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雪暉
摘 要:本文分析了2018年下半年深化醫改重點工作任務清單,提出在醫院進行成本控制是滿足深化醫改工作的必要條件,提出了在醫院進行精細化成本管理、實現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新醫改? 精細化管理? 成本控制
一、引言
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化,醫療行業發生了新變革,城市公立醫院分級診療、支付分式、養老保險改革等綜合醫改措施推動醫院的各項管理走進了精細化管理時代,對醫院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
二、? 2018年下半年全國醫改工作重點分析
自2009年新一輪醫改方案實施以來,在實現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全民覆蓋、向全民免費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在公立醫療機構全面取消藥品加成,打破原有的制度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也存在如何保證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民覆蓋的持續發展,如何發揮好醫保“購買服務”的功能;如何有效實現疾病防治的關口前移、就醫流程的科學有序;如何深化人事薪酬制度的改革,真正調動起廣大醫務人員的積極性等關鍵問題和難點問題,需要醫改進一步深化。
國務院2018年8月印發了《2018年下半年深化醫改重點工作任務清單》,該文件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推動醫改向縱深發展。
新醫改的重點任務仍然強調“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堅持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在降低虛高藥價、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完善基本醫保和分級診療制度、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成為了焦點問題。
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總原則是總量控制、結構調整,價格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政府分布實施逐步推進統一動態調控的方針,需要醫療保險基金中心、醫療機構、患者多方參與其中。對公立醫療機構來說,價格管理需分類管理,政府指導價、市場調節價、基金談判價多環節推進。
政府為群眾提供的醫療保障主要是社會醫療保障和城鎮醫療保險,目前醫療機構多是按傳統服務項目,主要來自醫院為患者提供的醫療服務,較高的價格或提供過度的服務,會加深醫患關系矛盾,目前政策還無法解決群眾醫療需求問題。醫療機構需要對醫療費用進行嚴格把控,優化費用支付方式,將醫療運行成本合理下調,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健全補償機制和醫療服務價格,降低患者支付費用,改善緊張的醫患關系。
目前醫院的利益分配機制無法體現出醫療工作者的社會價值,醫院醫護人員執業環境差、工作負荷過大、薪酬待遇不高問題普遍存在。文件也要求醫改應使醫務人員受鼓舞、投入保障可持續、健康事業得發展。
三、醫院精細化成本管理的實施途徑
精細化成本管理應貫徹到日常成本管理的始終,從精細的全面預算到精確的成本核算,從精減的成本管理到精益的經濟分析,從精細化服務到精卓的績效管理,從規模橫向發展向質量、效益轉型。
從實施角度,精細化成本管理需要建立成本控制體系、分析成本管理的重點領域及控制內容,并將理念貫穿到每個環節,增強醫務人員的成本意識,并逐步建立信息化支撐系統,實現醫院的成本控制的新形態。
(一)建立由多部門協調的成本管理體系
信息、醫保、物價、財務、運營部等多部門應共同參與到成本管控工作中來,建立一套有效的成本管理體系,形成成本管控機制、動態調整機制、支付談判機制、日常監管機制等一系列綜合管理體系。
醫院各科室必須積極配合、共同協調,保證成本管理得到有效的監督和控制。醫院需要加強對成本管理機構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調動各個部門的積極性,選拔經驗豐富、責任心強、對科室成本了解的人員兼職成本管理工作,提供準確的、有效真實的數據,對全院動態監控,啟用專業成本管理機構負責協調全院的成本管理工作。
醫院可考慮成立運營管理部,分析內外部環境因素變化對成本控制的影響、支付制度的改革、DRGS分值付費、成本補償渠道,優化業務結構,提高醫療服務能力。
(二)分析成本管理的重點領域及控制內容
醫療機構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即資產管理、人工成本管理和管理成本控制。重點領域涵蓋了人力成本、藥品成本、衛生材料、臨床檢驗試劑、設備購置、房屋修繕、專項經費多方面。其中人力成本重點在合理提高醫務人員的工作效率,藥品成本著重在庫存量的設定,衛生材料重點在預算定額的管控,臨床試劑重點在單項金額大的監測項目控制,設備購置重點在前期論證和后續的綜合評價考核等。通過對成本管理重點領域及控制內容的分析,可以了解成本升降的本質原因,進而在保證并提高醫療質量的前提下,采用及時有效措施,糾正、限制不必要的成本費用支出。
(三)將精細化理念貫穿到成本構成體系的各個環節
醫療機構的成本是指院方在提供疾病預防、公共衛生、醫療救治、康復治療等醫療服務過程中消耗的物化勞務價值和必要的活勞動價值的貨幣表現。成本核算的內容涵蓋了科室成本核算、床日及診次成本核算、醫療服務價格成本核算及病種成本核算多個層面,需要分科室成本歸集、內部服務數據、HIS收入數據、科室人員及公共面積等參數等做全成本周期的費用分攤,將核算單元劃分為成本中心與收益中心,按服務對象及服務級次劃分臨床服務類、醫療服務類、醫療輔助類、行政后勤類科室,臨床服務類科室按門診及住院分開核算,分別計算診次成本和床日成本。形成各項成本數據后,通過信息數據內部分析進一步形成項目成本數據及病種成本數據,為醫療機構成本控制、預算管理、績效評價,經營預測與投資決策支持的提供有利依據。
(四)增強醫務人員的成本管理理念
醫療機構成本管理實施還要注重增強職工的成本管理觀念,實施從單一部門管理到全員的參與,使職工明了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責任和義務;鼓勵加強各部門協作,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考核制度,對每個成本費用標準設定控制值,定期對各科室、部門消耗的成本進行跟蹤,考核預算執行效率,對超預算開支分析原因,對不合理支出提出解決措施,對先進的成本管理進行獎勵,提高職工的成本管理責任意識。同時,也需要培養醫務人員的全局成本觀念,避免醫務人員在自身利益驅動下,為了減低自身或者科室成本,忽略醫療質量,使患者得不到應有的醫療服務,從而使得醫院的整體利益受到損失。
(五) 建設信息化支撐系統
新醫改要求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推進智慧醫院和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加快推動醫療機構之間實現診療信息共享。在此背景下,醫院財務部門必須利用信息平臺建設帶來自動化的管理軟件所實現的便捷財務核算方式,以及更重要的新型管理理念:大數據時代下信息已經成為實現醫院內部控制的重要資源及手段,是實現醫院HRP的人財物管理,將碎片化信息歸整,糾正流程管理和優化目標,實現經營全閉環式管理。從大數據分析的角度,培養管理人員、財務人員的分析能力,實現醫院內部管理一體化、員工工作高效化、部門協作關系簡單化、科室收益透明化、患者費用清單化、診療信息電子化等從而以更現代化、科學化、流程化、規范化的手段來加強醫院的成本管理。
四、 結束語
從醫院成本管理的復雜程度來看,成本管理將逐步從核算型向核算控制性、最終向價值創造型轉變。政府與公立醫院的新型關系使醫療改革進入了新常態,對醫療機構的各項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為適應新形勢,醫院需要將精細化的成本管理融入到醫院管理的全過程,從內部控制角度為醫院的經濟管理保駕護航,最終實現國家的醫改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