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燕英
體驗式教學是中職教育中普遍采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在中職基礎會計教學中融入體驗式教學法,有助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與環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師講解的內容,進而促進學生對會計基礎知識的學習,有效提升基礎會計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中職教學迫切需要融入新的教學理念,但受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部分學校和教師依然將教學重心放在教授學生理論知識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仍采取填鴨式教學模式,不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很多學校應試教育理念嚴重,所有教學活動都圍繞考試開展,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只能學到一些皮毛知識,無法深刻掌握知識內涵,嚴重阻礙了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在中職基礎會計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缺乏實踐機會,整體教學效果欠佳。究其原因,中職院校投入到學生基礎會計實踐教學中的資金有限,同時教師對學生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也不夠,學生只能利用有限的資料和教科書來學習基礎會計知識,這就很難激起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興趣,進而對教學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另外,部分教師采用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對著教科書照本宣科地進行教學,造成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良好的交流和互動,很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嚴重制約了中職院校基礎會計教學質量的提高。
部分中職院校混淆了會計專業基礎會計教學目標與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教學目標。對于非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在學習基礎會計之后,只要能看懂財務報表即可,但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必須通過學習基礎會計全面系統地掌握會計實務技能和會計理論知識。但由于對學生沒有準確的定位,再加上對教學目標缺乏深刻的認識,一些中職學校為不同專業的學生制定了相同的會計教學目標,采取無差別會計教學,以不變應萬變。采用這種固定的會計教學模式時,教師會覺得非常省事,但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的負擔,還會導致學生學不到實用的會計技能和知識。
教師在中職基礎會計教學中利用高效、新穎的體驗式教學模式,可有效提高基礎會計教學質量。通過“開放”課堂的方式,讓學生自己親自動手實踐,從狹窄、單一的書本教學中走出來,重建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通過體驗式教學使學生不斷實現探索的目的。比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填寫賬簿,編制資產負債表;課后,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走進企業,實地查看會計核算流程,利用這種方式提升學生的會計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開展探索和學習活動。
教師在中職基礎會計教學中融入體驗式教學模式,讓學生自己進行實際操作,鍛煉動手能力,或者讓學生走進企業進行實地學習和觀察,與書本教學相比較,更能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使學生產生深刻的印象,促進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提升,更好地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切實掌握會計專業的基礎操作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的會計專業素質。
在接觸會計科目前,很多學生對于會計是什么,需要學習哪些內容都不甚了解,對于他們而言,都是懷揣著強烈的好奇心來學習本門課程,迫切地想要知道會計工作的性質、特點、概念是什么。因此,教師應首先讓學生對會計專業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了解,培養學生學習會計專業的濃厚興趣,為學生今后系統地學習會計專業技能打下良好基礎。然而在傳統的基礎會計教學中,教師通常是按照教材內容照本宣科地給學生進行講解,教學模式枯燥乏味,無法激發學生學習會計專業知識的興趣。對此,在中職基礎會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融入體驗式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對會計專業的感性認識。這就要求中職院校多與一些企業和事業單位進行聯系,定期組織學生走進企業或事業單位,實地參觀和了解會計工作的實際運行情況,使學生通過實地觀察全面認識會計工作的內涵、特點,掌握會計工作的具體內容,培養學生學習會計知識的興趣。另外,還可以安排學生和在企業或事業單位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開展溝通和互動,或者舉辦會計大賽等校園活動,使學生更加清晰地知道會計工作的具體工作內容,詳細地掌握會計工作的特點。總之,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學習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進行學習,能夠有效加深學生對會計工作內容的理解,增強學生學習會計專業知識的興趣,并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學生會計專業整體能力的提升。
在傳統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給學生講授有關基礎會計的專業技能、理論知識和課外知識,導致課堂枯燥乏味,長此以往學生會慢慢失去學習會計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造成教學效果欠佳。在基礎會計實踐教學環節中引入體驗式教學模式,可大大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能自覺主動地融入到會計學習活動中來,學生能將學習到的會計理論知識與實踐工作緊密結合,從而更好地達到會計教學目的。具體地說,在中職基礎會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借助先進的教學工具或選用合適的財務軟件來開展教學,讓學生通過使用專業財務軟件,加深對所學基礎會計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可通過構建專門的審計、會計實驗室,通過實驗模擬教學的方式使學生了解會計知識,這些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邁入社會后的會計實踐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會計學習的虛擬教學情境,將學生引入具體情境之中,可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會計專業知識的興趣,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加深對會計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能熟練地把所學會計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在中職基礎會計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結合社會用人標準和職業教育有關要求,根據會計教學內容,創設虛擬會計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開展模擬情境訓練,然后引入以實踐為目的的體驗式教學,在整節課的學習過程中都運用體驗教學的模式,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成功的快感和實踐的樂趣,實現教學的目標。比如在講授“供應過程的核算”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創設財務人員面試的情境,并組織學生進行模擬體驗。首先,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有8~10人,讓各小組分別選聘一名學生進行應聘模擬,剩余學生扮演面試官;要求學生在提問“應聘者”有關問題時,一定要涉及“供應過程的核算”有關會計知識,然后由“應聘者”進行回答。在模擬完成設定情境以后,教師再向學生講授新的課程內容。通過對現實情境的模擬體驗,學生會對新知識的學習產生濃厚興趣。
在中職基礎會計中有相當一部分基礎理論知識點都非常抽象,再加上中職院校的學生普遍底子薄弱,理解能力較差,學生對教師講授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假如教師一味使用灌輸式講授方式,就無法切實提高中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在講解基礎會計課程的過程中融入實際案例,把抽象的理論知識融匯到實際案例中進行講解。通過分析案例、討論案例,學生可以快速掌握教科書中的抽象理論知識,不斷提升自身會計專業能力,同時還能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交流互動。
通過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反思,利用舉一反三的方法可以有效檢驗學生體驗式學習的成果,加強學生對體驗教學過程中所學理論及實踐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并且還可以促使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基礎會計知識的有效方法。首先,教師應當以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和教材內容為基礎,簡要地總結基礎會計的有關知識要點,使學生利用掌握的基礎會計知識舉一反三,熟練掌握同類問題的解決技巧。其次,教師可以通過企業實際發生的會計報表樣本,讓學生學習和了解企業會計的實際工作內容,并給學生講解報表填寫及制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教師也可以將會計工作中實際運用的數據單子打印出來分發給學生,使學生利用教師給出的會計實例完成基礎會計知識的學習。
中職院校的學生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因此,教師要摒棄以往只對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進行書面考試的單一考核方式,充分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來制定有針對性的考核標準,運用新的考核方式對學生實際掌握的會計基本技能進行實踐考核測試,并對每個學生在體驗式教學中的具體表現進行考核和評價。同時,學校要制定具體可行的考核激勵機制,對于考核成績優異的學生,要通過一定的方式給予物質或者精神方面的獎勵;對于考核成績差、未能通過考核的學生,教師要采取一對一幫扶指導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切實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找到差距和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鼓勵他們奮力直追,爭取今后取得好的成績。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中職基礎會計教學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在開展基礎會計教學時,教師應引入多元化教學模式,可通過現代化多媒體輔助教學、企業實地參觀等多種教學方式,增強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讓學生切實掌握基礎會計的理論知識,真正提高學生的會計實踐能力。當前,在我國中職基礎會計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對實踐教學不夠重視、缺乏基礎設施等情況,這使體驗式教學的開展受到一定阻礙和限制。對此,學校應當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優化教學體系,加大教學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給體驗式教學的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不斷促進中職基礎會計教學質量的提升。
(作者單位:福建省三明市農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