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雨
摘 要:本文對我國采礦生態環境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矸石周轉場現狀及完善方法實行研究,礦山環保問題及處理方法加以探析,然后明確了其他礦山工業環保問題處理措施旨在明確礦山工業環保中存在的問題,制定針對性處理方法,以便加強對我國環境的保護,促進礦山工業的發展。
關鍵詞:深井礦山工業;環保難題;解決途徑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9.14.075
礦山,容易受到較多因素的影響,所以做好自然環境的保護工作難度較大,這對于企業的發展會構成阻滯。因此,需要正確看待礦山工業環保問題,實行安全生產、環保生產,結合具體的問題進行分析,然后制定對應的措施處理,進而推動我國礦山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1 我國采礦生態環境中存在的問題
(1)巖體環境問題。礦藏若是不合理開采,容易發生地下鏤空問題。受到水體變化因素影響,引發人為災害的概率較大,如:地面裂縫、土層塌陷,以及地面沉陷等,嚴重的情況還會出現地震現象。
(2)四周水環境問題。規劃采礦行為不當,對各個區域、質量水融合情況,會構成直接的影響;被礦業丟棄廢棄物淋濾水中存在有害物質[1]。
(3)其他生態環境問題。礦產資源開采情況,對于礦山景觀環境的影響較大,發生這一問題的原因和剝土因素、采煤因素、爆破因素、棄土因素等有關。受到剝土的因素影響,容易發生礦山景觀環境惡化、土地荒蕪、地形地貌損害等情況。這時,原有景觀的變化較大,主要表現:路斷橋裂、洼地積水、煤粉塵飛揚等。
2 矸石周轉場現狀及完善方法
參照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pH、貢、錫、砷、六價硌、鉛、酮、硫分別為:5~10、0.05mg/L、0.3mg/L、1.3mg/L、1.6mg/L、3mg/L、5mg/L、5mg/L;煤矸石溶液試驗中的pH、貢、錫、砷、六價硌、鉛、酮、硫分別為:5.5mg/L、0、0.084mg/L、0、0.76mg/L、1.35mg/L、0.003mg/L、0.46mg/L。
(1)技術措施、相關政策情況。矸石周轉場問題比較嚴重,以此相關政府部門予以重視,并提出的技術方面的要求及相關政策。覆土造田、退庫還林后,需要合理使用廢石清除技術。需注意的是,礦石、廢石場處理的過程中,均應獲得大量的資金支持,國家方面則應實行優惠政策,對企業環保施工提出具體要求。經礦山實踐能夠看出,根據企業自身的生產需求,做好生產系統/工藝工薪改造的工作非常必要,可借助科學技術的作用,維護企業的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的穩定發展。
(2)矸石周轉場施工情況。以某煤礦矸石周轉場工程為例,為地面防滲、附屬工程,處于礦工業礦區東南位置,施工的內容涉及:周轉場砼地面硬化、排水溝,以及水泵房和電纜敷設等內容。這一工程施工的過程中,存在新舊道路交叉施工、排水溝及原工業生產區交叉施工的問題[2]。故此,施工的過程中,需合理安排施工順序,避免對四周居民的正常生活,構成不良的影響。
施工方法:土方施工——施工前對地下管線、地下電纜等進行了解,結合施工設計圖紙實行地下管線敷設、地下電纜敷設,及時將施工區域的障礙物清除,開挖施工臨時排水溝。基土碾壓——達到施工挖土標高后,于第一時間作以碾壓,基土的密實度應在容重的90%以上。按照排水坡向、撒開挖灰線、機械設備開挖、修邊清底、驗槽、基土碾壓的順序進行作業。
3 礦山環保問題及處理方法
近年來,我國市場經濟受到較多因素影響,所以容易發生地方礦區秩序混亂、礦產資源數據不準確、缺乏有效管理機制、礦區責任不明確等問題,因此需要結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制定針對性處理對策。
(1)科學開采方法。完善礦山環境管理機制,合理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開采,以此實現三廢治理,零污染物排放的效果。所謂科學開采,即為結合各種礦物的特征,利用科學手段開采的方法,能有效改善采礦工藝,減輕其對生態環境構成的破壞,達到環保開采、安全開采的目的。
(2)三廢治理實現污染物零排放方法。零排放,即為借助清潔技術、物質循環技術、生態產業技術,促使資源能夠反復利用,降低污染物排放直到零排放。礦山開發期間的排放物質涉及內容:礦井水、生產、生活污水、廢物廢渣排放等,所以需構建污水處理系統,做好各項污水指標的控制工作,必要時可予以廢物廢渣深埋處理。
(3)構建礦山生態修復資金籌集計劃。礦山生態修復,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以此加強對礦山生態環境的保護。首先,應構建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保證金機制。然后,制定礦山生態修復專項資金機制、礦山資源開發生態補償機制。此外,應該申請環保資金、林業資金、水土保持資金,從而通過多種渠道處理礦山生態環境修復資金的問題。
4 其他礦山工業環保問題處理措施
(1)提高對采礦環境保護的重視度。礦產資源開發合理,利于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對于不能考慮到保護生態環境的開發項目,予以及時制止處理。然后,需做好開發礦產、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工作,通過在礦區創設工業生態園,以間歇的方式開發,遵循無害原則的方式進行處理,以此維護企業的經濟效益,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2)構建相關法律機制及采礦影響評價機制。為做好礦山工業環保工作,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環境保護法基礎上,修訂相關法律條例,主要的目的:明確采礦環保工作的目標、各部門執法職責。
礦產開發期間,對于環境會構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故此,需在開采前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即為對自然環境、當地社區環境構成的影響,旨在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控制在規定的范圍。礦山開發前,企業方面需具備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明確自身采礦工作中的環境保護職責。
(3)獲得采礦環境治理專項資金支持。采礦環境治理需要資金的支持,因此政府方面需要建立采礦環境治理專項資金,加強對采礦環境的治理,減輕對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
5 結語
做好礦體、地表矸石周轉場清理工作均非常必要,所以應根據生產需要,將尾砂、廢石回填井下填充適量的填充料,以此維護企業的經濟效益,加強對環境的保護。此外,還應合理使用多級風機站通風,從而降低通風系統的成本,提高通風的效果,促進我國礦山業的穩定發展,并做好礦山工業環保工作。
參考文獻:
[1]閆建強.煤炭資源開發利用與環保治理[J].資源信息與工程,2018,33(06):41-42.
[2]李藝楊.基于環保角度的煤炭開采技術[J].民營科技,2018(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