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來芳 呂玉良
摘 要:為了培養高質量的工程技術人員,在我們物聯網工程專業以培養工程應用創新能力為主線,提出了基于工程教育認證人才培訓原則,同時,根據專業知識的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的要求點,制定相應的培訓目標,改革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評價機制,并對教學活動進行持續有效的改革。關鍵詞:工程教育認證;教學改革;人才培養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09.2001 引言
物聯網工程專業是新興的多學科交叉、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前沿技術研究領域的專業,物聯網技術發展非常迅速,對相關人才的質量和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此,物聯網工程專業以工程教育認證為契機,通過比較認證標準,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對以學生為中心的工程教育專業進行深入改革。依賴優勢學科,重點專業建設,關注的目標和要求工程教育認證試點項目,通過改革培訓模式在物聯網工程專業,突出專業特點,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和改革措施,培養學生能力和質量解決復雜工程問題。 2 工程教育發展現狀
目前,與國際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相比,我國高等教育特別是工程教育仍然存在“大而不強、缺乏創新”的局面。主要表現為創新人才培養不足,創新水平和轉化效率不高。雖然工程教育對一般能力的評價較高,傳統優勢明顯,但僅僅跟上時代的需要、培養工程能力、參與工程人才的培養是不夠的。工程教育缺乏適應工業發展的主動性。提高產業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刻不容緩。 3 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思路
(1)構建適應畢業設計要求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物聯網專業的培養方案以學生為中心,滿足專業人員的需求和長期學習發展的目標,培養具有專業知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綜合應用能力的人才。通過調整和完善教學環節設置,構建了多層次的課程體系框架。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1)前兩年中,開設了公共和學科的基礎課程,使學生具備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外語基礎和計算機基礎,并掌握一定的企業管理、市場經濟知識等。2)三年級開設一級學科主干課程,學習統一的基礎專業課程,注重培養學生廣泛的基礎專業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3)在四年級,按照專業方向開設2-3門必修課程和交叉學科選修課,以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使他們有機會兩次拓寬專業知識。4)根據專業定位安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解決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和在特定專業方向上的實踐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等課外科研培訓,為本科生創建創新實驗室,作為科技創新的平臺,引導學生開展課外科研活動。
(2)教學方式的改革。1)根據問題、項目指導、案例討論等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的工程意識和思維模式。以工程教育為導向,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以項目為基礎,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改革實踐,貫穿“學-練-學-練”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和組織教學內容,以項目為主導,以任務為導向,以教與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結合科研項目,運用案例教學法,將教學內容與科研項目和科研成果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學習課程的過程中了解和掌握本學科的科研方法、手段和前沿研究成果。2)面對工程教育,貫穿整個過程的“四階段”實踐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實現技能的培養。在工程應用的指導下,不斷加強實踐教學項目和內容的工程建設,逐步形成分層次的實踐教學培訓模式。學生綜合能力的改革將以“四階段”模式進行,將傳統課程引入科技競爭。從專業認知教育、生產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的四年實踐環節出發,發展了項目選題階段、生產階段、總結階段、答辯交流階段四階段的實踐教學方法。3)構建校企合作的“工程現實”實踐基地,課堂內外實踐活動的多維載體,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構建校企合作“項目情景”實踐基地,結合校內外基地建設,實現資源互補。校園基地:解決基礎知識、工程實踐銜接,彌補企業難于實施的實驗能力培養;企業實習基地組解決工廠實習,了解大規模生產技術,培養能力等。在實際情況下,要解決實際問題。邀請業內專家參加課程體系的設計。根據行業專家對課程體系評價的意見和建議,可以及時跟蹤和了解企業產業的需求和發展方向,相應地調整課程體系,加強對學生工程師的培養。
(3)建立多方反饋機制,保障人才培養改革效果。要建立校內外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的體系。多參考評價信息包括學校內外的多個來源;多層次參考評價包括三個層次:培訓目標評價、畢業評價和課程評價;多層次多閉環評價機制:學生評價、教師、督導組、課堂教學、班主任評價、質量調查等,全方位、多渠道閉環反饋,確保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不斷改進。
(4)建設具有較強工程實踐能力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目前,師資團隊相對比較薄弱,由于物聯網工程專業是一門新型的應用型學科,因此物聯網專業的授課教師與實驗技術人員具有物聯網行業從業經歷和知識背景的較少。相對其他專業,物聯網專業對師資要求更高,更需要精通多學科相關技術的人才。教師隊伍建設應重視引進和培訓兩個方面。要重視獎懲考核激勵機制的改革。引導教師積極參與工業和工程單位的科研、教學改革、工程開發、培訓與更新、對外交流和在職培訓,培養工程教師。4 結束語
在我校物聯網工程專業新形式下,必須遵循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要求,大力改革現有教育模式,培養以行業技術需求為導向的人才,構建以工業技術需求為導向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體系。建立支持培訓目標的培訓模式,建立能夠根據行業動態進行及時調整的培訓體系,加強培訓。教學質量監控和服務保障體系使畢業生能夠有效地滿足行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提高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林健.工程教育認證與工程教育改革和發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2):10-19.[2]余壽文.工程教育評估與認證及其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3):1-6.項目來源:院級應用型專業建設項目(2018YJ07Z)作者簡介:鄭來芳(1987-),女,安徽亳州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無線傳感器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