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利 姚永萍 周菊 雷詩云 林琴 張先庚
【摘要】近年來,伴隨高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的現狀和經驗做法進行梳理和分析,從而為新建高職院校迎評促建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高職院校? 人才培養工作評估? 迎評促建? 策略
【基金項目】四川護理職業學院教改課題(編號:2017JGZ02);四川省教育廳教育體制機制改革試點項目(編號:G5-24)。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5-0248-02
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成為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內在驅動力。近年來,我國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為社會經濟快速增長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撐和保障。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 號)文件的出臺,旨在促進高職院校加強內涵建設、深化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完善教育行政部門對高職院校的宏觀管理,逐步形成以學校為核心、教育行政部門為引導、社會參與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持續、穩定、健康發展[1]。為貫徹落實(教高〔2006〕16 號)文件精神,自2008年起,教育部啟動了新一輪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2-3]。
1.國內外高等教育評估概況
1.1 國外高等教育評估概況
高職教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后,西方國家均將發展的目光放在了高職教育的質量上,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采用強有力的措施保證高職教育質量,其高職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不僅包含對學校辦學水平即辦學質量的信息搜素體制還包含質量監控體制,質量保障體制相對較為完善。現代高職教育評估,最早追溯于20世紀初期美國開展的教育鑒定,之后相繼影響到德國、新西蘭、澳大利亞、日本等國,西方發達國家的高職教育評估在制度、方法、理論和實踐等方面均積累了豐富經驗,為我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提供了經驗借鑒。
1.1.1美國高職院校教育評估? 由于美國是教育評估的發源地,目前評估機制較為完備,評估在高職院校的建設與發展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美國教育質量監控的中心機制為認證制度,包括地方性認證和專業性認證,其中地方性認證機構承擔了美國院校的大部分認證工作,這些認證機構為私立的、社會性的,不存在政府行政干預的問題。通過認證制度保障教育質量的評估方式,可有效提高學校的信譽度和認知度[4]。與國內不同的是,美國絕大多數高職院校是自愿接受各種專業機構的評估,而不是出于政府的要求,高職院校以其良好的評估結果獲取社會公眾的信任,獲得更多的政府撥款和社會捐贈,從而為學校謀求更好的發展前景,由此可見,在美國,高職教育的高度市場化是其參與評估的真正動力[5-6]。
1.1.2 德國高職院校教育評估? 德國的職業教育不僅起步較早,而且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其高職教育質量評估工作由政府設立的質量考評會來承擔,負責制定教育評估體系,評估體系包括評估指標、評估原則和評估標準等,并對高職類院校進行教育質量評估,評估人員深入高職院校,本著公平、公正的態度進行教育教學工作評估,能較好地保障高職教育教學質量。除此之外,在德國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中行業協會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德國法律規定,每一個行業協會都必須有一個職業教育委員會。主要承擔對企業培訓資格的認定,其中包括培訓場地、設備等一些基礎性的問題以及相關培訓知識等一些軟實力的審核,還承擔監督和咨詢的工作[4]。
1.1.3 新西蘭高職院校教育評估? 新西蘭高職院校的教學工作評估,落實到了學校、院系級教學計劃、各教學單位和教師個人層面,注重對教學、課程學位的檢查與評估,定期檢查所有課程的范圍、結構、目標、授課方式及考核方式等。在教學質量監控過程中,雖然評估標準是由高職院校的職業指導中心或培訓與發展中心負責制定,但對基層教學單位和教師個人給予了充分尊重,可根據需要選擇設計評估指標,體現了新西蘭高職院校教學工作評估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7-8]。
1.2 國內高等教育評估概況
我國的高職教育發展相對較晚,故高職教育質量保障體制的建設相對西方發達國家較不成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教育部自2004年頒布《關于全面開展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的通知》(教高[2004]16號),標志著第一輪水平評估的正式啟動。2006年,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為了加強高職院校內涵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2008年4月,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印發<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號),正式提出以內涵建設為核心的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本輪評估以引導高職院校按照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進行改革與建設為目的。至此,標志著我國高等職業院校評估工作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9-12]。
2.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做法及策略
2.1 健全機構,加強領導
2.1.1 成立迎評工作專項機構,加強領導? 結合高職院校實際情況,成立由黨委書記、院長任組長的評建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評估工作的領導,確保評建工作的統一領導、組織、指揮和協調。根據任務分解情況適時設置專項工作小組,明確分工和職責,確保辦事效率與效能。把評建工作落實到人才培養的每一個環節,體現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具體實踐中。
2.1.2 明確職責,落實任務,建立部門分工責任制? ?根據評估指標體系內涵,制定各部門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的任務分工,明確各部門的評建任務分工和工作職責,由部門第一負責人負責組織落實并完成好評建工作任務。組織全體教職工認真學習相關文件精神,深刻領會和把握精神內涵,不斷轉變觀念,對照評估指標體系尋找差距,加強整改,切實增強全體教職工的主人翁意識[12]。
2.2 認真學習,明確迎評工作指導思想、目標和進度安排
高職院校通過深刻領會文件精神,明確迎評促建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確定各階段工作進度安排,系統制定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實施方案。經校內外專家和各部門充分論證后,對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實施方案進行完善并具體落實。
2.3建立并使用好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平臺
建立并使用好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平臺是搞好評建工作的關鍵環節之一[13]。高職院校應指定專人,負責平臺的管理和維護,保證數據的源頭生成及信息采集的真實性、可靠性和準確性,確保信息填報與評估指標體系的一致性、關聯性和佐證性。高職院校可圍繞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要素,對照狀態數據采集平臺進行系統分析,找出學院人才培養的薄弱環節和瓶頸問題,針對問題分析原因,制定針對性措施加強改革,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2.4以評促建,全面深入推進內涵建設,有序開展迎評促建各項工作
2.4.1 確立正確的辦學指導思想,凝練學院辦學特色? 全面總結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教學改革的成功做法和經驗;積極探索在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求方面所實施的改革與創新,找準定位,理清發展思路、發展目標、培養模式和服務方向,凝練出符合學校實際、服務地方發展、具有鮮明特點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
2.4.2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文獻檢索發現,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存在師資隊伍建設的瓶頸問題,但師資隊伍建設又是狀態數據平臺和評估專家現場考察的重要內容。高職院校應以評估為契機,分析制約師資隊伍建設的關鍵因素,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認真梳理在師德師風、“雙師型”教師、專業帶頭人、青年骨干教師培養、教學團隊和校外兼職教師方面的建設情況,總結成功經驗和存在問題,理清師資隊伍建設基本要求、總體思路和保障措施,合理制定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加強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和職業能力培養,建立一支專兼職教師結構合理、實踐水平高的“雙師型”教學團隊[12]。
2.4.3加強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 專業建設直接影響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是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的考察重點,也是高職院校辦出水平和辦出特色的集中體現[13]。因此,結合學校的辦學理念,制定并落實好專業發展規劃,做好專業剖析報告,全面梳理和總結學校在專業建設特別是重點專業建設中積累的成功經驗,凝練出特色和優勢對人才培養工作評估非常重要。課程建設要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組織與安排教學內容,開展教學方式方法改革,重點要體現以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的課程體系以及職業資格標準是否納入課程體系。此外,深入推進校企合作開發課程和教材也是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
2.4.4 加強管理創新,建立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 高職院校要健全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能深入探索院系兩級教學管理模式,充分調動系部的管理主動性。此外,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的建立對教學質量保障至關重要。監控體系的建立除了健全制度,規范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還需做到全過程監控,關注學生、教師各方面信息的反饋,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12]。
2.4.5 加強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檔案建設? 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檔案是實施評估的重要憑證,是二十字評估方針的真實記錄,在迎評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檔案管理,通過觀摩學習和培訓宣傳,強化檔案管理意識;明確要求,確定檔案收集范圍和具體內容;統一規范,確保檔案材料規范化;在檔案管理過程中運用網絡優勢,實現資源共享,服務學院的各項工作[14]。
總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既有利于學校樹立新的教育理念,端正辦學思想,明確辦學定位,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又有利于規范辦學行為,改善教學管理,推進依法辦學,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高職院校應以此為契機,堅持“迎評促建、迎評促管、迎評促改、評建結合、重在建設”的評估方針,加快自身建設,以提高質量為核心,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高等職業院校。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關于印發《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 號).
[2]王成芳.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十年回顧與展望[J].江蘇教育,2014(12):26-29.
[3]嚴萍.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的反思與改進——基于安徽省兩輪高職評估大數據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6(37):30-34.
[4]吳文聰.陜西高職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3.
[5]康瑋.中美高等教育質量評估體系比較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0(4):23-24.
[6]林小城.泉州民辦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研究[D].泉州:華僑大學,2015.
[7]于寒瀟.遼寧省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現狀及對策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2.
[8]趙菊珊.新西蘭重點大學教師教學質量評估實踐及其啟示[J].中國高教研究,2007(5):31-33.
[9]謝煒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制度的發展軌跡與策略研究——以廣東省為例[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37-40.
[10]譚凱.關于高等職業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探析[J].科技展望,2015(28):295.
[11]王益蘭,曹伏明.以項目制推動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的迎評工作初探——以長沙衛生職業學院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15(16):27-28.
[12]肖毅.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評估問題及對策研究——基于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的視角[J].職業教育研究,2015(2):38-41.
[13]萬德年.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工作評估的設計[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4):79-81.
[14]葛春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與檔案工作關系研究[J].辦公室業務,2018(6):180,186.
作者簡介:
梁小利(1983-),女,講師,碩士研究生,從事高等護理教育及教學管理。
張先庚(1969-),女,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高等護理教育、教學管理及臨床護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