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慶秋
【摘 要】數學課堂離不開問題,有時一個問題并不能解決某個知識點的全部疑問,也不能讓學生深入理解,為了讓知識在數學課堂中展開有效的生長,追問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追問的藝術是一種教學的輔助手段,它集中展示著教師的教學素養和教學機智。對問題的設置和把握,是教師主體作用的體現,是教師備課的重點。一個好的提問是教師認真研讀教材,悉心體察學情,深入思考教法的結果。教師要始終全神貫注于學生的言說,不斷發現其答問和交流中的閃光點和不足,及時補充、糾正和提醒。緊扣不放,機智地將問題引向縱深,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遠。
【關鍵詞】追問;學習動機;維持;生長
一、追問是什么
所謂“追問”,是指追根究底地查問,多次地問。巴西教育學家保羅·佛萊雷說過:“沒有對話就沒有交流,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課堂應該是對話的課堂。”他認為對話是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要想對話有成效,提問是關鍵。追問是學生在回答老師的問題后,在已經實現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老師進一步的提問,以達到超越教學目標深入挖掘的目的。有效提問的關鍵行是步步深入的追問。層層追問不僅是課堂教學最真實的表現,也是有效教學的策略之一。引發思考性是數學學科的明顯特征,而思考多是依靠提問產生的。所以,在數學課堂上,老師或學生的追問是激勵學生學習的助推器,是維持課堂活躍氛圍的催化劑。
二、為什么要追問
1.追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有問題的產生均應圍繞學生的學習目標和現狀。大多數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存在動力困難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在學習動機、內在興趣、行為習慣等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在小班化的課堂里,因為學生的人數較少,老師可以將追問落實在每一個學生上。授課過程中,教師認為已經完成傳授的內容學生未必能夠全部接收,這時候學生的追問或者老師的追問就可以將原本相對靜止的思路再次激活,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心理研究表明,誘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因素有很多,諸如環境變化、好奇心、興趣、求知欲等。當這些因素發生變化時,肯定會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的變化。通過追問,我們可以將靜態的課堂轉變為動態的課堂,使學生的個體需要得到滿足,會使學生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從而極大地激發個體的動機,調動學生奮發向上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在數學這門學科的發展。同時,課堂上有效的追問也可以將這種良好的動機激勵維持下去。
2.追問提高學生歸納解題規律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給出了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六個主要方面,即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運算能力、直觀想象和數據分析。邏輯推理是數學學習的關鍵。課程標準強調:“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學生體會和理解數學與外部世界聯系的基本途徑。建立和求解模型的過程包括:從現實生活或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用數學符號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數等表示數學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求出結果并討論結果的意義。這些內容的學習有助于學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應用意識。”
3.追問培養學生深度思考的能力
數學學習是要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就題論題不能真正發揮數學的作用,只有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方法,或在題目之外有所收獲,才是高效的課堂。
三、追問有哪些類型
追問的時間和角度反映了一個老師上課的藝術,把握追問的契機會讓數學課堂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糾正錯誤時的追問
2.回答欠佳時的追問
在學生回答缺乏深度時追問,挖掘深度。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讓學生參與是新課程實施的核心。讓學生通過老師適當的引導在課堂上“學會”和“會學”,不僅應使學生領悟到數學思想的應用,還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從特殊到一般,意在發展思維的追問
四、教師怎樣提高追問的質量?
1.追問時要把握問題的深度
2.追問時要注意問題的廣度
我們的授課對象是初中生,初中生的知識面有限,所以教師在追問的過程中要注意問題的廣度,如果脫離學生理解的范疇,那么這樣的追問就沒有意義。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如果脫離了生活學生會覺得數學晦澀難懂,從而使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問題的廣度和深度是相輔相成的,也是不可分割的,教師要把握好二者之間的關系,不能只想到一味地追問,而達不到追問的效果。
3.追問時要抓住問題的時機
課堂既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課堂也不是學生的課堂,而是師生在思維的碰撞中各自成長的課堂。課堂問題的生成是建立在師生有效合作的基礎上,有的時候一個好的問題的產生必須要抓住時機,時機稍縱易逝。這就要求教師有洞察課堂的能力,也要有抓住問題契機的意識。在學生思維最靈動的時候,提出追問才能達到優化思維的效果。
課堂上的追問不僅是教師的個人行為,學生也可以把握時機進行有效的追問,這樣有思維碰撞的課堂才會更加熠熠生輝。總之,提問是實現學生、文本、教師對話的重要紐帶,起著組織、優化教學過程的作用。追問藝術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它集中展示著教師的教學素養和教學機智。對問題的設置和把握,是教師主體作用的體現,是教師備課的重點。一個好的提問是教師認真研讀教材,悉心體察學情,深入思考教法的結果。教師要始終全神貫注于學生的言說,不斷發現其答問和交流中的閃光點和不足,及時補充、糾正和提醒。緊扣不放,機智地將問題引向縱深,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遠。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何乃忠.新課程有效教學疑難問題操作性解讀[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吳少堂.例說課堂教學中“追問”的幾種方式[J].中學數學月刊,2007
[4]李忠衡.數學課堂中的追問藝術[J].教學與管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