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夢娜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多元化健康教育在提升泌尿系造口病人自護能力中的應用,旨在為豐富對泌尿系造口病人護理的理論基礎以及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有價值參考。
【關鍵詞】多元化健康教育;泌尿系造口病人;自護能力;應用
【中圖分類號】 R753【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2-3783(2019)05-03-197-01
1 多元化健康教育
多元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滿足患者對健康知識的需求。這種以患者為中心的健康教育工作能夠讓患者參與到具體的護理時間工作中,通過采用多種健康教育方式,不僅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健康教育單向信息傳輸的缺陷,實現了護患的雙向溝通。利用多元化健康教育,積極鼓勵患者及家屬參與到自我護理工作[1]。
2 自我護理能力
自我護理能力是一種個體為促進身體健康和發展所學習得到的一種復雜能力。一個人,具有照顧自己的能力以及需求,當個體的自我護理能力缺失時,就需要在他人的幫助下重新建立其自我護理能力,這對于患者而言,可促進患者學會自我護理,并對病情的控制、降低并發癥發生等有重要意義。
3 泌尿系造口病人自護能力現狀
對于膀胱腫瘤患者,由于癌細胞的擴散,后期需接受根治性全膀胱切除術。對于接受手術的患者,因尿流改道在下腹壁形成一個造口。對于造口患者而言,自我護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2]。泌尿系造口病人由于存在對疾病的不了解,對自我護理的內容不了解,因此術后無法獲得較高水平的自我護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面對這種情況,采取積極有效的護理工作十分重要。
4 多元化健康教育在提升泌尿系造口病人自護能力中的應用
4.1 住院期間的多元化健康教育
患者必須掌握造口的自我護理方法,如果缺乏自我護理知識或者自護能力,可能會出現各種造口問題,特別是對于出院后的患者而言,更加需要掌握一定的自我護理能力[3]。因此,相應的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要。
4.1.1 強化自我護理技能的教育
可定期對患者以及家屬進行泌尿系造口護理的健康宣教工作,通過采用實物、食品等手段,或者是開展現場示教的方式,演示造口清洗以及底板更換等操作,同時結合PPY進行講解,告知患者近期及遠期并發癥的護理要點。要求患者人員盡可能參與到每一次的健康教育中,親手進行練習,護理人員在現場開展指導,糾正患者錯誤的護理意識以及護理方法。
在住院期間,護理人員對造口進行護理的過程中,要求患者及家屬全程觀看護理過程,后期逐漸親自參與到護理過程中,并讓患者獨立操作。
4.1.2 健康知識教育
當患者認識到關于造口的相關情況后,患者會出現對造口知識的求知欲望,護理人員需要經常與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疑惑,并耐心進行解答。并做好相應的飲食指導,要求患者多進食高熱量、高蛋白的飲食,減少產氣食物的攝入。可以多進食土豆、紅薯等。
4.1.3 心理疏導
心理疏導需要始終貫穿從患者入院到出院全過程,給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以及關心,告知患者要盡早學會自我護理方法,耐心配合護理人員,保持心理上的舒適[4]。
4.1.4 自我護理責任感的教育
對患者及家屬系統進行健康宣教,有效提高患者的自身責任感[5]。讓患者掌握正確的自我護理知識,糾正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6]。可以建立互助小組,鼓勵組內患者實現相互之間的相互支持、相互扶持、相互鼓勵,共享有用的自我護理知識,讓患者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為[7]。
4.2 出院后的多元化健康教育
泌尿系造口患者的出院后護理工作也十分重要[8]。通過建立微信群等方式,每周在群里推送了一條泌尿外科護理健康知識,包括泌尿系統造口護理要點、造口底板更換步驟、導尿管護理等內容。通過利用微信群可更好的實現出院后的健康宣教,大大提高了患者對疾病、對造口的認知程度,有利于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9]。
開展出院后的電話回訪,開展電話回訪了解患者的需求,及時了解患者的問題,解決其出院后的問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供給患者出院后完善的健康教育內容和延伸服務。
5 結語
對于泌尿系造口患者而言,其護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讓患者心理狀態得到改善,促進其心理健康,讓患者生活的更有尊嚴和價值。通過利用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加強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水平,進而促進患者社會功能、角色功能的恢復,降低患者因造口護理帶來的不良影響,盡可能實現患者心理、生理上的雙重恢復。通過開展對患者的多元化健康教育,極大程度滿足了患者對健康教育的需求,促使患者在住院期間以及出院后的康復階段都能夠得到系統、科學、全面、有效的健康指導。
參考文獻
[1] 梁迎接,姜艷凌,張淑梅.基于微信平臺的自我管理干預對腸造口病人自我護理能力及并發癥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8,16(25):3081-3084.
[2] 周松,湯利萍,王建寧,詹夢梅,黃秋霞.輸尿管皮膚造口單J管置換護理門診的構建[J].護理研究,2018,32(10):1594-1596.
[3] 吳鶯燕,江金燕,劉學英,吳婧,舒芳芳.標準化護理在腸造口患者中的實施及效果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18,33(09):805-807.
[4] 林瓊,林御賢,成明穆,賴雯娟,閻玉礦.基于奧馬哈系統的護理實踐在直腸癌腸造口病人中的臨床應用[J].全科護理,2017,15(15):1865-1867.
[5] 黃麗明,李水梅,韋海鈺,楊杰婷,楊文潔,陳陽.以造口小組為主的延續護理降低腸造口周圍皮膚損傷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6,30(13):1650-1652.
[6] 吳金燕,付玉秀,唐梅.認知行為干預對膀胱癌行尿流改道腹壁造口病人生存質量及心理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6,14(11):1081-1083.
[7] 朱卉.提高腸造口病人術后自我護理能力的護理干預進展[J].中華結直腸疾病電子雜志,2015,4(05):100-102.
[8] 程春梅,劉昭君,范文君,李春紅,姜麗棋.自我效能在結腸造口病人自我護理與生活質量關系中的中介效應[J].護理研究,2015,29(16):2024-2026.
[9] 萬淑琴,魏清風,曹春鳳.造口專科護士干預對永久性腸造口病人早期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4,28(32):4040-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