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蓮
摘 要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續,起著鞏固與發展的作用。作業設計的形式、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對學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實施新課程背景下,數學作業設計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去精心設計,從而有效的鞏固課堂所學知識。
關鍵詞 小學數學 作業設計 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A
實施新課程以來,我們小學數學的課堂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但在作業設計方面,我們許多教師往往過多地依賴教科書,迷信習題集,對作業的設計認識不足,作業設計不科學,這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而且制約了學習的靈活性,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設計出新穎、有趣、開放的新型數學作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應引起我們數學教師的重視。下面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就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改革趨勢淺談下自己的一些體會。
1指導理念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作業是課程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的延伸、繼續和必要補充,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進行學習最基本、最經常的活動形式,是學生獲取、鞏固、應用知識的一種手段,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徑。
2現狀分析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深入實施,大多數教師都比較重視課堂教學的革新。然而,對如何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設計新型的數學作業,利用數學作業來發展學生卻關注得并不多 。作業布置的現狀,主要表現為三多三少:一是例題仿做的題目多,綜合創新的題目少,致使學生應付式完成,不求甚解;二是單純計算的題目多,應用表達的題目少,作業內容乏味重復,學生態度消極;三是要求獨立完成的題目多,關注合作互動的題目少,忽視了學生合作交流的需要,使部分學困生對作業產生恐懼心理。學生這些不正常的作業心理直接影響著作業的質量和效果,阻礙學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展。
3改革趨向
突破傳統,改變現狀,樹立正確的作業觀,創新作業方式,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利用作業發展學生是新課程理念下作業改革的趨勢。作業的內容、形式和評價是數學作業改革的三大方面。
3.1內容由單一走向綜合
在傳統教學中,作業內容單一,基本上是大量的書面作業,學生機械訓練,對作業缺乏興趣。《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基于以上的教學理念,教師要把作業練習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層面和生活經驗之上,多設計一些富有生活情趣、動手動腦、學以致用的數學問題,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習空間,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2形式由封閉走向開放
泰戈爾曾經說過:“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規定好的河道里。”過去那種由教師包辦、學生只要一張紙一支筆的作業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在新理念指導下,教師的作業設計應不拘泥于傳統的書面作業的形式,可以是口頭形式的,也可以是操作演示形式的,還可以展示創作成果等等。為此,在設計作業時,要將現實性和挑戰性相結合,設計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為目的的開放性作業,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積極主動地思考。
3.3評價由片面走向全面
教學是一門藝術,作業評價同樣也是一門藝術,評價往往會產生潛移默化的激勵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作業評價不能只是給學生一個分數,一個等級,而是集中體現在給學生的那些期待性的評價中。過去是單一片面的傳統符號法,用紅筆打“√”或“住貝焐肆搜淖宰鸚模焐肆搜難盎裕釋暗男睦硎且吶嘀駁模荒芤還髯喲蛩潰耍Ω謀淦蘭鄯絞劍岷涎髯緣奶氐悖剎捎帽硌錮嗥烙鍥蘭邸⒓だ嗥烙鍥蘭酆鴕祭嗥烙鍥蘭邸?除此以外,還可以運用等級制評語對學生的作業加以評價,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而且也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4作業的設計
新理念下,數學作業的設計既要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更要注重學生思維和能力的發展,既要創新又要保證其科學有效,使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體驗快樂,形成能力,學會合作,體驗自主。
4.1設計趣味性作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
新課程標準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為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要擺脫機械重復的、枯燥乏味的、繁瑣的死記硬背、無思維價值的練習。作業題型要做到“活”一點、“新”一點、“趣”一點、“奇”一點,通過多種渠道,把豐富知識、訓練和發展創造性思維寓于趣味之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生動有趣的作業內容取代重復呆板的機械練習,以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使之產生一種內部的需求感,自覺主動完成作業。
4.2設計生活性作業,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作業內容是否新鮮、有趣,很大程度上就能吸引學生對作業是否敢興趣,。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盡可能地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尋找知識的生活原型,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而來自于生活實踐中的數學作業,則是一個很好的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無處不在的方法,特別能激起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基礎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習慣不同、興趣不同的個體。所以,面對全體,就要考慮每個層面的學生,進行分層練習。我們針對學生差異,將作業設計成難易有別的A、B、C等組別,為學生提供充滿趣味的、形式多樣的“自選超市”式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一組。基礎差的學生可以選擇做一些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學有余力的可以做難度較大的練習。這樣設計練習能使每個學生通過不同度、不同量的作業練習在原有的基礎上各有收獲,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4.3設計開放性作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作業給學生,要求他們多角度、多因果、多方位、多渠道地解決問題,那么無疑可以調動學生追求成功的潛在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注重課堂練習和作業設計開放性,能讓學生展開想象和創新的翅膀,把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揭示出來,既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動機,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知識運用也更靈活,更有創意,同時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造才能。
4.4設計自主性、合作性作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開發自主性、合作性作業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注重探究內容的開放和整合,強調過程的合作和實踐,為學生達到學習目的提供了問題情境和活動方式,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增強數學素養,塑造健全人格。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因事而異,因時而異,因人而異,精心設計合理有效的數學作業。讓數學作業真正成為學生增加知識,增長才干,豐富生活的向導,就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學習空間,并能真正減輕了孩子的課業負擔,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發展他們的個性,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和素質,為新課標下的數學學習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總之,數學作業的內容應是豐富多彩的,形式應是多種多樣的,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知識并形成綜合能力,才能使數學作業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