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琳 周子元 孟秋莉
[摘要]本文以綠色經濟之一的旅游經濟及其影響因素為主題進行相關的實證研究,考察不同因素對地區旅游經濟的影響,分析旅游收入的不同貢獻因子,從而為相應的政策提供相應的理論基礎。本文研究發現,地級市的旅游收入差異主要是由旅游景點資源的差異引起的,其中,每增加1個五星級景區,該城市的旅游收入平均來講就比其他地區多增加48.58個單位;每多增加1個四星級景區,該城市的旅游收入平均來講就比其他地區多增加7.57個單位,系數上的明顯差異說明了景區等級的重要性,1個五星級景區帶來的收入近乎1個4星級景區的6倍多。其次,在考慮了景區資源因素后,經濟發展因素對旅游收入的影響并不顯著。根據虛擬變量D1顯著,會展經濟產生的收入效應十分顯著。最后,提出了改善城市間旅游收入差異、增加旅游收入的措施。
[關鍵詞]旅游收入;城際差異;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9)04-0107-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4.049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一、引言
過去四十年中國經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中國經濟的增長也存在一些嚴重的問題。概括起來,過去的經濟成就是以重投資和資源消耗為主的投資和出口帶動,其可持續性存在問題。如何轉換經濟增長方式、實現中國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是一個值得深人探究的重大社會經濟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旅游人數的不斷增長,旅游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也在不斷上升,旅游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旅游收入是衡量區域旅游發展程度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標,對旅游收人影響因素的研究是區域旅游的研究熱點。許多的學者已從不同的側面對影響城市間旅游收入差異的因素展開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國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甘肅、河南、青海、山西、湖南等地,對廣西壯族自治區旅游收入影響因素研究的比較缺乏?;诖?,本文對廣西壯族自治區旅游收入的城際差異及其影響因素做進一步的研究,以得到一些有啟發性的結論,為旅游優勢城市保持和發展優勢以及旅游弱勢城市如何挖掘潛力,提升旅游收人提供參考借鑒。
二、廣西地級市旅游收入概況
不同的研究區域,因其區域所特有的旅游資源、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環境狀況等,呈現出不同甚至是相反的研究結果。據表1廣西14個地級市旅游收入表可以看到,從2011到2015年,廣西14個地級市的旅游收入差異是很明顯的。按時期均值來看,排名前兩位的是南寧市和桂林市,2015年旅游收入分別為742.53億元和517.33億元,年均旅游收人達到464.05億元和326.90億元以上,而排名后兩位的欽州市和來賓市,年均旅游收入僅為60.20億元,52.44億元,與南寧和桂林比較,年均旅游收入差異達6-8倍之多。
其次,桂林作為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歷史悠久,豐富的人文和自然資源,吸引著海內外眾多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因而有著較高的旅游收入,這并不感到驚奇。然而南寧雖然并非傳統的旅游城市,但其旅游收入五年來一直居于桂林之上,旅游收入排名第一位,
三、實證研究
(一)模型設定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各地級市的旅游收入,首先對旅游收入的構成做如下分析:根據統計年鑒的說明,統計部門按旅行的目的把游客分為幾種類型,其中,觀光休閑類,商務類(包括會議會展),探親訪友類是三個主要類別。從而可知,旅游收入一部分來自觀光類游客游覽景點和休閑場所的吃住行和門票支出,以及在景區購買旅游紀念品的支出,另一部分來自商務類游客參加業務洽談、會議會展的餐飲,住宿和交通支出,還有一部分來自探親訪友類游客的吃住行支出。根據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廣西地級市旅游收入的明顯差異可能的原因有如下幾個:
一是各城市的旅游景點數量和級別不同。旅游景點是當地旅游業的核心,也是旅游經濟的核心競爭力,A級及A級以上景點是影響旅游收入最關鍵的因素。
二是各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從而使得到各地從事商務活動的游客數量不同,導致旅游收入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國內生產總值體現了城市的經濟水平。游客旅游的目的不僅僅是欣賞當地的原汁原味的人文和自然景觀,同時也期望感受該城市的發展水平。
(二)變量選取和數據來源
根據上述分析,本文采用的變量如下:
被解釋變量Y:廣西各地級市的旅游收入(萬元)。
解釋變量x1:各地級市的五星級景點個數。
解釋變量x2:各地級市的四星級景點個數。
解釋變量X3:經濟發展水平,用各地級市的人均GDP代表(單位:元)。
考慮到南寧定期舉辦的中國一東盟博覽會每年為南寧帶來眾多的國內外商務游客,而其他城市并不具備這種優勢條件,所以增加一個虛擬變量作為解釋變量4:D1:虛擬變量,南寧取值=1,其他城市取值=0。
數據類型和數據來源方面:本文可采用的數據有面板數據和截面數據兩類,由于筆者對面板數據分析的方法掌握不足,故采用2015年的截面數據做回歸分析,數據均來自2016年廣西統計年鑒。
(三)描述統計
本文的數據用Excel進行整理,然后導入Eviews5.0軟件進行分析,對各變量進行描述統計。
(四)變量間關系的圖形分析
用Eviews軟件畫散點圖的,得出旅游收入和景點個數,以及人均GDP存在一定的正向關系。
(五)回歸分析
1.建立初始的回歸模型
建立線性回歸模型:Y=a+b1X1+b2X2+b3X3+b4D1+u
2.計量經濟學檢驗
由于本文采用的是截面數據,所以首先進行異方差檢驗,采用White的檢驗方法。其次,對可能存在的序列相關性進行檢驗,采用LM檢驗法,結果如下;最后,對變量X2和x3可能存在的共線性進行檢驗,計算相關系數。調查數據顯示,white檢驗統計量的P值=0.56,大于常用的顯著性水平5%,可以判斷模型不存在異方差性,根據表5的LM檢驗統計量的P值=0.15,大于常用的顯著性水平5%,從而判斷模型不存在序列相關性。最后根據x2和x3的相關系數值,為0.565,共線性并不嚴重。
3.經濟意義檢驗
所有的解釋變量回歸系數都是正的,經濟意義合理。
4.顯著性檢驗
回歸系數t值后的P值大小可以判斷,x1和x2在5%的水平下顯著,D1在1%的水平下顯著,x3在常用的水平下不顯著。常數項顯著。模型調整后的可決系數達到0.96,說明擬合優度高,整體線性顯著性從F檢驗的P值接近于零可以判斷,整體線性關系顯著。
5.回歸結果及其討論
利用本文收集的樣本數據,回歸結果如下:
Y=48.58*X1+7.57*X2+0.0012*X3+417.46*D1+73.64
(2.29) (3.21) (1.55) (10.49) (2.65)
根據以上回歸分析結果,可以發現:一是地級市的旅游收入差異主要是由旅游景點資源的差異引起的,其中,每增加1個五星級景區,該城市的旅游收入平均來講就比其他地區多增加48.58個單位;每多增加1個四星級景區,該城市的旅游收人平均來講就比其他地區多增加7.57個單位,系數上的明顯差異說明了景區等級的重要性,1個五星級景區帶來的收入近乎1個4星級景區的6倍多。二是在考慮了景區資源因素后,經濟發展因素對旅游收入的影響并不顯著。三是根據虛擬變量D1顯著,D1前的回歸系數值比較大,達到417個單位,系數如此之大,一部分可能反映了會展的定期舉辦能給城市帶來可觀的旅游收入,另外的可能原因包括經濟學中的收入乘數效應、地區旅游推廣、廣告投放以及地區領導特質、地區固定效應等綜合作用的結果。
四、提高旅游收入的對策
(一)加強5A級景區品牌建設和宣傳
首先,實施“三品”新品、精品、極品戰略。以各省品牌旅游景區為核心,向周邊城市輻射,形成一批在國內外有一定競爭力的5A級旅游拳頭產品。同時,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大資金投入,開發觀光、度假、休閑、商務及特色系列旅游產品,打造集觀光、度假、娛樂、購物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勝地,實現由觀光型產品向度假型產品過渡。4A級景區通過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不斷在硬件設施、旅游交通、接待能力、人性化、文化性與特色性、服務質量等方面自我提升,從而逐漸向5A級景區升級。其次,加大對5A級景區的宣傳和促銷力度,提升旅游城市吸引力。在5A級景區的品牌宣傳中,要踐行“走出去”,利用每年全國各地舉辦的旅游推介會等契機,積極對外宣傳城市旅游資源和景點。充分利用互聯網進行旅游宣傳,比如通過同程、攜程、途牛、馬蜂窩等在線旅游網站、旅游App上發布旅游信息、票務預訂、活動宣傳等,以更便捷、及時的方式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二)促進區域經濟平衡發展
隨著市場體制的逐步完善,為了實現共同發展,應謀求旅游資源的互補和共享,充分發揮旅游城市與鄰近省份在地緣、人緣、親緣等方面的內在聯系,與周邊其他省份城市密切合作,以臨近省份為主要客源市場,并逐漸向外部省份輻射,拓展客源市場。積極借鑒國內外旅游業發達地區的經驗,基于自身的旅游發展特點和優勢,來實現各省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使旅游資源優勢完全轉變為經濟優勢。其次,樹立“大發展、優先發展、超前發展”的觀念,大力實施“政府主導、集約經營、社會齊上、共同發展”的旅游發展戰略。積極加強省內各城市間的區域旅游合作,對省內旅游總體發展做到科學的規劃和合理的布局,實施區域共同發展戰略。
(三)加快基礎設施及旅游配套服務體系建設
要增加旅游收入,使旅游業發揮出其產業帶動作用,就要加快基礎設施及旅游配套服務體系建設,并將其納入經濟發展規劃中。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由城市到縣城,由城市到核心旅游景區的旅游快速通道,以及重點景區之間的旅游專線。從根本上解決交通不暢,景區可進入性差的問題,形成公路、鐵路、航空相互連接,安全、舒適、快捷、方便的廣西交通網絡體系。
第二,提高旅行社的旅游服務質量。加強旅游市場監管,通過一系列手段來提升旅行社的旅游接待服務質量,提高導游人員的素質,例如提高導游人員的準入門檻,使得一些素質低下、品行不端的導游驅之門外。其次,開通游客旅游投訴熱線,并且在游客跟團游玩后對旅行社和導游實施打分制度,對得分較低、被投訴的導游進行處罰甚至開除、吊銷其導游證,將出現嚴重旅游事故的旅行社拉入黑名單,曝光處理,甚至追究刑事責任。及時發現旅游服務人員中濫竽充數者和制止旅游不良行為和事件的發生。此外,定期對導游人員進行再培訓等等。只有對旅游業進行嚴格整頓,保證旅游服務質量,才能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規范餐飲和住宿業服務標準。首先,不斷挖掘傳統風味,整合地方特產,弘揚傳統的餐飲制作工藝,打造具有廣西特色的飲食文化品牌,同時,建立飲食行業的標準認證體系,確保飲食衛生安全和食品質量。其次,完善景區內餐飲設備設施,合理布局旅游餐飲設施,并配套休憩和娛樂功能,徹底解決景區就餐難、價錢貴的問題。此外,提升中低檔賓館的服務水平,扶持和規范民宿、家庭旅館服務,建設一批規模大、實力強、軟硬件設施完備的五星級酒店,積極引進國際飯店管理集團、國際品牌連鎖酒店人駐旅游城市,加快旅游住宿業與國際接軌,形成高中低檔結合、酒店類型齊全、區域布局合理的旅游酒店接待網絡。
五、研究結論
本文分析了2011-2015年間廣西各地級市的旅游收入差距的影響因素,提出了改善城市間旅游收入差異、增加旅游收入的措施,具體包括加大5A級景區的品牌打造和宣傳,促進區域經濟平衡發展和加快基礎設施及旅游配套服務體系建設。本文對于地區旅游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由于數據的可得性以及時間約束因素,只有在后續的研究工作中繼續完善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