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書婷 劉凡鈺 李忠霞 張萌 劉絮
摘 要:現代社會金融作為經濟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個體而言,在經濟生活中扮演著特別的角色。而大學生是最有消費潛力和創造能力的群體,對其金融素養的培養不容忽視。據大學生網貸消費和金融素養現狀的調研發現大學生缺乏一定的金融知識,金融素養不高。針對不同類型的高校要采取相適應的方案,提高金融教育的水平,運用各種渠道提升大學生的金融素養。
關鍵詞:大學生;金融素養;高校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428(2019)04-0180-02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大學生這樣的消費群體面臨著更多的機遇與風險。數據顯示,在近年來的高等教育中,金融一直是熱門專業,說明年輕一代擁有對金融行業求知的愿望,但大學生仍然缺乏風險防范意識和相關金融法律知識。本文探求培養大學生金融素養的設計方案,旨在希望通過高校改革,挖掘更多渠道,在滿足大學生對于金融知識渴求的同時,保證大學生掌握基礎的金融知識,能夠判斷風險、權衡利弊、提高金融素養;了解黨和國家的政策指向、堅定信念、做出恰當的金融行為。
一、? 對“金融素養”的定義
到目前為止,對“金融素養”還沒有明確的定義。研究人員在不同的領域曾用不同的方式為金融素養下定義,一般有如下幾種情況:
1.? 早期不少學者將金融素養等同于金融知識,衡量金融素養的高低就是要考察消費者對金融基本知識點的了解與掌握。
2. 后來,金融素養成為包括金融知識,金融能力(即處理各種金融事務時做出決策的能力)的綜合性概念。Huston對金融素養做出如下定義:金融素養是指人們所擁有的為其一生金融福祉而有效管理其金融資源的知識和能力。
3.? 有學者認為金融素養就是消費者通過親身經歷將金融知識內化于行而獲得,金融素養良好的消費者能夠評估新的復雜的金融工具并在選擇金融工具上做出正確決策。這段定義將金融素養融合了金融知識、金融能力,以及金融經驗。
4. 更有人將金融素養的概念進一步延展,不僅包括消費者在金融知識、行為、技能、態度等方面展現出來的能力,還包括消費者獲取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機會,在最大程度上獲得個人的金融福利。
二、? 大學生金融素養現狀及分析
對南京地區共八所院校的在校生發放調查問卷和進行訪談,為設計大學生提升金融素養的方案提供現實基礎。問卷共計842份,有效樣本為840份,有效率為99.7%。研究對象主要為本科生,也包含部分研究生。調研的南京高校分為三類:財經類院校、理工醫藥類院校以及綜合類院校。問卷第一部分涉及樣本個人信息以及網貸消費情況,問卷的第二部分對大學生的金融素養水平進行測度與分析,通過金融知識題目的得分來衡量金融知識水平,涉及考察儲蓄知識、信貸知識、投資知識等,綜合考察了受訪者金融知識、金融態度、金融能力和風險意識四個方面的素質。
(一)大學生金融知識水平不容樂觀
調查發現,三類院校學生的總體金融知識測評平均得分僅為54.45分,其中財經類院校平均得分最高,為65.63分,遠高于綜合類院校的54.42分以及理工醫藥類院校的38.19分。大學生普遍都認為自己缺乏金融知識,渴望能獲得專業的培訓指導,尤其是股票基金投資、互聯網金融方面的知識。調研中發現很多非財經類院校學生面對金融知識問題時,直接選擇放棄回答。這表明非財經類院校學生金融知識的匱乏,對金融的關注度不高。
(二)大學生金融態度較為端正
調查發現,91%的大學生認為金融教育是很重要的,94%的大學生認為學校有必要對大學生進行金融知識教育。這說明大學生在主觀上是很重視金融知識教育的,他們也希望提升自我的金融素養。同時90%以上的大學生都具備理性的消費觀念,不會因為攀比和沖動而去借貸消費。總體上來說,目前大學生消費觀念較為理性,對金融教育的重要性也有一定的認同。
(三)高校教育在金融素養教育中存在缺失
通過調查發現,對于金融知識測評,三類院校就其平均得分的差異也可以反映出不同類型院校對學生金融素養的要求和注重程度不一,財經類院校較綜合類院校和理工醫藥類院校更為重視對學生金融素養的培養。然而,現代社會金融無處不在,大學生網貸消費趨勢增強,提升大學生金融素養不應成為高校教育弱化甚至回避的問題。金融教育完全依賴家庭顯然是無法實現的,所以高校教育十分重要。在與被訪者交流過程中發現,非財經類相關專業的學生在日常的校園生活中幾乎接觸不到專業的金融知識,同時學校開設的一些選修課也會隨著時間推移慢慢耗盡最初的興趣。調查發現除了開設課程,大學生更希望學校能組織一些實習實踐活動,以更具實用性的方式來提升金融素養。因此,高校在培養大學生金融素養的途徑方面需要積極探究,以此更好發揮其作用。
(四)在培養金融素養方面,家庭教育缺失嚴重
調查表明,只有不到15%的父母會經常對孩子進行金融知識方面的教育,有21%的學生認為父母也不了解金融知識,有22%的父母不會對孩子進行相關方面的教育。通過對數據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父母經常對其進行金融知識教育的大學生得分與其他大學生存在顯著差異。父母經常對其進行金融知識方面交流教育的大學生的金融知識測評得分明顯高于其他群體,而調查表明剩下的三類群體(他們也不了解、沒有、偶爾)的得分則不具有顯著差異。但是在中國傳統教育體系中,父母對孩子進行金融素養教育這一意識比較薄弱,再加上父母自身知識水平及所在行業等因素的影響,金融素養的提升無法依賴于家庭教育。
三、 培養大學生金融素養的設計方案
(一)高校加大宣傳教育與合作
1. 普遍強調大學生獨立理財的意識,增強其金融風險防范意識
對于資金的管理,首先確定生活費等其他資金進行合理的安排及計劃。每月初算出現有的全部資金,并做好錢款的用處說明。對每一項開支或收入開源節流,避免因沖動消費導致懊悔。其次,學會記賬。目前有很多手機App有記賬的功能,符合學生的習慣和需求。將每一項開支和收入記錄下來,在一個固定的時間段后進行清算和總結。最后,就是不要讓賬戶上的錢“睡大覺”。不僅是金融經濟類專業的學生,當代大學生都應學會理財,怎樣能獲得既安全又穩健的收益,是大學生應學會最重要的一點。不妨先從小錢著眼積累投資經驗,熟能生巧這樣才有發展的空間。而投資過程必須堅定風險防范的意識。如今線上交流和新媒體運用頻繁,關于“校園貸”、網貸詐騙、高利貸的消息和防范經驗也可以通過校園微信公眾號或微博滲透進大學生的生活中,使其意識到金融風險就在身邊,而不會盲目借貸或投資,陷入騙局。
2. 財經類高校加強重視培養大學生金融素養方面的能力及經驗
第一,高校應著眼于理論與現實的結合,自上而下促進學生轉變對金融的看法及想法,適當運用校內宣傳教育欄,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相關時政新聞和金融的運用。第二,高校可以鼓勵各學院或學生組織舉辦提高學生金融素養的知識競賽或實務操作比賽等,設立獎狀獎品,以此吸引同學們參加并從中學得相應的知識。第三,高校可以鼓勵金融性社團的建立與發展,為此類社團爭取充足的活動基金,可以從校內外聘請指導老師進行培訓或知識講座,使學生耳濡目染認識到金融素養的重要性。通過調研了解到目前與職前教育、職業規劃相關的活動更具吸引力,大學生認為其更助于未來就業,所以更傾向在實踐中運用知識。高校可以利用校友或相關機構在社會范圍內尋求與金融機構和企業的合作支持,推薦實習生開展實習或課題研究等形式的實踐,在企業開放日進行參觀交流活動,使大學生更能將金融知識靈活應用于實際。
3. 非財經類高校提高對大學生的金融教育水平。根據南京各類型高校的調查問卷可以看出,財經類高校學生的金融素養明顯高于綜合類非財經專業的學生,他們對于自己生活費等資金的規劃也較為有遠瞻性并更合理。這得益于學校基礎課程的學習和高校整體金融氛圍的培養。針對綜合類及理工類高校應注意對校園金融氛圍的適當培養,在不妨礙本校主要專業學術風氣的前提下,首先可設置經濟學基礎、金融學基礎、會計學基礎等基本學科課程作為選修課。一方面可以拓寬大學生的視野,了解財經類基礎知識;另一方面使大學生廣泛樹立金融理念,提高金融素養。其次,高校可以利用自身優勢,促進院校間的學術交流,吸引金融方面有造詣有經驗的老師來校訪問進行學術講座及指導,并宣傳金融知識講座,吸引同學們去了解學習。也可以將金融與互聯網相結合,通過設置線上的學習課程讓學生們在線學習財經知識,獲得最新鮮的財經市場信息,使同學們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金融素養的培養和提高,拓寬交流信息的渠道與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和推動高校信息化的發展。
(二)加強家庭對孩子金融素養的教育功能
培養大學生金融素養必不可少的就是加強家庭對孩子金融素養的教育功能,家長首先自身要樹立正確的金融意識,提高自身的風險意識、金融素養,并且加強與子女的交流以便于了解子女對金融的認知,有意識、有計劃地對子女進行金融教育,從而扮演好子女在金融行為與金融態度方面的引導者這一角色。父母應該有意識地讓孩子多參與一些日常經濟問題的討論,引導孩子對生活中的金融現象和時政進行思考,讓孩子提出自己對于金融問題的看法而不是一味讓孩子學會“節省”。
四、 結語
社會的經濟建設工作需要大學生這股新鮮血液的注入,而大學生金融素養的高低影響著自身對于社會經濟建設所能貢獻的能力,培養并提升大學生的金融素養是高校的任務之一。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培養大學生的金融素養還需要各方努力,為其健康的金融生活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帆.金融素養測度研究[A].云南財經大學,2015(2).
[2]劉國強.我國消費者金融素養現狀研究——基于2017年消費者金融素養問卷調查[J].金融研究,2018(3).
[3]姚秋紅,金倩,朱娟.大學生金融素養的提升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8(22).
[4]劉丹,朱濤,李蘇南.大學生金融行為與金融態度研究——基于家庭教育的視角[J].教育學術月刊,2015(6).
[5]劉亞敏.大學生網貸背景下金融素養教育途徑探析[J].財經管理,2017(14).
[6]胡振,臧日紅.金融素養對家庭理財規劃影響研究——中國城鎮家庭的微觀證據[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