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程序化扎根理論和知識吸收視角,通過三個經典案例分析了裝備制造企業在跨國并購中的雙重網絡嵌入對其技術創新的影響過程,提出了核心范疇是“跨國并購中雙重網絡嵌入的推進促使技術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并根據該分析過程建立了雙重網絡嵌入對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的影響路徑理論模型。
關鍵詞:雙重網絡嵌入;程序化扎根理論;技術創新
一、引言
裝備制造業是我國制造業的核心產業,也是我國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的集中體現。為了加速我國經濟發展,則必須加大力度提高我國裝備制造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近十年來,越來越多的裝備制造企業選擇以技術尋求為目標的跨國并購,以此來獲得國際先進技術資源,從而達到快速提升技術創新能力的目的。本文利用程序化扎根理論,分析以跨國并購為背景時,裝備制造企業的雙重網絡嵌入對其技術創新的影響路徑,并據此構建理論模型。
二、跨國并購中雙重網絡嵌入的內涵
以Granovetter為代表的社會網絡學家認為,企業不是孤立存在于社會之中,而是作為成員嵌入在一定的社會網絡中。基于網絡環境下,跨國并購是一個典型的雙重網絡嵌入行為,一個是并購方所處的本土市場和社會關系所構成的本土網絡,另一個則是由目標方所在的國際網絡。并購方通過跨國并購行為獲得了目標方的先進技術知識和商業市場資源,以此進入了目標方所在的國際網絡,并通過對緘默性知識的吸收和轉化、與國際網絡其他企業的合作,成功嵌入到目標方所在的國際網絡,再將高精尖技術資源反饋本土網絡中,實現雙重網絡嵌入。
三、案例編碼過程
1.方法理論介紹
扎根理論是一種建構理論的方法,是一種將理論與經驗,抽象與具體聯系起來的方法。本文主要借鑒程序化版本,包括開放性編碼、主軸式編碼和選擇式編碼。
2.開放性編碼
本文選取上海電氣并購秋山機械、吉利汽車并購沃爾沃和三一重工并購CIFA這三個經典案例,對收集的相關資料進行開放性編碼。經過分析編碼和提取,從案例資料中提取出22個概念和14個范疇。
3.主軸式編碼
主軸式編碼通過利用因果條件、現象、脈絡、中介條件、行動/互動策略和結果這一典型范式梳理開放式編碼中范疇之間的關系。
4.選擇式編碼
確定研究框架的核心范疇,并通過分析確定核心范疇和其他范疇之間的邏輯關系。
四、理論模型
通過上述基于程序化扎根理論的案例分析,本文構建了一個跨國并購中的雙重網絡嵌入對技術創新影響的理論模型:
如圖2所示,裝備制造業通過跨國并購來快速獲得先進技術資源,并購方通過前期鋪墊工作嵌入到本土網絡中,同時借由跨國并購形成了國際網絡,這個階段主要通過仿制學習來對新獲得的顯性知識進行消化;在通過戰略制定和技術學習后,裝備制造企業通過其所嵌入的本土網絡將技術資源進行傳遞,從而促進本土裝備制造產業的整體進步,同時通過與目標方進行合作創新,進一步提高了其技術創新能力;在對所有知識完全吸收,并購方就可以通過其所嵌入本土網絡和國際網絡實現知識資源流通,同時企業實現自主研發,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突破性技術創新。
參考文獻:
[1]Granovetter M.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85,91(3):481-510.
[2]王曉靜.雙重網絡嵌入視角下跨國公司研發協同演化路徑研究[J]. 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6(5),89-94.
[3]Glaser B G, Strauss A L.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 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New York: 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1967.
[4]段琪,麥晴峰,廖青虎.基于扎根理論的高校學術創業過程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7,35(8):1212-1220.
作者簡介:楊悅(1994- ),女,漢族,陜西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