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道府
[摘要] 目的 分析評價腹腔鏡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對結直腸癌的應用療效。方法 選取該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50例結直腸癌患者資料,按照入院號為原則將5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25例)和觀察組(25例),對照組采取傳統開腹手術,觀察組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研究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術后恢復情況、腫瘤根治性情況以及并發癥發生率。 結果 觀察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3.5±1.2)d、留置引流管時間(6.1±1.1)d、進食流質食物時間(4.6±2.1)d、住院時間(15.3±7.1)d均顯著縮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218 6、4.697 7、3.706 9、3.226 8,P<0.05);觀察組淋巴結清掃個數(25.4±5.1)個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423 3,P<0.05)。 結論 腹腔鏡手術治療結直腸癌的安全性較高,可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促進患者術后恢復,臨床價值較大。
[關鍵詞] 腹腔鏡手術;傳統開腹手術;結直腸癌;根治術;應用;療效評價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01(c)-0054-04
Application and Efficacy Evaluation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for Radical Resec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TU Dao-fu
General Surgery, Third Division Hospital, Kashi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Kash Xinjiang, 84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and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for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June 2018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enrolled.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number, 5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25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25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surgery. After the study, the surgical indexes,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umor radicalization and complication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anal exhaust time (3.5±1.2)d, indwelling drainage tube time (6.1±1.1)d, feeding liquid food time (4.6±2.1)d,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15.3±7.1)d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3.218 6, 4.697 7, 3.706 9, 3.226 8, P<0.05); the number of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25.4±5.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2.423 3, P<0.05).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colorectal cancer is safer,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promot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with great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 Laparoscopic surgery;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Colorectal cancer; Radical operation; Application; Efficacy evaluation
結直腸癌是一種常見的胃腸道惡性腫瘤,該疾病發病率較高,僅次于肺癌,且結直腸癌患者腫瘤惡變程度較高,治療難度較大,病死率較高,是目前引起人類死亡的常見惡性腫瘤疾病。結直腸癌的癌變位置主要在直腸、乙狀結腸,其次為盲腸、升結腸、降結腸、橫結腸等。在所有的部位中,直腸發病率據首位,該疾病發病因素較為復雜,可能與高脂飲食、直腸炎性反應、低纖維飲食等有關。早期結直腸癌并無明顯癥狀,隨著疾病的發展,腫瘤增大可出現排便習慣改變、腹瀉、局部腹痛、便血等癥狀,但患者臨床表現多無明顯特異性,極易被患者忽視,延誤病情,影響患者治療效果及預后。對于結直腸癌的治療,臨床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同時輔助放化療、免疫性治療等措施。傳統手術多實施開腹手術治療,開腹手術創傷大,手術風險高,對患者耐受性要求較高,且術后恢復較慢。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提高,腹腔鏡技術開始被廣泛應用,且其中就包括結直腸癌的治療。該院為了研究腹腔鏡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結直腸癌的臨床效果,特將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結直腸癌患者中的50例作為研究對象展開研究,詳細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50例結直腸癌患者進行影像學、活檢等檢查,患者確診為結直腸癌。根據入院號將5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齡最大為65歲,最小為42歲,平均(53.49±3.29)歲;病灶部位:直腸11例,乙狀結腸7例,升結腸3例,降結腸3例,橫結腸1例。觀察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齡最大為67歲,最小為42歲,平均為(54.48±2.99)歲;病灶部位:直腸12例,乙狀結腸7例,升結腸3例,降結腸2例,橫結腸1例。對比后,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順利開展研究。
1.2 納排標準
入選標準:①該研究取得了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前患者及家屬均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②無轉移患者;③術前檢查均為原發性結直腸癌;④存在手術指征;實施手術治療患者。
排除標準:①排除手術禁忌證患者;②排除合并有血液系統疾病患者排除;③排除合并有心腦器官病變患者;④其他臟器、組織嚴重病變患者;⑤妊娠;哺乳患者;⑥其他惡性腫瘤疾病患者;⑦治療配合度較差及精神障礙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采取傳統開放手術,對患者進行常規全麻,對患者行腹部正中切口,逐層切開,探查患者結直腸狀況,觀察患者腹腔狀況,將患者腸系膜動脈離斷,隨后進行腸系膜離斷,先實施左側直腸及乙狀結腸系膜分離,再實施右側分離,兩側均分離至骶骨與直腸后壁間隙,遵循根治術原則,注意術中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擠壓與探尋,對腫瘤遠端腸管足量切除,保護手術切口,清掃血管根部淋巴結組織,清除相關脂肪組織,嚴格實施全直腸系膜切除術原則[1]。
觀察組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實施頭低足高截石位,常規消毒鋪巾,在患者臍上穿刺,建立操作孔,建立CO2氣腹,保持氣腹壓為10~15 mmHg,隨后置入腹腔鏡觀察患者病灶及腹腔狀況,根據患者實際狀況建立其余操作孔,置入手術器械。詳細辨別病灶部位,精良整塊切除原發病灶、局部淋巴結、腸系膜,降低切除頻率,遵循手術原則。做到結腸切緣至病灶部位大于10 cm,直腸遠端切緣距離病灶部位大于2 cm。落實無腫瘤操作原則,結扎血管根部動靜脈,徹底清掃淋巴結,分離和清除腫瘤。在術中盡量動作輕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傷,減少擠壓與接觸,保護肛門括約肌功能,避免感染[2]。
1.4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術后恢復情況、腫瘤根治性情況以及并發癥發生率。手術指標:包括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
術后恢復情況:通過術后肛門排氣時間、留置引流管時間、進食流質食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來分析患者術后恢復情況。腫瘤根治性情況:通過淋巴結清掃、腫瘤遠端長度、切除標本長度分析腫瘤根治性情況。并發癥發生率:觀察兩組患者術后是否存在胃潴留、感染、術后出血、吻合口痿等并發癥,從而分析并發癥發生率。
1.5 統計方法
采用數據處理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該研究中的計數資料護理滿意度與心理狀況。計數資料行χ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指標比較
通過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手術指標得知,觀察組手術時間較長于對照組,切口長度較短,術中出血量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留置引流管時間、進食流質食物時間、住院時間均早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腫瘤根治性情況比較
觀察組淋巴結清掃數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腫瘤遠切緣長度、切除標本長度與對照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通過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得知,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結直腸癌是一種常見惡性腫瘤,發生率與死亡率均較高。結直腸癌根治術指的是在手術過程中完整的切除腫瘤組織,包括腫瘤周圍的腸管、血管、腸系膜、淋巴組織等,從而最大程度的降低術后出現復發或者轉移的風險[3]。臨床手術方法包括傳統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多數結直腸癌患者可經腹腔鏡手術達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4]。
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在1991年第一實施,手術結果較為成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獲得臨床認可,大量樣本數據均具有前瞻性研究意義[5]。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的安全性較高,并獲得了國際認可,可徹底切除病灶組織,降低了不必要的損傷[6]。腹腔鏡是一種新興的技術,通過精細的器械科更好地實現血管裸化,提高淋巴結清掃的效果[7-9]。結直腸癌手術銳性分離臟壁層間隙,保證能夠完整切除臟層筋膜所包裹的結腸系膜,充分的暴露了血管,有利于進行結扎切斷,最大程度降低了術中播散,實現有效淋巴結清掃[10]。
該研究中觀察組腫瘤遠切緣長度、切除標本長度與對照組對比無明顯差異,但觀察組淋巴結清掃數(25.4±5.1)個明顯高于對照組(21.8±5.4)個,分析原因是實施腹腔鏡手術時可通過腹腔鏡清晰觀測患者病灶,使得病灶顯像清晰,對微小病灶也可達到良好的顯像效果,從而可提升淋巴結清掃效果,減少淋巴結殘留;而開腹手術手術創傷較大,術中出血較多,術中盲區較多,致使無法徹底切除病灶組織及淋巴結,影響手術效果。但也有文獻報道[11-12],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清除淋巴結數量無顯著差異,這可能與地域、患者個體化差異、醫院設備及術者個人職業素養等多因素有關。該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129.9±32.2)min明顯長于對照組(111.6±30.1)min,而術中出血量(90.2±46.5)mL明顯低于對照組(136.8±50.4)ml,何志剛[13]的研究中實施腹腔鏡手術的研究組患者手術時間(168.5±13.8)min較實施傳統開腹手術的對照組(157.5±12.8)min無明顯差異, 而研究術中出血量(81.5±11.6)mL顯著低于對照組(155.4±15.4)mL,術中出血狀況結果與該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實施腹腔鏡手術創傷更小,兩種研究的手術時間存在差異,可能與手術操作者對腹腔鏡手術的操作技能及熟練度相關。該研究中觀察組切口長度、術后肛門排氣時間、留置引流管時間、進食流質食物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實施腹腔鏡手術時創傷更小,術后恢復狀況更優。分析原因是:傳統開腹手術,腹腔臟器暴露的時間較久,增加患者感染風險,且手術創傷更大,易損傷腹腔臟器及組織,進一步增加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影響術后腸胃功能的恢復,導致患者術后恢復較慢;腹腔鏡手術能夠避免傳統開腹手術的弊端,避免腹腔長時間暴露,可清晰的顯示病灶情況,同時還可放大局部病灶視野,因此能夠有效切除病灶組織,減輕手術創傷,提升手術安全性,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
綜上所述,腹腔鏡手術在結直腸癌根治術中的的安全性較高,可減少術中出血量,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同時還能更好地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值得臨床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陸振華,徐東良.腹腔鏡手術和傳統開腹手術在直腸癌根治術中的效果對比[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74):33,36.
[2] 李斌,江媛,胡玉娟.腹腔鏡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在結直腸癌根治術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17):88-91.
[3] 熊小勇,徐降興,習舉云.腹腔鏡手術對比開腹手術在結直腸癌根治術中的安全性及遠期療效評估[J].實用癌癥雜志,2016,31(10):1665-1668.
[4] 孔磊,楊曉峰,鄒偉.腹腔鏡手術和開腹手術治療結直腸癌效果及術后復發轉移的對比研究[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5,20(5):516-518.
[5] 于曉強,何和平,沈澤旭.腹腔鏡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在結直腸癌根治術中的臨床療效比較[J].西部醫學,2015,27(6):911-913.
[6] 栗明,李琳,鄭瑞,等.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與傳統開腹直腸癌手術的療效對比[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5,36(5):145-147.
[7] 夏翠鋒,李強,沈燾,等.經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的療效及對胃腸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0):2738-2738.
[8] 肖飛,胡波,宋亞鋒.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治療老年結直腸癌患者的療效及對胃腸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14):3935-3936.
[9] 井文璽.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與開腹手術近遠期療效對比評價[J].臨床醫學,2016,36(9):70-71.
[10] 何承平.不同結直腸癌手術臨床療效及術后并發癥研究[J].臨床外科雜志,2015,35(7):538-540.
[11] 李天舒,蔣海弦,張飛功,等.腹腔鏡與傳統結直腸癌根治術的臨床對比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7):149-150.
[12] 劉坤,湯黎明,錢峻.腹腔鏡與開腹結腸癌根治術的臨床對照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4):89-90.
[13] 何志剛.腹腔鏡與傳統開腹結直腸癌根治術的近期療效對照性分析[J].吉林醫學,2015,36(16):3558-3559.
(收稿日期:2018-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