凈資產值為負數的情況也是極為常見的,并且對于此種情形下的會計處理方法的操作運用也無明確的法律制度來作為依據。由于在被兼并企業的凈資產值為負數的情況下,不存在商譽因素的影響,因此,對于會計處理就無法把資不抵債的類型財產來做無形資產處理,目前比較妥善的會計處理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將此部分資產作為遞延支出的形式來進行處理,第二種是將此部分資產作為抵減兼并方的資本公積的方式來進行處理。這兩種方法相比較,第一種方法最為適宜。這是因為以遞延支出的方式來進行會計處理從理論上必須以完成兼并后企業實現超額的經濟效益為前提,而被兼并企業所存在的資不抵債的客觀情況決定了其創造超額經濟效益的難度會非常大,但是從實際執行中來看,以遞延支出的方式做會計處理并在以后的一段時間將其計入損益,在實際運行中可以通過兼并企業以后的稅前利潤來有效彌補兼并企業在之前所存在的虧損。對于企業兼并現象,不管是政府直接參與或者以政府為主導作用的,還是市場經濟自然作用的結果,運用這種方法對于有效緩解企業的資不抵債狀況,恢復企業的經營活力以及讓企業盡快走出破產的陰影,避免增加社會負擔等都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而采用抵消資本公積的會計處理方法就會將債務差額部分交由兼并企業的股東來承擔,這是兼并企業以及其股東較難接受的,即便其接受,也會對今后企業的經營管理造成不利影響。
五、結語
破產兼并在市場經濟中是常見的一種現象。任何一家企業在經營發展中,都會由于受到外部因素或內部因素的影響,所導致出現經營困難的風險。殘酷的市場競爭法則決定了必將有一些企業會面臨著破產被兼并的局面,這些企業會在經營困難的初期逐漸出現財務危機的跡象,指導企業不具備正常履行債務的能力時,財務危機便正式被“引爆”,為了使企業盡快走出經營困局,進行正式的或非正式破產下的財務重組是常用的一種手段。運用該手段,企業依然無法解決財務危機,那么就會進入破產清算程序。從財務管理的角度出發,對中小型企業的破產兼并問題進行研究,準確查找出被兼并企業的財務運行狀況和存在的問題,再結合財務問題分析報告,就能夠為兼并過程中所做出的資產評估結果的真實可靠提供堅實依據,并可以有效提升會計處理工作的質量,為該類企業得到妥善的處置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姚子昂.關于破產清算會計若干問題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9(02):127-129.
[2]欒甫貴,黃燁華.中國企業破產會計制度的演進及啟示[J].財會月刊,2018(21):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