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小平
【摘 要】《周易》一書是我國歷史文化的瑰寶,也是我國文化源頭之一。其中周是指的周代,而易則是變化的意思。而《周易》一書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人的智慧。并且《周易》經過歷代文學家的改革創新,使其內容更加豐富實用。因此《周易》一書更值得我們深入研究與學習。
【關鍵詞】周易;傳承;應用
《周易》一書不僅是人們所熟知的卦書,更是一本極其賦有哲學思想的一本著作。更是被人們譽為“群經之首”。同時也是我國傳統思想文化理論與實踐的根源。因此,該書對我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基于此,人們更要把《周易》一書結合到我們當代的建設中,并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內容可以與當今的社會主義及現代文明進行有效的結合。當今社會下不能只是注重生產及經濟的發展,而忽視以人為本和社會環境的主導思想。基于此種情況,完善其主要哲學思想,構建其科學發展。才能實現和諧社會的構建。
一、《周易》的傳承及弘揚
《周易》歷經幾千年的文化傳承,從漁獵時代到畜牧時代再到現在的社會主義,其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該書在我國的歷史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其不僅具有基本文化的指導思想,更具有歷久常新的文化理念。《周易》的思想經由歷史演變,已經深入到人們的各方面生活中。其思想體系可以應用于各個行業中,正因其具有天人和諧的基礎理念,所以該書一直是我國重要的文化瑰寶。從古到今,該書的理念幫助國人解決了許多重要的思想難題,并能對于某些科學的發現及發展做出具有真理的解釋。
《易經》最初是由伏羲氏觀天文、測地理、近其身、取遠物近而長期觀察得出的結果。其體悟到天、地、人相互的關系和規律,并且體會到人才是三才中重要的地位,但是,天、地、人才之間不是對立的,也不是分離的,而是統一的。基于此,《周易》從伏羲氏的觀察,再經由周文王的推演,孔子等文人的詮釋。繼而成為我國歷史哲學思想文化的代表。并且該書是唯物主義哲學思想的最早的源頭,該書不僅實際應用性強,還對自然現象及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從哲學的角度進性了精確的詮釋。因此,在我國現在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下,弘揚先人智慧,發揚其思想,是對我國當代的文化價值及思想具有重要的意義
《周易》歷經千年文化的洗禮,已經成為了我國文化的根本。該書倡導自強不息、剛柔并濟的理念來引導人們。并且該書內容豐富,思想理念中正,因此對我國從古至今的政治思想、文化傳承、經濟發展等各個領域都有著重要并深刻的影響。基于此,沒有《周易》就沒有中華文明的進步,在目前,人們是站在馬克思主義與毛澤東思想來探究《周易》,使其可以與我國當代的社會主義發展有效的相融[1]。
二、探究《周易》的思想文化
《周易》一書中沒有明確的指出以人為本的理念,但是其三才論就是講出人為萬物之靈。人與天地并存,但卻立于天地之間。從古到今,人貴于物的思想理念始終為主導思想。例如:該思想不僅在《周易》中有提到“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亦或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有董仲舒的“人受命于天,正于天之為人性命也”加之朱熹的“唯人之生,乃得其氣之正且通者,而其性為最貴”。由此可見,以人為本的理念和思想貫穿了我國幾千年的文化思想。
《周易》中還提出了陰陽的對立,陽則泛指陽剛、進取、積極、剛勁等思想,陰則是消極、軟弱、陰柔等思想。陰陽在我國的哲學思想中占據重的位置,對我國的哲學理念,生活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陰陽不僅應用于以上的發展,在我國的醫學發展中也具有重要的指思想。例如:孫思邈曾說過“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醫”,《周易》中也指出“一陰一陽之謂道也”,“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且不僅《周易》與醫學有者緊密的聯系,與《孫子兵法》、《練兵實記》等都有著者重要的聯系。因此,《周易》是我個文化發展的寶貴財富。
《周易》對于物極必反的思想理念也給出了明確的指導。其認為某些事情在剛發生的時候并不明顯,繼而發展經過劇烈的變化,超出了事情本身適宜的程度,就會為其帶來反面的結果。該理論不僅闡述了事情的發展,還具有辯證的理論。基于繼承《周易》的思想,人們更應該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賦予其本身沒有的理念,與新思想有效的融合。進而,人們不應知識用現代主義思想來對《周易》進行詮釋,應該賦予其當代的科學思維,參考先進的思維模式,發覺傳統思想理念的真知,創新適合我國的易學體系,從而更好地來為我國現在建設作出貢獻。
三、運用《周易》的哲學思想來推動當今的社會主義
首先,基于當代社會發展形勢來說,對于歷史文化做好古為今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來用于推進我國的哲學政治思想,堅決做到萬物順勢而為,知其變而順其變。并且《周易》講出“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其主要說明事物在發展的過程中,達到一定的界點后,就應該順應天時進行革新,革新后失誤的發展才可以長久。鑒于我國黨工作正是基于此種方式在進行大膽的創新改革,打破傳統管理模式,創新經濟管理及政治發展,因而才使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碰壁發展。
其次,在任何工作中,都要做物極必反的規避,該書指出事物中的物極必反原理。因此,要鑒于此理念,在事物的發展聯系中進行相互轉變,避開風險。而事物中的發展的變化又有著不同的程度,認清事物發展的變化及規律,進行有序的創新及改革,創造有效的條件來推進事物往好的方向來發展。在我傳承優秀文化的當下,學習其思想,依據我國目前的文化思想對于進行有效的闡發,在維護我國傳統文化的基礎元素上,使其成激發人們前進的優秀力量。
最后,做到遵循天人學說,追求人與自然的合理生存,順應自然發展,以人為本,遵循自然規律,才可以的天助,得人助。基于此,人們就是要在社會不斷的變化中找尋自己的中心位置,做到合乎人心,順應天意。做到在其位便謀其事,強化自身的責任感及使命感,做到高調做事低調做人,追求人與自然界的和諧發展。基于天與人的關系,人在天地之間、萬物之中都有著重要能動性。例如:老子曾說過“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到,道法自然”并且在《周易》中也指出“天地之大則德曰生,”“與天地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兇吉,先天而天拂違,后天而奉天時,天且拂違,而況于人乎”由此可見天人合一的重要性[2]。
四、結束語
《周易》的產生是由于早期古人的生產力低下,科學不發達,古人們對于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現象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因而產生了對神的崇拜,認為在一切事物道的背后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的存在,支配著世間一切。當人們屢遭天災人禍,就萌發出借助神意預知突如其來的橫禍和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后果的欲望,以達到趨利避害。在長期的實踐中發明了種種溝通人神的預測方法,其中最能體現神意的《周易》就是在這種條件下產生的。基于此部分人們賦予周易的認知還是片面,認為其只是一本卦書,其實《周易》中有許多豐富的哲學思想,我國歷史文明就是基于《周易》的哲學理念基礎上進行推陳出新的,基于此,對于《周易》傳承及應用對于我國人民事具有重要意義的,該書中指出的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等宗旨,是對我國人們實際生活具有良好指導,因此,學習與創新《周易》是我國文化發展的必然性
【參考文獻】
[1]王振興,劉思宇,李瑞雨,蘇震東,魏靜靜,柳彥佐,王博瑤.應用《周易》象思維淺析心腎不交證[J].中醫藥導報,2018,24(22):9-10+14.
[2]曹建保. 學習應用《周易》傳承華夏文明[A]. 國際易學聯合會、國際易學聯合會易學與經濟發展專家委員會.現代易學與經濟發展論文集[C].國際易學聯合會、國際易學聯合會易學與經濟發展專家委員會:北京乾圓國學文化研究院,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