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振
【摘 要】21世紀正是互聯網信息技術達到成熟的時期,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大數據、云計算、網絡平臺飛速發展。目前金融行業在我國經濟社會中快速發展,并在經濟領域占據著重要作用。隨著時代進步,金融行業也發生了很大的變革,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在金融業,成為金融業發展的熱潮。如今互聯網金融成為時代的熱詞,大數據的發展給互聯網金融帶來了許多機遇,同時也存在很多挑戰。本文就大數據時代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機遇與風險應對討論。
【關鍵詞】大數據;互聯網金融;機遇;風險
傳統金融模式主要以商業銀行儲蓄信貸業務為主,對數據信息的整合與處理效率低下,無法達到追蹤最新市場信息的作用。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發展,大數據時代來臨,金融模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信托、商業保險、P2P等業務在金融行業中迅速普及。金融業務量增加,數據信息大量融入市場中,大數據的發展可以高效迅速的整合市場金融信息,給予公司、客戶、個人精確有效的市場信息。
一、大數據時代給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機遇
1.1 市場信息整合力度加強
在傳統金融市場中,由于受到信息傳遞速度慢的制約,對于市場信息的整合分析存在明顯的缺陷。又由于信息具有時效性,在傳統金融市場中,常常因為信息整合力度低下,造成許多不必要的金融損失。互聯網大數據的發展,給金融市場帶來全新的數據傳輸。數據分析整合方式,解決了傳統金融市場存在的市場信息落后、無法及時更新市場信息問題。信息化時代,掌握最新信息就是掌握了第一手市場資料,對于經濟中的機遇把握十分重要。信息整合分析是提取公司、客戶、個人提取自己所需要信息的關鍵,在大數據時代下,可以利用先進的技術快速提取信息。例如,某信貸公司與阿里巴巴淘寶網合作,可以利用淘寶網上的巨大客戶基礎,從互聯網上提取客戶信息,精確的分析客戶保險需求。
1.2 金融企業風險管理力度加強
金融行業壞賬管理十分重要,減少公司壞賬是盈利的一大基礎。風險評估是減少公司壞賬的主要方式。在金融行業中,顧客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準確了解一個金融公司的發展現狀、信用情況,但公司對客戶具體信用情況了解是困難的。金融行業顧客與公司信息部對稱,顧客可以自主的隱藏自己的信用情況,讓公司信用審批人員無法準確的了解顧客信用情況,加大壞賬的幾率。在互聯網大數據背景下,公司可以通過各種互聯網渠道評估顧客的信用,極大的降低壞賬的可能。例如,公司可以通過與購物網合作,通過顧客日常消費情況評估顧客的信用。大數據的發展,為金融公司與客戶之間建立了許多第三平臺,公司可以通過這些第三平臺準確判斷顧客信用,加強公司風險管控。
1.3 利用網絡大數據開拓市場
目前金融行業迅速發展,競爭越發激勵,金融企業想要在市場占據一席之地,便要擁有創新的能力。互聯網大數據下,金融行業可以從產業鏈中發掘自己的市場,進行金融創新。目前市場上已經有很多企業利用大數據信息進行金融創新,例如支付寶推出了借貸寶,京東上推出了京寶貝,蘇寧上推出蘇寧小貸。這些創新產業都有一個特點,利用大數據分析與自己有商業往來的客戶或是供應上,根據他們的消費情況、償還情況設置特定的額定。這種互聯網金融可以降低企業客戶還款風險。
二、大數據背景下金融行業存在的風險
2.1 企業金融監管力度不足
在傳統金融行業中,金融監管注重市場宏觀信息,企業金融監管部門以宏觀大市場為導向對行業情況進行分析。在大數據背景下的互聯網金融企業,金融監管部門以具體數據為依據進行分析,主要側重于微觀數據,如供應商,客戶等的商業參與者的具體信息。微觀監控比起宏觀監控對市場的方向的把握存在不足,很容易在監管過程中被數據信息所誤導,做出錯誤的判斷,產生一系列的糾紛。
2.2 信用評估失靈
對于金融行業而言,風險評估、信用評估是企業在運營中不可缺少流程。風險管控的力度對一個企業的收益具有巨大的影響。在互聯網大數據下,互聯網金融企業利用數據信息對客戶與供應商的信用情況進行評估。然而,在互聯網背景下,數據信息紊亂、數據失真與不完整問題普遍。由于數據的不完善、失真等,企業對客戶即供應商的風險評估容易產生差錯,造成判斷不準確,從而給企業造成交易風險。
2.3 數據信息失靈
互聯網大數據背景下的數據信息應用在于通過網絡獲取商業參與者的數據,對數據進行分析,做出商業決定。然而很多商業參與者為了保證自己的信息安全,對信息采取了保密措施,金融企業所能獲取的企業信息是不完善的,容易造成判斷失誤。另外由于網絡技術普及,很多企業可以同時拿到第一手資料,信息太過透明,也會導致信息失靈。
三、大數據背景下金融行業存在的風險應對策略
3.1 提高金融監管力度
金融監管是企業把握市場大方向的方式,互聯網金融市場中過于注重微觀監管,企業應該改善監管方式,做到宏觀監管與微觀監管有效結合。一是金融企業應該注重對交易雙方的市場行為進行管控,防止不法行為的產生;二是金融企業應該注重對交易參與者的基本信息進行特殊保護,提高金融行業的門檻,保持金融行業的穩定發展。
3.2 完善風險分析模型
風險分析對于企業是否進行交易判定具有顯著作用,風險分析對于金融企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在互聯網大數據下,每個互聯網金融企業都具有自己的風險評估系統,風險分析模型。金融企業應該依據互聯網技術、軟件技術、大數據信息等不斷更新和完善自己的風險分析模型,降低信用風險發生的概率。
3.3 完善信息保護法律
大數據背景下,多種信息交融成為金融市場的特點。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及時從網絡上獲取自己所需要的商業信息,對信息時效性具有明顯保證。然而,市場參與者的信息過于透明,對金融企業與客戶、供應商是存在許多弊端的。一是信息過于透明企業掌握的信息沒有獨特性、唯一性,失去了其效用;二是對客戶及供應商而言,信息過于透明可能造成個人信息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對個人的安全造成危害。
四、總結
隨著時代的進步、互聯網迅速普及,依靠互聯網發展起來的大數據迅速應用于社會的方方面面。現在社會是數據信息化的世界,利用數據信息可以掌握市場的第一手資源,對于經濟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金融企業是所有企業的龍頭。金融企業不斷更新換代,將互聯網大數據技術應用在金融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選擇。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帶來了金融企業又一次的飛速發展,同時也給金融行業帶來許多弊端。金融企業在發展中應該抓住大數據機遇,同時也應該學會規避風險。
【參考文獻】
[1]吳衛明.互聯網金融知識讀本[J].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2]趙頻.淺談大數據金融時代金融業面臨挑戰及應對措施[J].中國電子商務.2013
[3]大數據時代互聯網金融風險防控方法略談[J]. 封佩鋒.現代營銷(下旬刊).2017(08)
[4]基于互聯網金融的大數據應用模式及價值研究[J]. 何培育.中國流通經濟.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