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蘭 周珍珍
摘要:職業教育以其獨特的優勢走在教育扶貧工作的前沿,職業教育溫暖工程從“雙百計劃”到同心·智力支持工程、湖南省“一家一”助學就業·同心溫暖工程、湖北省溫暖工程授漁圓夢計劃等,從最初的職業教育到短期的技能培訓,從一種培養模式到有針對性的培養模式。職業教育溫暖工程憑借其扶貧工作的徹底性,統戰性、教育性和民間性三性統一,扶貧工作管理公開化,實踐探索創新性等特點,堅持教育和就業相結合,真正做到扶志、扶智。
關鍵詞:職業教育;溫暖工程;扶貧;特點
中圖分類號:G71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5727(2019)05-0016-04
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和2005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都把消除貧困作為職業教育的功能定位之一。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扶貧工作的中堅力量,一直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其中,1995年啟動的溫暖工程發揮了重要作用,各地區根據本地特色進行探索實施,不斷出現創新發展模式。
一、職業教育與貧困減緩作用機理
黨的十九大強調,我國要加大扶貧工作力度,扶貧要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并明確就業是民生之本。可以看出,扶貧工作離不開就業和教育,而職業教育正好融合二者優點,為扶貧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一)家庭投入上注重給家庭減負
隨著高校擴招,“因學致貧”是當今社會廣為關注的問題,教育花費,特別是高等教育花費已超過一些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成為一些家庭致貧的重要原因。雖然有助學貸款和一些政策幫助,但對于貧困學子家庭來說,學費以及日常生活費成為因學致貧的主要原因。
相對于普通教育而言,職業教育則減輕了學生家庭的負擔。2012年,國家發布了《關于擴大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政策范圍進一步完善國家助學金制度的意見》,其中規定:對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正式學籍一、二、三年級在校生中所有農村(含縣鎮)學生、城市涉農專業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學費(藝術類相關表演專業學生除外)。不僅如此,國家層面針對職業教育的雨露計劃以及中華職教社在中央統戰部大力支持下的溫暖工程,還有各地區政府對于職業教育的政策扶持,使得職教貧困學子不僅可以接受免費的職業教育,還有一定的生活補助。一系列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學致貧”的出現,消除了學生的后顧之憂。
(二)課程學習上注重能力本位
相比普通教育課程,職業教育在課程學習上更加注重能力本位。不僅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更加注重技能操作鍛煉。調查研究顯示,大部分職業院校都有實訓基地及合作企業。因此,職教學子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實踐操作,在操作中學習,在學習中操作。
此外,就學生特點而言,高職學生很大部分是高考落選本科后留下來的,他們對于理論學習缺乏信心,而職業教育的課程安排不論對中職還是高職學子來說更加符合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培養方式上注重就業導向
職業教育著重培養企業一線的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相比普通院校,職業院校在培養方式上以就業為導向。
職業教育在培養方式上注重學子的就業能力,如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模式以及現代學徒制等。這些培養方式和學生未來工作相對接,對優秀學子可以直接推薦就業。在培養方法上,有“1+1+1”“2+1”等,即讓學生在校學習一年或二年后到企業單位進行實習,掌握行業技能,解決了大部分職業院校學子的就業問題,做到“教會一人、脫貧一家”。
(四)幫扶方式上注重新元素加入
職業教育扶貧工作不斷創新發展。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職業教育借助互聯網培訓由點到面展開,對在家務農、外出務工或者回鄉創業者采取“點菜”式培訓,在他們需求的時間、地點給予他們需求的項目培訓,且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此外,互聯網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職業教育應抓住市場所需,針對性地培養技能人才,擴大就業機會。
另外,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職業教育一直鼓勵學子自主創業,開展全國職業院校創業大賽,給予優秀學子創業基金鼓勵。僅2013年畢業的高職生,他們在政府幫助下通過自主創業為社會提供了92.3萬個就業崗位,對比同一階段的本科生高143%[1]。不僅做到自我脫貧,還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幫助他人。
二、職業教育溫暖工程扶貧模式
(一)溫暖工程
秉承“為國分憂、為民效力、急人所急、雪中送炭、燈亮一盞、光灑成片”的指導思想,在中央統戰部的支持下中華職業教育社于1995年初啟動實施溫暖工程項目。溫暖工程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支持和幫助貧困地區剩余勞動力,通過職業教育和培訓,提高其勞動技能和職業素質,幫助他們實現高質量就業。溫暖工程主要項目,包括百縣百萬農民培訓計劃、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公益性培訓、動員千所學校參與溫暖工程公益活動等。在實施過程中溫暖工程不斷發展,從點到面逐步展開。多年來,在社會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和幫助下取得了顯著效益。截止2015年,全國共有培訓基地114個,項目覆蓋全國900多個縣,為城鄉、下崗失業人員及農民等各類人員提供培訓,累計人數達到1 323.62萬人,幫助365.68萬人進行就業或再次創業,資助貧困學子81.16萬人,資助金額達到9.07億元[2]。
溫暖工程項目成立后,中華職教社總社以及地方社根據當地特色積極探索適合本地區的實施形式,不斷探索創新發展新模式。
(二)職業教育溫暖工程扶貧模式典型探究
1.雙百計劃
提到職業教育溫暖工程扶貧模式,就不得不提“百縣百萬農民培訓計劃”,其開創了職業教育溫暖工程扶貧模式新局面。項目面向全國欠發達縣,利用社會捐款,根據農民需求進行培訓。2006年全面開展“溫暖工程李兆基基金百縣百萬農民及萬名鄉村醫生培訓”,次年福建、新疆先后啟動溫暖工程“雙百計劃”。
截至2007年底,中華職教社與中央統戰部、教育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建設部、農業部、衛生部等部門合作,在全國9 000多個縣完成了100多萬名農民工的培訓任務。“雙百計劃”給予地處偏僻、無力改變貧困現狀的農民一個自我改變的契機。扶貧先扶智,使他們擁有改變自己現狀的能力,真正做到從根本上脫貧。
2.同心·智力支持工程
畢節市作為全國重點扶貧地區,在2010年創造性地提出實施“同心·智力支持工程”,該工程作為“四大工程”之一,秉承“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的宗旨,通過職業教育和勞動力轉移培訓,幫助貧困學子完成學業并推薦就業。
項目自實施以來凝聚各方力量,在政府指導下,各職業學校和企業積極參與,對初中畢業生進行“1+1+1”培養,在完成理論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實踐操作和實習;對新生勞動力進行短暫急需培訓,并推薦就業。這些措施給貧困地區的學子一個機遇,實現培訓一人、脫貧一家。據報道,“同心·智力支持工程”在2010年培訓2 242人,其中693人轉移到省外務工,剩余人全部實現就近就業。項目扶貧效果顯著,僅一年的時間就幫助千人實現就業進而脫離貧困,成績得到社會各方的肯定和支持,踐行了溫暖工程項目的宗旨,做到從根本上幫助群眾脫貧。
3.湖南“一家一”助學就業·同心溫暖工程
“一家一”助學就業·同心溫暖工程(以下簡稱“一家一”)以省內優秀職業院校為平臺,以湖南省中華職教社為橋梁,通過向社會各界籌募資金幫助品學兼優的貧困職教學子完成理論學習和實踐,并對優秀畢業生推薦就業。該項目實施過程中秉承溫暖工程項目的宗旨,做到政府與社會相結合,就學與就業相結合,努力集合社會各界力量精準幫扶貧困學子,使他們有能力、有信心做到自我脫貧、自我發展。
項目自實施以來,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截止 2015 年底,在3 年時間內,共有 13 000 余名貧困家庭的子女獲得項目資助,參與該項目的非公企業、社會團體及公益伙伴達到 70 多家[3]。“一家一”為湖南省扶貧攻堅計劃貢獻了強大動力。
4.溫暖工程授漁圓夢
“授漁圓夢”源于溫暖工程,但又區別于溫暖工程。該模式通過一對一精準幫扶,幫助貧困學子完成職業教育,獲得就業技能。所謂“一對一精準幫扶”,即對于不同情況的貧困學子制定不同的方案。方案一為初中階段貧困學子而設計,為其提供“五年成長”(兩年中專學習,三年定崗實習)助學計劃;另一種方案是針對高中階段的貧困學子,為他們提供邊讀書邊就業的機會[4],有針對性地進行幫扶,不放棄、不拋棄任何一個學子。
2015年,授漁圓夢計劃招收200名孤兒、留守兒童和貧困學子,對其進行幫助。“授漁圓夢”如同其名字一樣,給予學生的不僅是“魚”更是“漁”,使他們有就業能力,實現高質量就業,真正實現“幫助一人,脫貧一家”。
(三)職業教育溫暖工程扶貧模式的特點
1.扶貧管理工作公開化
“互聯網+扶貧”作為扶貧新路徑在“2015年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中被提出。職業教育溫暖工程扶貧模式和互聯網相融合,建立了互聯網管理平臺。我們不僅可以通過中華職教社官網了解全國溫暖工程實施情況,還可以查看各省中華職教社官網了解各地區溫暖工程實施的具體情況,也可通過職業院校官網了解學校的詳細情況。任何人都可以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地通過互聯網了解溫暖工程扶貧的實施全過程:項目的理念、幫扶對象的確定、資金的發放、幫扶對象的未來發展等,做到全社會監督、參與。
2.扶貧力量的全面性
中華職教社溫暖工程扶貧模式具有統戰性、教育性和民間性。其一,團結一切社會力量。溫暖工程扶貧模式聯合了無黨派人士、社會企業及愛心人士等社會力量,擴大幫扶力量,如湖南省“一家一”助學就業·同心溫暖工程面向社會各界征集捐款,凝聚社會力量。其二,溫暖工程不同于一般扶貧項目,具有教育性,通過職業教育或者短期培訓給予幫扶對象改變現狀的能力,是“造血式”扶貧,不僅扶智,更是扶志,無論是最初的“雙百計劃”,還是后來的溫暖工程授漁圓夢項目,都是通過培訓和教育進行。其三,項目實施來源于實踐,具有操作性、時效性、民間性。幫扶對象是廣大貧困人員,面對不同群體設計不同方案,做到針對性扶貧。
3.扶貧效果的持續性
阿瑪蒂亞·森認為,貧困在某種程度上是貧困人口能力的缺失,缺少創造自己向往生活的能力[5]。扶貧工作中出現的返貧現象也是能力缺乏的表現。職業教育溫暖工程扶貧模式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為需要幫助者提供教育和技能培訓。
“雙百計劃”通過技能培訓使農民有一定的勞動技能,讓農村勞動力能自主擇業。湖南省“一家一”助學就業·同心溫暖工程就開設各種專業班級,通過職業教育讓學子擁有就業能力。同心·智力支持工程和溫暖工程授漁圓夢工程教授學生技能和方法。可以看出,溫暖工程注重能力扶貧,給予貧困學子就業、創業的能力,是“造血式”扶貧,真正做到了扶貧工作的徹底性。
4.扶貧實踐探索的創新性
職業教育溫暖工程扶貧模式從開始的“雙百計劃”到同心·智力支持工程、湖南“一家一”助學就業·同心溫暖工程、湖北省溫暖工程授漁圓夢計劃等,從最初的職業教育到短期的技能培訓,從一種培養模式到針對性的培養模式,溫暖工程不是一個固定的模式,而是靈活發展變化的。各地區根據溫暖工程理念結合地區特色進行探索實施,在實施過程中也保持了靈活性,發現問題及時修正,把職業教育扶貧作用發揮到極致。
三、對職業教育扶貧工作的政策性建議
(一)加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作用
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扶貧工作圍繞我國主要矛盾進行,而職業教育扶貧工作亦是如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因此,職業教育扶貧工作要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不斷促進職教學子的全面發展。
(二)加快職業教育扶貧機制體制創新
健全貧困學子精準識別與調整機制,加強互聯網與職業教育扶貧工作融合,定期對貧困學子進行核查,按照既定標準及時對貧困學子異動情況進行更新。此外,加強職業教育貧困學子的參與,在幫扶對象選舉、資金管理及發放以及后續管理,職業院校學生都應了解,尊重學生的參與權與知情權。另外,在扶貧資金的管理方面加強公開化,通過各種方式公示扶貧資金的用途,保障扶貧資金在陽光下運行,確保資金使用的準確性和時效性。此外,加強職業教育扶貧工作效果的追蹤,對于在職業教育幫扶下順利就業、家庭脫貧的例子要積極宣傳,擴大社會影響力,增強學子對職業教育扶貧的信心。
(三)加快推進職業教育扶貧法制建設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法制確保了行動的穩定性和制度化,使活動更加公平、規范。我國先后制定了針對少數民族、婦女兒童、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權益保障性法律,但缺少針對貧困地區、扶貧對象保護和支持的法律法規。特別對于歷來受傳統思想影響的職業教育而言,沒有一定的法制規范和支持,在運行中會存在一定的阻力。因此,職業教育扶貧工作迫切需要法律支持。
(四)加大職業教育扶貧經費投入
職業教育扶貧工作經費來源于各方面,不僅有政府幫扶,還集合了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愛心企業、學校等社會力量。但通過訪談和調查發現,職業教育扶貧工作覆蓋面還是存在缺漏。因此,政府要加大扶貧資金的投入,特別是職業教育扶貧資金的投入。此外,政府要督促職業學校的事業性收入要運用于學校發展,確保學校硬件設施的基礎。另外,對于捐款企事業單位以及個人可以抵消一定的所得稅,在某種程度上鼓勵社會力量捐款。
參考文獻:
[1]馬樹超,王伯慶.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翟帆.中華職業教育社溫暖工程實施20周年總結大會舉行[N].中國教育報,2015-12-16(1).
[3]雷明貴.職教扶貧中的階層合作及其制度支持—— 以湖南“一家一·助學就業同心溫暖工程”為例[J].職教論壇,2017(5):36-40.
[4]祝闖.“授漁”把脈貧困家庭對癥下藥治標更治本[N].中國社會報,2015-12-08.
[5]阿馬蒂亞·森.以自由看待發展[M].任賾,于真,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楊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