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茜
摘要:本文就《插圖與書籍設計》課程存在的如課程教學內容扁平、學生實踐內容無銜接、課程時間與課程內容體量匹配失衡等問題進行研究分析,提出雙向交叉教學模塊,這樣能夠提升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融會貫通,在實踐中能夠自主解決綜合性復雜性的問題,建立起多維度的設計思維,提升學生的綜合設計應用能力,為當下高校同類型課程教學中的普遍問題提供一個新的解決思路。
關鍵詞:雙向交叉;教學模塊;插圖;書籍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9)05—0042—02
Abstract :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of Illustration and Book Design, such as flat teaching content, no cohes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content, unbalanced matching of course time and volume of course content, and puts forward two-way Cross-teaching module, which can improv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points, solve the problems of comprehensive complexity independently in practice, and build up more. Dimensional design thinking can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design application ability. It provides a new way to solve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the same typeof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Two way crossover; Teaching module; lustration; Book design
1 研究對象及意義
1.1 教學現狀
《插圖與書籍設計》課程是針對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本科三年級生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課程時間為5周80課時。插圖、書籍設計兩大內容作為平面設計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通過視覺手段傳播信息的重要載體,各高校設計專業均有此方向的課程開設。本課程教學內容分為書籍設計理論系統、插圖設計理論系統以及插圖與書籍的應用案例解析三大部分;實踐操作部分由學生繪制插圖、設計書籍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多方位的設計創意思維,形成將理論概念與創意想法轉化成設計實物的應用實踐能力。
1.2 問題分析
1) 課程教學內容扁平。插圖與書籍設計這兩大內容都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中重要門類。將兩大內容并置在?門課中,容易造成將插圖與書籍設計分割成兩個模塊,以兩段式的授課流程進行,將課程的前半部分劃分為插圖內容,后半部分劃分為書籍設計內容。這樣機械式的授課流程會使教學沒有側重點,學科內容不夠立體化,學生較難將所學融會貫通,形成不了綜合設計能力。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而言,亦不能形成綜合知識的教授,串聯起插圖與書籍設計的綜合問題,造成知識傳授是片面性的、刻板的。
2) 學生實踐內容無銜接。因刻板地將課程劃分為插圖與書籍設計兩大部分,學生對插圖設計與書籍設計的實踐內容分開進行,沒有進行銜接,無法體驗到設計實踐中整體關系的把握,無法形成多維度的設計思維與設計全局觀,也就無法提升綜合設計應用能力。
3) 課程時間與課程內容體量匹配失衡。目前課程的時間為80課時,對于一個課程里面同時出現兩大門門類來說,時間是非常倉促的。將兩大內容并置在一個課程中,課程內容信息量巨大,但課程時間短,想要在課程時間內使學生對知識點全面了解一遍,容易造成兩大模塊內容均以蜻蜓點水式方式略過,沒有輕重主次之分,難以深入細致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1.3 研究意義
交叉教學模塊的實施能夠提升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融會貫通,使學生在實踐中能夠自主解決綜合性復雜性的問題,使學生從課程初期階段就建立起多維度的設計思維,提升學生的綜合設計應用能力。同時涉及高校課程中教學模塊扁平,課程實踐內容無銜接等普遍問題,探討一個新的解決路徑。
2 實踐過程報告
2.1 教學改革目標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模式與流程改革,逐步實現培養擁有全方位的綜合設計能力人才的實踐教學,以實踐、開放、融合為特征的課程建設,課程內容反映最新的設計理念、走在學科前沿的發展需要。培養“自主、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綜合設計素養,切合市場對設計人才的需求,與行業實踐相接軌。
2.2 教學改革理念及思路
本課題立足于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存在的實際操作出現的問題,解決各個實際應用性難點,以更好地優化教學效果。改變以往教學模塊扁平、授課流程的刻板分段式、教學內容之間的分割等狀況,利用教學內容模塊混合,使教學內容連貫立體,使兩個本身獨立的設計門類進行多維度的融合,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接受更加全面。將插圖與書籍設計的實踐內容進行銜接,使學生在設計前期就能夠明確設計方向,在整個設計實踐流程中能夠更加主動把控全局,提升綜合設計能力。兩大教學內容模塊融合之后,教師能靈活分配教學內容與時間,不再刻板遵循分段式的教學流程,學生也能夠更加主動地掌控實踐過程。無論是課堂案例還是實踐操作的案例,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都實現互評互動,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實現多元互動交流,更好的完善教學成果。
2.3 改革方案設計
1) 教學內容設計以雙向交叉為主,將插圖與書籍兩大教學內容模塊進行交叉滲透,使教學內容具有交叉性,貫穿性,立體化。這樣兩大教學模塊中分別需要解決的單一問題有了雙向的特性,形成一個更加全面的整體的問題。
2) 將插圖與書籍設計的實踐內容進行交叉銜接融合,學生從解決單一問題能力跨越到到解決綜合問題能力,建立起主動把控全局的綜合設計能力。
3) 教學內容與時間的配比關系因教學內容交叉融合而得到相應的解決,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2.4 具體實施措施
1) 課程內容應該涵蓋各個維度的關于插圖與書籍設計的實際問題。當將插圖設計作為一個重點教學模塊,圍繞插圖設計的主題內容和風格表現來展開的書籍設計需要同時被涉及到。學生的實踐內容在課程初期會進行插圖繪制,每個學生的插畫風格與語言都是不同的,其某種繪畫風格和語言直接影響其書籍設計的裝幀形式、版式風格等等問題,那么課程初期學生就需要把這些問題因素綜合考慮到自己的設計中。同時教師的教學內容導向和對學生的設計提出的問題,需要更加全面更加有深度與廣度,插圖與書籍設計兩大教學內容建立起雙向完整的體系,這樣就打破了原有的先講解插圖再講解書籍的刻板分段模式,造成遇到的問題太單一化,考慮問題不夠全面化綜合化。將插圖和書籍設計融合成一個主題同一階段來交叉滲透,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2) 打破原有實踐任務成果形式,原先成果為獨立的兩項內容,插圖作業作為一項,書籍設計作業為另一項。改革后插圖以書籍作為設計的載體,書籍以插圖內容作為表現的主題。比如選擇某一插圖設計主題進行實踐,那么書籍設計內容就要為這個插圖主題服務,需要確定合適的書籍裝幀方式、文字與圖形的編排風格、色彩的設計等內容,最終設計輸出為一本以插圖為主要內容的書籍。相當于綜合兩個任務成為一體,插圖設計的實踐內容得到書籍這個媒介支撐,書籍設計的實踐內容又能飽滿立體起來。學生在設計前期就能夠明確設計方向,在整個設計實踐流程中能更加多元化多角度進行設計體驗。
3) 從兩大教學內容模塊中的案例導入的角度來說,教師可以靈活地將插圖與書籍設計的內容作為整體案例同時進行講解,比如以某一類型的插圖作為主題地書籍設計的實際案例解析,又或者是書籍設計中不同類別的插圖設計解析。課程內容導入可以是多方向多角度的,而非單一的去講解插圖或者書籍設計,將書籍設計與插圖視為一個設計整體來進行講解,從案例的啟示下學生在實踐中能夠自主解決綜合性復雜性的問題,從而形成綜合設計能力。
3 實踐成果分析
3.1 實踐成果
通過雙向交叉教學內容模塊,使教學問題更加多方位,教學內容更加豐富立體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接受更加全面,作為以插圖為主題的書籍設計的實踐成果,以作品本身的質量評判來說,比以往以兩個分割的內容輸出的作品更加連貫完整,主題性強,視覺效果更加豐富。書籍裝幀的形式從設計初期就圍繞了插畫主題,插畫亦作為整本書籍的視覺重心,兩者相互呼應,學生的設計能力得到更加全面的提升。就課程展覽效果來看,插圖書籍本身是目前國內比較熱門的策展主題,課程成果展覽的熱門度得到提高。
另外,教師能夠更加靈活分配教學內容與時間,學生也能夠更加主動地掌控實踐過程。無論是課堂案例還是實踐操作的案例,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都實現互評互動,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實現多元互動交流,更好的完善教學成果。
3.2 社會影響
對于國內高校設置了相同的專業課程而言,能夠提供一種新的問題解決思路。對于一個課程里有兩大設計門類的課程設置并不多見,本身這樣的設置會造成學習時間不足,每個門類蜻蜓點水過一遍。但反向思考下,這樣設置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有完備的知識儲備和靈活的應變能力,對學生而言需要提升處理復雜事情的能力以及綜合設計能力。目前國內對于設計基礎課程三大構成這個課程進行了整合,將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這三個課程不再獨立開設,而是綜合成一門課程,學生可以在這一門課里將三大內容融合貫通,知識容易影響滲透。這就類似將插畫與書籍設計結合,雖有弊端,但相對的好處在于對目前學生學習的目標更明確化,能充分調動其積極性,提高解決復雜問題情境的能力,形成設計全局掌控力。對教師而言,要求教師擁有多方位的知識儲備,更提高了教師對時下設計趨勢和學科前沿的掌握能力,也契合當下對于“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要求。
目前國內插畫設計是比較熱廣]的領域,以插畫作為主題的策展和賽事更是層出不窮,比如白金創意,靳埭強設計獎,嗨品牌等國內較為知名的設計賽事,再者每年的博洛尼亞插畫世界巡展展示出當下插畫藝術的先鋒性與前沿性,對插畫藝術在世界范圍內的受眾認知和影響逐步擴大。插圖與書籍結合可以說是和將插畫設計形成一個書籍的整體,不論是展覽視覺效果,或者是參加設計類比賽,都將是一種完整而豐富的視覺形式。
參考文獻
[1]姬燦,高瑞敏.實驗課程教學改革探索——以《書籍裝幀設計》課程為例[J].工業設計,2018,9.
[2]張育維.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插圖教學的探索與研究[J].大眾文藝,2016,2.
[3]江芳.教育研究與實踐[M].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7,01.
[4]呂敬人.書籍設計:書藝問道[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10.
[5]中國出版協會裝幀藝術工作委員會.書籍設計[M].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