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薇 陳明強 于芳 孫海 丁和悅
隨著海島旅游業和漁業生產的不斷發展,海洋氣象服務已成為氣象服務的重要領域。本文利用石城島、王家鎮、莊河港區域自動站建站以來風觀測資料,分析了兩個海島和港口大風日數、平均風速,最大風速變化特征,對比分析海洋大風發生規律和特征,同時對基層海洋氣象服務現狀和發展進行了探討。
海水養殖,漁業生產、港口交通及海島旅游業的發展直接受到氣象條件的影響和制約,尤其是海上大風更是影響海上交通和漁業生產的“主要殺手”。隨著海上生產的不斷發展,海洋氣象服務已成為氣象服務的重要領域。本文主要利用石城島、王家鎮、莊河港轄內區域自動站風觀測資料,通過對各站大風日數、平均風速,最大風速的發生規律和特征對比分析,為海上大風的預報預警、精細化預報提供數據參考,以提高大風預報的準確率,增強防災減災能力。同時,對現有的海洋氣象服務現狀和發展進行探討,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海洋氣象服務體系,對提高海上交通安全,漁業生產管理以及海島旅游業將發揮重要意義。
1資料獲取
本文選取石城島(54576)、王家島(L2143)、莊河港(L2129)近5年區域氣象觀測站風觀測資料,為了對此分析風速差異,選擇莊河市地面基本觀測站(54584)風觀測資料作為對比分析。
2統計結果
2.1大風(8級以上)日數
利用各站建站以來累年測風資料進行統計,各站大風日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3-5月大風日數最多,平均在2.1天以上,這與冷空氣活動頻繁有關;兩島的大風日數相對沿海地區偏多,最多月平均大風日數達到3天。
2.2平均風速
每月的平均風速可以看出,兩島的平均風速相對偏高.從每年9月至翌年3月,也就是秋冬季節各島嶼站的平均風速比其他各月普遍大。
2.3最大風速
筆者還統計了各島嶼站累年各月的最大風速及出現的風向,所有站最大風速的極值都出現在7月—9月,且基本上在9級(20.8m/s)以上,顯然是由熱帶氣旋導致的。
3海洋氣象服務現狀與發展探討
3.1國家級海洋氣象業務現狀
近幾年來,我國海洋氣象預報業務有了長足的發展,建成了國家級、區域中心、省、地(市)四級,集監測、分析、預報、預警、服務為一體較完整的海洋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業務體系。海洋氣象綜合觀測體系建設初具規模,海洋氣象監測預報業務系統基本建成,建立了國家級和省級海洋氣象實時監測及預報業務平臺。預警類產品涵蓋海上大風預警、海霧預報及世界氣象組織(WMO)責任海區海事天氣公報,海洋氣象專業數值預報模式日臻完善。
3.2基層海洋氣象服務現狀
隨著兩島旅游業和漁業生產的不斷發展,基層不斷加強海洋氣象服務,滿足海洋與漁業生產需求,建立和完善了海洋氣象服務產品的制作和發布流程并開展“直通式”海洋氣象服務,在災害性天氣來臨前,將災害性天氣預報及時通過電話、手機短信、傳真、政府辦公網等手段傳到各級政府、海洋漁業局等決策職能部門,各決策職能部門依據各自管理職能將災害性天氣信息通過各自的發布系統逐級傳給漁民、海洋作業人員及沿海周圍的作業人員,最大程度降低災害損失和確保生命財產安全,打造平安漁業。
3.3基層海洋氣象業務存在的不足及發展前景
目前,雖然各級海洋氣象服務體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海洋氣象預報業務能力在綜合監測分析、精細化預報、快速循環同化、海洋氣候監測等方面仍存在明顯不足,尤其是基層海洋氣象服務更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一是海洋氣象監測服務系統仍需進一步完善。目前黃海北部的氣象監測站點偏少,僅有的區域自動站觀測要素種類偏少,海上監測數據匱乏,基層獲取數據難,這使開展海上精細化服務存在較大困難。
二是繼續加強涉海部門合作。目前,雖然與當地海洋漁業局、海事局等相關當地涉海部門已簽訂合作協議,但仍然應該進一步完善聯動協作信息共享和合作研發機制,實現監測設施、海洋信息、技術人才等多方面共享,提高海洋氣象服務能力。
三是需著重培養基層海洋氣象人才。近年來,各級單位不斷投入建設海洋氣象業務,但基層海洋氣象人才嚴重缺乏,著重培養既具有海洋氣象預報員綜合素質又具有交叉學科的知識及創新能力的基層海洋氣象人才是提高基層海洋服務的關鍵。
四是加強宣傳和管理,提高海上安全生產的防范意識。氣象部門要號召各級政府及有關管理部門應加強海上漁業安全生產的宣傳力度,提高海上生產者的安全防范意識,進一步完善海上漁業安全生產管理辦法,將天氣預報納入海上漁業安全生產的日常管理中。
總之,新形勢下,隨著海洋漁業的不斷發展,對海洋氣象服務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氣象部門應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立足本地特色,找準服務于海水養殖、漁業生產、海上交通及海島旅游業新的切入點,創新海洋氣象服務模式,不斷完善基層海洋氣象服務體系,進一步提高海洋氣象服務,為推動海洋經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單位:116400遼寧省大連莊河市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