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婉榮 朱盛萍

【摘 要】 供應鏈金融市場前景廣闊,但風險來源多元,易造成風險的積聚,這對P2P平臺風險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戰。文章以供應鏈風險來源多樣性和結構性為切入點,闡述了供應鏈金融的五大風險來源,并結合首例P2P平臺下供應鏈金融的違約事件——紅嶺創投1億元借款逾期事件,針對各個風險點的識別、評估進行了詳實剖析,最后從宏觀層面的系統風險、供應鏈網絡的合理性、供應鏈企業風險三個層面提出了新的風險管理框架和方法,以期有利于促進P2P供應鏈金融的良性規范發展。
【關鍵詞】 P2P平臺; 供應鏈金融; 存貨抵押貸款; 風險控制
【中圖分類號】 F830.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9)07-0018-05
隨著社會分工的不斷深入,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經濟依存度不斷增加,而上下游企業的主體地位和結算方式各不相同,有些企業資金短缺,有些企業雖擁有大量的應收賬款、存貨等資產,但存在流動性問題。為了提高供應鏈的穩定性和效率,亟需金融創新,因此供應鏈金融應運而生。與此同時,從2014年開始,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出現了“資產荒”以及P2P問題平臺[ 1 ],行業中比較成熟的平臺開始涉水“供應鏈金融”,深度布局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藍海市場。但是,在P2P供應鏈金融模式下,P2P平臺面臨來自中小企業的信用風險,一旦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發生違約,將會危及P2P網絡借貸平臺的資金運轉,進而影響投資者的資金回收。
雖然供應鏈金融模式下的P2P平臺可以通過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作為擔保,將風險可控性變強,但P2P供應鏈金融模式屬于新興業務,監管機制和征信體系還未完善,以至于違約事件的發生比較頻繁,這一現象也體現了此類平臺風險管理的水平亟需提升[ 2 ]。紅嶺創投在2014年爆發了紅嶺創投1億元借款逾期事件,引起了實務界和學術界對P2P下供應鏈金融模式風險控制的廣泛關注。
本文首先從P2P供應鏈金融的四大特征為切入點,分析了該交易模式下的五大風險來源;其次通過紅嶺創投1億元借款逾期事件,針對各風險源做逐一詳細地分析;最后提出新型風險控制框架及手段,以期促進P2P供應鏈金融的良性發展。
一、P2P供應鏈金融的特征及風險分析
(一)P2P供應鏈金融的特征
P2P網絡借貸平臺在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時,主要考慮核心企業的綜合實力,為處在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提供一定資金。P2P網絡借貸平臺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具有四個主要特點[ 3 ]:第一,審核速度快。與銀行相比,P2P網絡借貸平臺授信審核流程快,能及時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第二,融資方式靈活。P2P網絡借貸平臺能針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融資期限較短且不確定、融資數額也不相等的特點,提供不同的金融產品,以更好地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第三,融資對象覆蓋廣。P2P網絡借貸平臺能覆蓋不同規模的客戶,能為經營狀況比較好但不滿足銀行信貸要求的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第四,可貸資金供應充足。P2P供應鏈金融的投資者收益較高,產品銷售速度較快,又沒有存貸比和資本充足率要求等的監管限制,因此可貸資金供應充足。
(二)P2P供應鏈金融風險類型分析
P2P供應鏈金融的主要風險包括:核心企業信用風險和道德風險、上下游企業信用風險、貿易背景真實性風險、物流監管方風險和抵質押資產風險。
1.核心企業信用風險和道德風險
在一條完整產業鏈中,P2P網絡借貸平臺是以核心企業的綜合實力、信用評級和發展前景為評估風險的標準,并結合核心企業運轉的上下游企業經營情況和交易質量進行授信。目前在一個完整供應鏈中,約有80%是中小企業,核心企業可能由于為其上下游企業提供信用擔保而產生的或有負債超過其可承受范圍,使得整個供應鏈的上下游企業出現集體緊急兌付的困境。因此,一旦核心企業爆發信用風險,整個供應鏈環節的上游和下游企業將被危及。另外,核心企業還可能存在道德風險,當核心企業自身經營出現危機時,其可能會與上下游企業進行串通,利用其原有的信用度以及核心企業的地位騙取P2P平臺的融資,致使P2P平臺面臨風險。
2.上下游企業信用風險
雖然核心企業的信用是P2P平臺的信用基礎,但是其授信還同時要依據交易背景的真實性對中小企業的風險進行評估。雖然風險評估方式比傳統方式更精確,但中小企業固有的風險仍然存在,如公司治理不健全、經營不規范、財務信息可信度低、人員更換率高、經營透明度差、抗風險能力弱等,供應鏈金融模式將上下游各個企業連成一個鏈條,上下游企業圍繞核心企業運作,因而他們的信用風險不僅與其自身固有的風險有關,而且受供應鏈整體經營業績、各主體協作情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3.上下游企業與核心企業的貿易背景是否真實的風險
在企業融資過程中,P2P平臺以上下游企業與核心企業之間發生的交易為判斷授信基礎,將交易產生的應收賬款、預收賬款或者存貨作為抵押物或者質押物,進而為其提供融資業務。所以在這一過程中,真實貿易背景發生的應收賬款、預收賬款、存貨以及核心企業對貿易真實性的擔保是P2P平臺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的根本保證。如果發生貿易背景不真實、交易合同偽造、抵質押物品的所有權不合法與質量有損壞、虛列對應的應收賬款等問題,P2P平臺將面臨巨大的貿易背景真實性的風險。
4.物流監管方風險
對于企業提供的抵押物品,P2P平臺為了提高監管效率,發揮物流公司的專業優勢,往往會將監管任務外包給物流企業,將產品監管任務轉移。但從另一方面而言,此項行為可能因P2P平臺缺少對抵押貨物的所有權、質量和交易的信息,引發物流監管風險。因為委托監管的物流公司可能會因自身公司經營責任不明確、運營不當導致物品損壞,又或者在利益誘惑下因抵押物品的信息不對稱而做出損害P2P平臺的行為。例如,部分企業會通過捏造出入倉庫的登記單,在P2P平臺不知情的情況下,私自處理抵押物品,或者串通委托物流公司開具虛假的入庫單,對P2P平臺進行騙貸,又或者由于物流公司自身監管不力、操作不當導致抵押物品損失。
5.抵質押資產風險
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企業提供的抵押資產主要有應收賬款類和存貨類。對于應收賬款類,企業的信用水平、應收賬款的賬齡、壞賬的可能性都存在風險;而存貨類的主要風險在于抵押貨物的缺失、市場價值的變動以及抵押貨物的損壞。企業提供的抵押資產是貸款的首要還款來源,資產的市場價值波動以及本身質量狀況將直接影響到P2P平臺的資金回收和企業的償還意愿。
二、供應鏈存貨質押貸款違約風險——紅嶺創投1億元壞賬事件分析
(一)紅嶺創投P2P平臺投資者保護的基本模式——墊付承諾
紅嶺創投于2009年3月上線,是國內最早步入互聯網金融服務行業的P2P平臺之一,致力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始終把保護投資者利益放在首位。在成立初期,率先推行本金先行墊付模式,在行業中迅速發展,贏得了投資者良好的口碑。
紅嶺創投的墊付承諾一般通過三個渠道實現[ 4 ]。第一步,公司會設置墊付備用金,而備用金的來源是從獲取的利潤中抽取部分,如果發生壞賬事件,公司會先自行墊付損失,以穩定投資者的情緒。第二步,公司從投資人的利息收入中提取10%的管理費作為風險保障金。如果有壞賬發生,且不能準時用墊付備用金進行墊付,會啟用風險保障金。第三步,通過在線注冊的VIP用戶,每年應按規定交納180元年費,這是VIP用戶區別于普通用戶的地方,如果用戶只是普通會員,當出現壞賬時,紅嶺創投只為普通會員賠償一半的本金。對于公司貸款的,紅嶺創投的規定為如果貸款公司的貸款金額超過10萬元,則需以公司相應資產作為抵押,降低壞賬風險。
2010年,紅嶺創投開始全面轉型成為供應鏈金融模式下的P2P網貸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紅嶺創投在過去幾年業務發展迅猛,線上注冊用戶從2009年的4 655人增加到2015年的487 542人,年成交金額從2009年的0.09億元猛增到2015年的905.83億元。交易規模增加了萬倍多,用戶增長了100多倍,增長速度驚人。
(二)紅嶺創投壞賬事件分析
1.1億元壞賬事件簡介[ 5 ]
2015年8月28日,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在紅嶺創投官方論壇中發貼,自曝紅嶺創投紙業項目發生壞賬事件,整個壞賬事件涉及廣州的4家紙業貿易商,總額為1億元。公司首先采取墊付本息的方式,啟用了墊付備用金和股東自有資金來保障投資者的利益,但此事件毫無疑問對公司、風控團隊、管理人員以及投資者都造成了巨大打擊,使得公司以及投資者遭受了極大損失。
此次借款逾期事件來源于借款項目中的4家紙業公司與倉庫物流公司合伙,將抵押物品重新質押給銀行進行騙貸10億元。紅嶺創投方給當事企業的借款逾期情況如表1,此事件給紅嶺創投帶來的虧損最多為1億元本金加上利息。
2.紅嶺創投紙業項目存貨質押的完整運作模式
紅嶺創投平臺此次借款逾期事件中,紅嶺創投紙業項目的完整運作模式如圖1。
第一步:廣州4家紙張貿易商向紅嶺創投申請存貨質押貸款;第二步,紅嶺創投委托物流企業對4家紙張貿易商提供的質押物實行鑒定,并進行價值評估;第三步,物流企業對質押物進行市場價值評估,并為紅嶺創投提交評估證明報告;第四步,質押物的市場價值以及質量符合質押規定,紅嶺創投確定額度,并分別與4家公司、核心企業簽貨物質押合同以及質押物回購合同,同時與物流企業簽質押物的倉儲監管協議;第五步,4家公司將質押物交給物流企業;第六步,物流企業驗收貨物,確定沒問題之后紅嶺創投為4家紙業貿易商發放貸款;第七步,紅嶺創投兌現約定。
在整個借款運作過程中,貸款是否安全取決于兩個要素:倉儲物流企業的職業操守與核心企業的擔保能力,而這兩點也恰好是此次紅嶺創投壞賬事件的爆發點。
3.紅嶺創投1億元壞賬風險分析
(1)核心企業的信用風險和道德風險分析
核心企業在供應鏈金融中至關重要,要求其必須制度健全、經營狀況穩定、抗風險能力強、發展前景良好,并有較強的資金保障,這樣才能為其上下游企業提供擔保。而此次事件爆發后,核心企業卻表明對質押貨物回購的承諾較難履行擔保責任。根本原因在于紙業貿易商提供的貨物重復質押,而核心企業對紙業貿易提供商重復擔保,超出其實際回購能力,進而導致不能履行回購協議。
以涉及此次事件的翠月紙業為例,翠月紙業將5 000萬元的紙制品物權轉移至物流公司作為質押品,紅嶺創投也與物流公司簽訂了倉儲監管協議,且核心企業金信通集團為翠月紙業提供擔保并簽訂《回購協議》,為質押貨物變現作保障。這一借款過程看似非常合理規范,既有物權質押又有信用擔保,但其實都是虛假的。因為金信通集團不僅對此項借款簽訂了《回購協議》,而且對“匯聯十號”等其他為翠月紙業提供借款的企業簽訂了高額《回購協議》,已完全超出了其實際的資金能力。因此,這次事件爆發后,金信通集團無法履行回購承諾,更有可能采用債轉股的方式進行代償,而股權正是金信通集團投資的廣東漿紙交易所的股權,這也意味著紅嶺創投可能會面臨股權價值評估及股權變現的風險。而紅嶺創投在這一過程中,也暴露出對擔保人審核不嚴謹的漏洞,沒有對核心企業的真實資金實力、企業背景以及與借款公司的關聯性做出具體的審查與核實。
(2)上下游企業信用風險
供應鏈金融模式下,引發信用風險的可能來源于上下游各個企業自身風險,也可能是作為整體的供應鏈協作問題。對于金山聯紙業,在2010—2011年紙業行業身處寒冬之際,實際控制人郝藝遠控制的公司就已經虧損1億元~2億元,但此時郝藝遠已通過倉單抵押及應收賬款占款抵押對銀行過度信貸,銀行已經發現紙業風險加大,并對郝藝遠的貸款進行抽貸。然而由于紙業利潤太薄,根本支撐不起足額的利息,導致其資金鏈越來越緊,郝藝遠便通過高利貸融資來不斷借新還舊維持公司的經營。然而,在企業申請借款時,紅嶺創投并未對其的經營情況、財務狀況、銀行貸款情況等相關信息做出具體審查,體現了紅嶺創投風控體系制度的不完善。
(3)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信用風險的來源——行業風險
行業風險是指由于企業所在行業受到宏觀經濟環境變化[ 6 ],如經濟蕭條、行業競爭狀況變化以及關聯行業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以本次壞賬事件為例,隨著無紙化辦公不斷普及,對紙張的需求開始變少,紙業的發展逐漸下滑。有統計數據顯示,以2014年為例,上半年造紙行業情況低迷,全國僅生產了5 953萬噸機制紙及紙板,增長3.3%,生產狀況低位運行。再看當年的紙漿行業,上半年虧損達6.7億元。而弱勢的紙業上游產業鏈的議價能力很低,且紙漿有70%依賴國外進口,國內沒有定價權,這都是導致紙業行業盈利空間變小的原因。另外,中國屬于紙業大國并非紙業強國,由于紙業產業近幾年來一直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況,且生產過程中環境污染嚴重,導致很多紙業企業面臨倒閉的危機。
(4)貿易背景真實性風險
企業融資是基于真實的貿易,真實貿易產生的預收、應收以及存貨是P2P平臺提供融資的基礎。假如貿易是虛構的或者虛假的、抵質押物品的所有權不合法等一系列問題,貿易背景真實性的風險將會爆發。在紅嶺創投的事件中,無疑也爆發了這一風險[ 6 ]。
此次事件中的4家紙業貿易商其實都是關聯企業,法定代表人都是金山聯紙業創始人——郝藝遠的關聯方。所以4家紙業貿易商與郝藝遠旗下的關聯公司之間不斷地制造虛假貿易流水。例如,此前在廣州琳烽信紙業應收賬款的名單上,長期位居前4位的企業正是金信通、星駿貿易、廣新貿易和翠月紙業。而這4家的法定代表人都與郝藝遠有關聯,紙業貿易商正是通過這種虛假貿易的融資方式來騙取借款。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紅嶺創投平臺的風控人員在審核4家紙業貿易商的借款申請流程時,沒有全面考察借款公司的背景,對企業的實地考察不夠周祥。
(5)物流監管風險
P2P平臺為了更好地管控抵押物往往會委托專業的物流公司進行監管,這樣可能會因為物流公司營運不當導致物品損壞,又或者在利益的誘惑下做出損害P2P平臺行為。在此次壞賬事件中,明顯爆發了物流監管風險。物流企業沒有遵守職業道德,與4家紙張貿易商合伙串通,將質押物重復質押給銀行來實行虛假騙貸。由此可知紅嶺創投平臺的風控人員對物流企業與質押物的資料審核不全面、審核力度不夠強,沒有及時發現質押物所有權存在的問題,物流企業與借款企業的關系也非同一般。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紅嶺創投風控團隊的整體專業素質還未達到要求,風控體系制度不夠完善,有待健全。
(6)抵質押資產風險
抵押資產是P2P平臺借款的首要還款來源,且資產的價值波動及其質量狀況都會影響到P2P平臺的資金回收[ 7 ]。在爆發此次借款逾期事件后,當地最先得到消息的各P2P平臺在翠月紙業、琳烽信紙業的質押紙品存放所在地——德輝物流的倉庫發生了搶紙大戰。由于紙業市場價值的變化,倉庫的質押貨物價值不足3 000萬元,而這尚不能挽回為翠月紙業、琳烽信紙業提供融資的本地P2P平臺的資金,因而紅嶺創投更不可能從抵質押資產中得到任何彌補。這也反映出紅嶺創投在對紙業貿易商提供融資的時候,并未對抵質押資產的風險進行應有的防范,體現了風控平臺人員的風險意識薄弱。同時紅嶺創投對抵質押資產的所有權審核不夠謹慎,沒有及時關注紙業的價值變化波動。
三、P2P平臺供應鏈金融風險控制的啟示及建議
P2P網貸行業進入供應鏈金融模式,雖然有核心企業的擔保和物流公司的監控,但仍無法擺脫中小企業固有問題而產生的風險。筆者結合案例事件發生原因的深入剖析,提出如下建議:
(一)密切關注和評估供應鏈金融的系統風險
在供應鏈金融活動中,企業面臨宏觀層面的因素都可能通過影響供應鏈活動改變其融資情境與要素[ 7 ]。因此,作為P2P平臺要密切關注宏觀經濟環境,如貨幣政策、金融監管、經濟周期等,要關注供應鏈所處行業的生產體系、產業政策等變化,要持續關注供應鏈體系的系統性風險。如針對案例公司涉及的造紙行業,作為融資平臺需要關注造紙行業的景氣度,關注造紙行業環保政策對產業的影響,關注該行業的產能過剩情況,關注電子化辦公對整個產業的沖擊等宏觀層面因素;對于平臺融資業務涉及的行業進行產業監控、識別和評估產業的系統性風險。對于預警的行業,如產能過剩的行業、不景氣的行業采取提高融資門檻或暫停某個行業的融資業務,以規避系統風險。
(二)評估供應鏈網絡結構帶來的金融風險
供應鏈金融是核心企業主導的企業生態圈,涉及核心企業、直接上下游企業、物流公司、金融機構等主體[ 8 ]。供應鏈網絡成員之間相互依存,風險相互聯結。作為提供金融服務的P2P平臺,應以核心企業為抓手,評估核心企業在供應鏈中的系統管理水平,識別供應鏈網絡成員之間的真實交易關系,甄別是否存在關聯交易的結構等風險要點。要求核心企業必須對整體交易流程清晰;要求其加強對網絡成員身份的審核,界定各自的權責;要求核心企業對成員之間的網絡與交易關系進行監督,防止各成員之間串謀而產生新的風險[ 9 ]。如本案例中,供應鏈網絡上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是關聯企業,物流公司與貿易企業存在串通問題,本質上看就是整個供應鏈網絡結構存在問題,各成員的責任邊界混淆,核心企業沒有起到系統管理的作用。
(三)建構凸現供應鏈特征的整合性風險評估體系
在供應鏈中,由于各交易主體存在機會主義,使得經濟活動變得更加復雜,可能對供應鏈整體運營和供應鏈金融企業產生不利影響,成為供應鏈金融中主體風險的來源。因此,在傳統的以財務數據為主要審核要點的基礎上,需要更全面地評估風險。首先,應該分析融資主體的行業地位、資源和能力,如市場開拓的潛力、技術和創新能力等是否存在缺陷;其次,要評估融資主體的財務狀況和信用歷史,如盈利率和資金運作效率,以確定各項資產的流動性狀況;最后,P2P平臺完善風險控制體系,對供應鏈環節的各企業及質押物的風險進行認真專業地盡職調查,進行嚴格風控。
P2P平臺紅嶺創投的廣州紙業項目違約事件,是P2P平臺下供應鏈存貨質押貸款業務的違約,是平臺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違約引發了這個平臺的金融風險。從供應鏈金融視角看,筆者認為:由于供應鏈是上下游企業的整合,下游企業購入存貨就是上游企業的銷售業務,下游企業的應付款就是上游企業的應收賬款,因此,從供應鏈金融整合性視角,本案例雖然僅涉及存貨質押貸款違約的風險,但是不能僅局限于存貨本身的風險控制,需要從上下游的交易結構,涉及的存貨、應收賬款、預付賬款等資產進行系統地金融風險分析和控制。因此,P2P平臺下供應鏈金融的風險控制應該改變傳統金融的信用風險管理理念,亟需抓住供應鏈網絡具有網絡結構性和風險擴散性的本質特征,從宏觀層面的系統風險、供應鏈網絡的合理性和供應鏈企業風險三個層面構建整體性和結構化的風險管理方法及手段。只有這樣才能降低或規避供應鏈金融的風險,促進P2P平臺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葉文輝.P2P網絡借貸風險與監管對策研究:對近期P2P平臺集中爆發風險事件的思考[J].國際金融,2018(11):43-50.
[2] 馬強,王軍.我國P2P網絡借貸行業的現狀、困境和未來[J].財經科學,2016(8):14-24.
[3] 劉紅娟.P2P供應鏈金融模式下中小企業信用風險評價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4] 郭曉祎.紅嶺創投P2P模式變異性創新[J].中國經濟和信息化,2013(15):68-69.
[5] 耿廣飛,叢麗蕊.我國P2P網絡信貸平臺監管研究:以“紅嶺創投”為例[J].經濟視角(上旬刊),2015(3):3-5.
[6] 張玉梅,高歌.從紅嶺創投“廣州紙業事件”看P2P的風險及防范[J].金融理論探索,2016(3):54-57.
[7] 勞佳迪.紅嶺創投陷億元壞賬風波[J].中國經濟周刊,2014(35):74-75.
[8] 宋華,楊璇.供應鏈金融風險來源與系統化管理:一個整合性框架[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8,32(4):119-128.
[9] 譚中明,黃丹.基于生態圈視角的P2P網絡借貸信用風險形成機制及防范研究[J].西南金融,2016(9):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