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日松
【摘 要】蒙醫康復保健是蒙古族人們在長期與疾病作斗爭中總結出來的,是伴隨蒙醫學的醫療實踐活動產生并不斷發展起來的。蒙醫康復保健是以蒙醫基礎理論為指導,以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為核心,采用蒙醫傳統療法對老年人、殘疾者、亞健康人群施行康復活動的一系列醫療與保健技法。蒙醫康復保健學的特點符合現代醫學模式有很好的發展空間。
【關鍵詞】蒙醫康復保健學;特點;發展趨勢;綜述
【中圖分類號】? R181.3+2?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5-03-231-02
蒙醫把人體看成一個整體,人體的結構有互相聯系,人體的各種功能互相協調。在發生病變時,體內的各個部分互相影響。同時,蒙醫認識到人體與環境之間有著緊密地聯系,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人體的自身健康。整體觀念貫穿于蒙醫基礎、診斷、養生和治療等多個領域中。蒙醫在診治疾病時必須堅持“辨證論治”的基本原則。
1 蒙醫康復保健學的特點
1.1 整體康復
1.1.1 人與自然環境相互影響
人與自然環境有密切的關系。人生[1]活在自然界中,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與自然環境的共性是基于構成萬物的五元既五種元素之上的,五元的屬性在人體以三根七素的屬性表現出來。在自然界中則以十七效能的形式存在著,它與三根屬性一致,具有補充或克制作用,這是人體疾病能夠從外部干預的理論基礎。人與自然的對立統一主要表現在以七素的新舊更替為主要形式的能量傳遞和物質轉換過程。人體三根內部的活動,隨著季節與時辰的變化而出現具有周期性活動規律,也說明人體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自然環境給人類的自下而上提供了空氣、陽光、水分等有利因素。…人們以適應和改造自然的方式預防和治療疾病,發明了灸療法、浴療、罨敷療法、色布蘇療法、皮療、羊糞療法等自然環境為主的康復保健方法和其它豐富的治療手段。
1.1.2 人與社會環境相互作用
人和社會的關系密切,人是社會的組成部分,人能影響社會,社會的變動對人也產生影響。其中,社會的進步,社會的治或亂,以及人的社會地位變動,對人體的影響更大。社會的進步,無疑對人體的健康
帶來不少好處,隨著社會的進步,飲食與衣著日趨豐富,可供人們多種選擇,居住環境日益舒適,更加有利于健康。社會的治和亂,對人體的影響也非常大,社會安定,人的生活有規律,抵抗力強,得病較少,生命也會較長。社會大亂,人的生活規律失調,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各種疾病。個人的社會地位改變,勢必引起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變化,這對人體的健康也造成影響。世界衛生組織(WTO)醫療康復專家委員會1981年對康復的定義做出的補充說明中明確闡述:“康復不僅是指訓練殘疾人使其適應周圍的環境,而且也指調整殘疾人周圍的環境和社會條件,以利于他們重返社會。”由此可見人與社會的關系在康復醫學中的地位。
1.1.3 身心醫學的統一
人體以心腦為主體,臟腑、脈道、器官共同組成的結構嚴密、分工有序的整體,有條不紊地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在生理活動過程中心腦起著主宰整個生命活動的重要作用。如果心腦的功能不正常,則會危及五臟、六腑和全身。因此蒙醫歷來十分重視對心腦的調養和保護。蒙醫學把人的生命活動分為機體活動、心理活動和言語活動三種,疾病有軀體疾病與精神疾病之別。認為心理活動的產生是大腦、心臟等處三根協調作用的結果,與整個軀體活動是緊密相聯的[2]。同時,人的精神狀況,心理活動對人體生理病理活動也有著巨大影響。如在所有的致病因素當中,過于悲傷等是最易損害人體七素之精華一活力素而導致疾病的一種精神因素。
2 蒙醫康復保健學的發展趨勢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和滿足人們健康的需要,蒙醫康復保健學亦需要不斷發展,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蒙醫康復保健學應向社區康復及基層康復發展 由于許多患者的經濟收入不充足而無法長期在專科病房住院。蒙醫康復保健療法簡便易于推廣,更適宜社區康復和基層康復開展的需要。
2.2 蒙醫康復保健學的現代化 目前醫學模式由傳統的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會綜合性的醫學模式轉變,蒙醫康復保健學的特點符合現代醫學模式,具有很好的發展空間。我們運用科學的觀點和方法全面地、系統地發掘、整理、研究、提高蒙醫康復保健學理論和方法,結合現代科學手段,對行之有效的蒙醫康復保健進行臨床及實驗研究,科學地證實療效,闡明作用機制,針對當前人們面臨的新問題,結合現實情況,提出蒙醫康復保健新理論,創立新方法。
2.3 發揮蒙醫康復保健學的預防作用 長期以來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多數傳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諸如心腦血管疾病,以及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疾病逐步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這些疾病的死亡率、致殘率很高,并構成了最大的醫療和社會負擔。蒙醫康復保健學能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消除危險因素,預防這些疾病的發生,對促進疾病的轉歸方面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 策·蘇榮扎布.蒙古學百科全書[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229.
[2] 蘇日雅,孟克畢力格,滿達.分析蒙醫理論體系的整體觀念[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03,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