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東 劉明珠
[摘要]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的目的是給學生提供精神能量。高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諸多問題,必須從課程安排、制度保證、隊伍建設等方面合力解決。積極構建“大思政”體系,圍繞職業性、實踐性、多元性三個方面,積極推進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突破。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思政;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1-010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1.046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大思政”體系是從全局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從根本上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它包括大思政課程體系和大思政工作體系兩部分。思政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互配合,相輔相成,有利于更好地推動“大思政”工作的整體推進。大思政課程體系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和大學生心理健康等課程。大思政工作體系包括:思政教師、黨政干部、輔導員等高校教職員工參與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從多方面引導大學生充分發揮自身能動性。
一、高職“大思政”體系現狀
高職教育區別與本科院校,是一種特殊的高等教育。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高職教育突出職業化教育,其學生素質低于本科院校。高職學校的大部分學生是在應試教育體制下成績稍差,他們理論基礎薄弱,學習能力低,厭惡枯燥的理論學習,熱衷校園活動,這正是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難點和亟待解決的癥結。
(一)“大思政”教育體系的構成
以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在思政課程體系方面,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和大學生心理健康等課程。在思政工作體系方面,學院制訂了相關文件,對學院黨政干部及共青團干部組織、協調、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嚴格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準人制度,對黨政干部及共青團干部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求具備相關專業背景,新進的兼職教師原則上應是中共黨員并具備相關專業碩士以上學位,并通過面試、試講等程序,擇優錄用,并按學院有關規定進行考核。學院將黨課列為公選課,由黨委工作部統一組織實施,要求黨政干部及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參加黨課教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專任教師根據相關系部申請,到各系部業余黨校班從事黨課教學活動。
(二)構建思政課特色教學
作為醫學類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方向要突出職業性、實踐性和多元性。這需要學院相關部門協調運作,共同制定適合本校學生的思政課教育方式。
1.職業性?!秶鴦赵宏P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中指出,高職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經濟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服務,為了促進就業和再就業服務……從根本上提高勞動者素質,以促進就業和再就業服務。在整個高職教育過程中“職”的特性貫穿始終。學院的專業設置可以是一個職業崗位的名稱,也可能是一個行業的名稱,比如:護理、臨床醫學、藥學等。傳統的思政課教育一般為呆板的理論講述,以課本知識為依據,很少體現職業性特色。因此學院積極開展“導師制”建設,讓專業課教師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生與導師進行雙向選擇,導師在專業課程教學、專業技能培訓、見習實習、就業指導等方面對學生給予指導。
2.實踐性。對學生進行思政理論的教育,力求將基礎理論教育與實踐應用教育相結合。建立相對穩定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基地,結合專業特點在醫學類單位和社區合作共建教育教學基地,通過義工、青年志愿者、紅十字、見習等形式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職業素養。學院開展的實踐教學形式多樣,覆蓋所有學生,思政教研部與團委共同制定《思政實踐課成績評定細則》,將志愿者服務的小時數測算為《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這兩門課的成績的一部分,理論課成績占70%,實踐課成績占30%。同時完善激勵機制,思政教研部與院團委對在社會實踐中表現突出的先進集體、優秀個人和優秀論文進行表彰。
3.多元性。思政課的多元性其實是對思政課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延伸,讓學生在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真實空間與虛擬空間都能接受思政教育?;诟呗殞W生和高職教育的特點,要讓學生接受、喜歡思政教育,就要從傳統的理論的封閉式教學過程走出來,強調學生走出書本。抓住“90后”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性,學院充分利用各類網絡平臺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網絡學習環境。通過學院及團委官方微博、微信定時推送形式新穎、引人關注的主題,利用投票、評論、點贊等方式引導學生參與其中。同時,學院積極建設“易班”網絡平臺,在網絡班級中,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個性化學習。利用網絡資源將思政教育從課內轉到課外,從真實轉到虛擬,實現了思政教育的多元化。
二、在“大思政”體系下對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通過開展調研校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學院思政教育取得了長足進步,對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體水平,與大學生的成長成才的需要還存在差距。主要表現在:①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薄弱。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亟待創新,組織、思想、作風和制度建設還存在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不適應的地方,學生創業教育與指導待加強;②辦學經費制約了各類學生教育活動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在人員配備及隊伍建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資金投入方面還需加強;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發揮還不明顯。
三、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構建
面對存在的不足,我們需要不斷增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和針對性,進一步凸顯職業教育和行業特色,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積極構建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一)以就業為導向,繼續完善“導師制”的教育模式。讓“導師”在教學過程中切實起到引導示范的作用,利用思政課教學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還未被充分重視,因此要加強思政課的職業引導性,提升高職生的職業素質。效仿校企合作班的培養模式,將學習和工作相結合。在邊學習邊工作的模式下,導師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學生在工作中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并在實踐中加以改進。這種模式下,學生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通過在校期間的實習、見習等工作機會的鍛煉,學生可以盡快適應畢業后的工作環境,在工作中樹立服務意識、培養團隊協作意識、提高道德修養。
(二)著重構建思政教育的實踐教學體系。思政課實踐教育體系能否有效運行,需要學院黨政領導的重視和個部門的通力配合。在已有制度保障的前提下,要抓落實,重考核,求創新,看成果。主要從課堂實踐、校內實踐、校外實踐、網絡實踐四個方面推進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建設。
1.課堂實踐方面。高職學生對于純理論知識不感興趣,因此思政教師應通過討論、辯論、觀看視頻、編排表演等新穎的形式引起學生興趣,將純理論知識寓于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校內實踐方面。豐富的校園活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廣闊陣地。在重大節日舉行紀念主題教育活動、利用校園文化藝術節開展專業相關技能競賽、依托社團活動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紅歌賽、知識競賽等,都是實踐教學的一部分。
3.校外實踐方面。提高學生志愿服務水平,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帶隊組織學生到走進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紀念館、烈士陵園等場所參觀學習,走訪老紅軍、老革命、烈士親屬,緬懷革命先烈,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利用暑期開展“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師生深入社會、深入基層、深入農村,感受家鄉和人民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在實踐中進一步升華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4.網絡實踐教學方面。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平臺載體,積極建立校園網上的思政實踐教育平臺,確立專人管理平臺,定期更新平臺內容,讓學生可以在網上獲得更多的資源。利用現有的易班工作站、微信服務號、團省委數字團建平臺建立志愿者庫,并通過網絡平臺招募志愿者,統籌安排志愿服務活動,量化學生的志愿服務時數,進一步規范志愿者管理。
(三)緊跟時代步伐,組建高素質思政教育工作隊伍。面對新時代的學生,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在現代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因此思政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及時了解受學生關注的社會事件,抓住流行元素,從事件中提煉學生的興趣點,可以更好地調動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興趣。同時,要努力實現師資隊伍的年輕化,拉近師生年齡差距,可以使師生溝通更加順暢。
三、結語
“大思政”體系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諸多問題存在于教育模式、教學體系、師資能力等多個方面。通過優化教育模式、改進教學內容、優化師資隊伍等方式,達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培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