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福壽 石曉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學校和教師越來越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生活在現代化社會的小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科學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進程。小學科學就承擔了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責任。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有著學習科學知識的潛力。但在實際教學中,有很多主客觀因素影響著小學科學課程有效教學的實施和發展。要想提高科學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就必須明確這些影響因素,尋求解決的方案。
關鍵詞:小學科學;有效教學;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7-003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7.025
科學素質的培養是一個漫長而又艱難的過程。教師只有運用科學思維和方法為學生講解科學知識,才能夠培養學生樹立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態度。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學校是沒有專職的科學教師的。并且很多教師缺乏科學專業知識,往往會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科學素養和探究能力的培養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很多學校和教師都不注重科學課程的開展,科學教育幾乎被邊緣化。這樣的形式,非常不利于有效課堂的開展。為了找到正確的解決策略,構建有效的科學課堂,現結合我的實踐經驗,對于小學科學課程有效教學實施的影響因素進行以下幾點分析和探究。
一、課程本身特點
有效課堂的實施來自于切實可行的課程方案。好的教學方案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邏輯性,同時,教學的理念、目的和手段要符合當地或具體學校的實際情況。小學科學是一個專業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但是,現在小學科學實際教學的情況是缺少專業教師,大部分學校是語文教師或數學教師兼任科學課。由于科學課的專業性較強,教師掌握的科學知識不系統,教師本身不具備專業的素養,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和有效課堂的創建就只能是空談。
科學教育的著眼點不僅僅是科學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實踐能力和科學素養。并且,小學科學教學內容中有很多需要實驗才能夠掌握和理解的知識。但是大部分學校的實驗場所都是很受限制的。雖然國家推行了教育均衡發展,可農村小學大多利用教室改造了科學實驗室,實驗設備不夠齊全,實驗開出率不高,這就導致有很多科學概念學生無法從本質和根源上理解和把握,自然會影響科學課堂的效率和效果。
比如在《水和食用油的比較》的教學過程中,要想讓學生正確認識水和食用油,就要從顏色、氣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狀、重量等方面,為學生分析和講解,但是,由于教師專業性的不足和實驗器材的不足,這個實驗是無法進行的,學生只能通過課本內容進行學習,自然無法深層次地掌握兩者的區別。可見,實驗器材和教師專業素養的不足嚴重阻礙了小學科學課程有效課堂的發展和實施。
二、學校內部因素
教師和學生作為科學課程的主體,也會對課堂的有效性產生巨大的影響。教師作為課程的實施者和設計者,對于有效課程實施的成敗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教師只有充分理解課程方案,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才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提高課堂的效率和效果。并且,只有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加強教師專業能力的培養,才能夠完成有效課堂的創建。但是,由于教師隊伍短缺,大部分教師都忙于上課,缺少集中培訓的機會,這就導致教師的專業水準一直無法提高。而且,大部分教師對小學科學課的重視程度不高,在教師心目中沒有把科學課和語數外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備課不扎實,實驗操作不規范。這些因素嚴重限制了小學科學課堂的有效發展。
三、學校外部因素
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性,不僅受到課程本身和學校內部因素的影響,還會受到家庭、社會和科技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對于小學生來說,家長對于科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水平。家長掌握的知識越廣泛,學生的科學能力就越強,科學課程的有效實施程度越高。同時,現代科技的發展也對科學課堂的創建有著很強的影響,學生能夠通過現代化的手段,掌握和理解科學知識。也就是說,科技發展越快,學生科學能力越強。
比如在《花、果實和種子》的教學過程中,可為學生布置預習作業:分析花、果實和種子的關系,了解雌蕊和雄蕊的相關知識。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很多學生的預習效果都不是很好,經過了解才發現,學生說自己的爸爸媽媽也不知道怎么解答這些問題,單純地靠學生的力量,要想完成預習作業是不可能的,這就影響了教學效率和教學進程。可見,家庭也是影響有效課堂的實現的重要因素之一。
總之,要想完成科學課程的有效課堂的創建,就必須從現實情況出發,分析影響小學科學課程有效教學實施的因素。教師要積極轉變自身的觀念,尋求有效課堂的創建模式,為學生構建豐富多彩的科學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王麗梅.小學科學課程有效教學存在問題及策略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7.
[2]孫爽.小學科學有效教學現狀調查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4.
[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何福壽(1982.9— ),男,漢族,甘肅莊浪人,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科學教學。
石曉(1985.02— ),女,漢族,甘肅莊浪人,中小學二級,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