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楠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已經進入新媒體時代,新媒體時代影響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帶來了較大影響。可以說,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挑戰與機遇并存。在新的形勢下,研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新媒體?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4-0084-02
前言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為載體的新媒體異軍突起,對當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從年齡上來看,當前大學生以“90 后”為主,他們更愿意接收新鮮事物,這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因此,如何掌握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的思想變化規律,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
1.1教師隊伍參差不齊
一方面,在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嚴重不足,在教師的安排上大多由其他任課教師兼任,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會存在很多問題。另一方面,教師綜合素質不高。部分高校教師疏于理論學習,自我意識淡薄,教育能力較弱,科研水平不高,遠遠無法完成德育工作,無法勝任思想政治教育要求。
1.2開展方式相對落后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課堂教育為主,中間涉及一些報告會、講座等基本理論,這樣就把思想政治教育控制、封閉在課堂內,形成一種封閉的教育模式。而且,思想理論內容未能及時的反映出時代日新月異的發展趨勢,內容較為枯燥單一,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果。在新時代下,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建設相對滯后,應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對工作進行創新。
1.3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重視不足
現在大部分大學生都屬于獨生子女一代,他們往往自我意識較強,在生活中突出享樂主義,在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方面還不夠健全,不少大學生認為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對自身發展的意義不大,總體上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
2.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策略
2.1重視課余交流
便捷、及時、開放、自由是新媒體時代的鮮明特點。讓大學生能夠通過手機、電腦隨時隨地了解自己需要的信息和關注新鮮資訊。在這一背景下,思想教育工作者需在教育觀念上不斷更新,考慮到大學生課余時間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將思政教育延伸到課外時間,與學生們成為朋友、打成一片。在思政教育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發展個性與特點,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提升其學習的創造性與積極性。思政教育工作者切不可將自己看作主體或領導位置,對大學生采用從上而下的指導性教育,必須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采用傳統教育與新媒體相結合模式,網絡溝通聯合面對面交流,及時掌握學生心理動態。
2.2強調輿情監控
新媒體的出現讓網絡信息的傳播存在隨意性與自由性特征,雖說信息的暢通傳播有利于學生獲取更豐富的資源并發表看法,但在這一環境下,不少大學生思維程度不夠深,事件發生后容易受到別人觀念的影響而出現盲目激動情況。例如被微博上某些博主“帶節奏”,在未深入了解事件起因、始末的情況下隨意發表言論。對于校方而言,可利用新媒體全面互通的技術手段,構筑外部網聯合封閉的校園網,對部分可能危害到大學生心理及思想的不良信息加以過濾與屏蔽,強化校園輿情監控。在對學生心理、思想等方面信息的收集上,同樣可利用新媒體,采用校園 BBS 論壇、校園門禁系統、校園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及行為狀況,篩選出可能存在網癮傾向和心理問題的學生,提供免費在線咨詢和線下面對面幫扶。
2.3優化教育方法
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大多通過課堂完成,且大多為多個班級組成的大班級同時上課。一名教師需面對上百名學生,思想政治信息的有效交流明顯受阻。在新媒體時代下,思想教育可利用新媒體的形式多樣性及高效性特征,將傳統的課堂教學轉變模式,利用微信、微博、論壇等方法潛移默化地讓大學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例如可通過微信投票、微博轉發等方式舉辦“最美學生”、“校園勵志人物”之類的投票活動,學生可通過網絡直接參與。在公眾號中轉載勵志學生典型案例、校園風光、學校發展歷史、校園先進教師等信息,宣傳刻苦學習精神、弘揚校訓。長時間正能量資訊的轉播能夠逐漸讓大學生的心理及思維向著真善美發展,調動其愛國、愛校、愛學習情緒。
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高校大學生的學生和生活造成了不容忽視的影響,學生在溝通和交流方面獲得了極大的便利,同時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時代的優勢,注重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課堂的結合,不斷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堂的教學內容,推動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于海龍,張曉峰,郭玉成.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及其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 2017(7):43-44.
[2]陳倩齡,周長群.新媒體時代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探討[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4(3):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