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杰
【摘 要】 山西票號是清末山西人經營的主營貨幣匯兌業務,兼營存放款業務的私營金融機構。從第一家票號日升昌的誕生到后來被現代銀行業的取代,山西票號興盛了近一個世紀,然而它的消失又是非常迅速的。文章以山西票號的興衰為研究對象,首先從地理位置、經濟、政治、文化等角度對其興起原因進行了研究,然后又探究了衰敗的原因,最后整合了前文內容,希望以史為鑒,提出一些對當今金融機構的啟示。
【關鍵詞】 山西票號 興衰 啟示
一、引言
商業已經成為當今經濟社會的主題,而位居中國十大商幫之首的晉商以其近五百年的光輝歷史在中國商業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縱覽近 20 年來的晉商研究,絕大多數專家學者都將目光和方向主要集中在了對晉商的興衰原因、經營管理之道、金融貿易運行規律、研究方法及晉商文化的研究之上,雖然做出了很多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可謂成績斐然,但缺少統一的整理和歸納。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礎上進行整合,探討了山西票號的興衰過程及啟示。
二、山西票號興起原因探究
(一)地理及自然條件。山西居天下之中,是溝通四方貿易的要沖,又與帝都長安、開封、北京相鄰,王者之都,是高消費的城市。山西地接邊塞,為歷代與塞外民族通商的橋梁。因此,山西所處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條件十分適合經商。
(二)商品經濟的發展。晉商商號遍布全國各地,多數從事長途販運,商品流轉和資本周轉慢、墊支資本大,現銀運輸存在風險、成本高,出于資金調撥和結算的需要,票號應運而生。著名票號日升昌的前身是“西裕成”顏料行,其規模較大并在多個重要城市設有分莊,不少在外的山西生意人想要捎錢回家,但由于鏢局運送現銀成本高、風險大且容易丟失,他們便依托“西裕成”進行異地付錢本地取款,雷履泰看到其中商機,最終“西裕成”轉型成為經營匯兌業務的“日升昌”。
(三)與封建政權力量相結合。晉商在其興起與發展的過程中特別注重與封建政權力量相結合,清王朝許多大規模的軍事活動都得力于晉商的贊助。1720 年西北準噶爾叛亂,清政府調集重兵征剿,當時因路途遙遠,運輸糧草成為最突出的問題。晉商得知后積極地隨軍進剿,代運軍糧。此外,晉商的票號還為清政府匯解京餉和軍協各餉,解繳稅款,為政府籌措匯兌款項,承匯商款,還本付息等。可見,晉商與封建政權有密切的關系,這就為晉商的崛起奠定了政治基礎。
(四)誠信義利的晉商文化。晉商主張“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反對采取卑劣手段騙取錢財。很多晉商不惜折本虧賠,也要保證信譽,以至于各地百姓購買晉商的商品,只認商標,不還價格。他們的經營準則: “平則人易信,信則公道著,到處樹根基,無往而不利。”以此準則約束自身,以做 “善賈”“良賈”為榮,并將嚴守信譽作為商業道德,代代相傳。這就為山西票號的崛起奠定了文化基礎。
三、山西票號的衰敗原因探究
山西票號衰敗的原因有很多,從內部管理到外部環境可分為以下七條。
(一)票號牽涉政治過多,對官方與官員資金依賴很深。票號一面大量吸收清政府的利息很低的公款和官員的私款,甚至淪為官員儲蓄贓款的機構,另外又高利放貸,坐收巨利。其“認票不認人”的匯兌制度為“本票”淪為行賄工具大開方便之門,這些都使得票號業與清政府牢牢捆綁在一起,無形間削弱了對政治風險的抵御能力,也使得票號在金融創新上畫地為牢,錯失了近代金融轉型的契機。
(二)時局動蕩造成正常業務被迫停止,資金鏈發生斷裂。清朝末期國家面臨內憂外患,戰亂紛飛使中國經濟無從發展,票號經營出現困難,另外由于戰爭、財政賠款以及軍費支出壓力造成銀根收緊,使得社會出現“錢荒,讓票號經營雪上加霜。
(三)地利喪失。公元 1840 年鴉片戰爭后,各港口口岸陸續開放,各強國投入了大量商業資本和工業資本,途徑山西的貨物被更多的道路路線所分流,山西自古以來交通要塞的位置被嚴重削弱。
(四)屢次爆發的金融風潮。晚清屢次爆發金融風潮,外國銀行開始控制中國的金融市場,利用錢莊銀根不足的情況,不接受錢莊莊票,強行收回錢莊欠款,促使錢莊紛紛倒閉,資金運轉堵塞,票號的業務受到影響。
(五)嚴密內部組織導致自閉。票號一直以來實行嚴密的內部組織,內部等級森嚴,剝削嚴重。70% 的學徒雖然做著強度很大的工作卻沒有工資,而票號東家則占有大部分的經濟利益,紙醉金迷,不務正業。這種不公平的自閉的系統制度必然帶來票號的衰亡。
(六)目光受限。票號固步自封,雖然曾多次被政府或者官員招募籌辦組建現代銀行,但均遭拒絕,錯過了發展成股份制銀行的機會,票號的管理人員泥古守舊、各懷私心,對有限責任的銀行制缺乏了解,其窖藏白銀而不是向產業投資,盈利模式匱乏。
(七)內部不和,各家票號各自為政。山西各家票號各自為政,沒有向心力,無法聯合形成競爭力強、抗風險能力強的金融集團,就無法與國外銀行和后起銀行抗衡。更何況,各家票號顧及自身的利益得失,不但不與其他票號合作,還將其他票號作為有力的競爭對手,這也加速了票號的倒閉。
四、對當今金融機構的啟示
(一)金融機構應理順與政府的關系。山西票號的發展與政府聯系過于密切,過度依賴政府, 因此經常受到政治環境和因素的影響。當今的金融機構應吸取教訓,理順與政府的關系,跟隨國家的發展戰略,也應有自己的經營管理策略,提高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
(二)金融機構應跟隨時代發展進步。山西票號作為傳統金融業的重要代表, 由于發展的滯后性不能適應時代變化和市場需求, 最終失去了在金融行業的壟斷地位。在當前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 我國金融機構應汲取山西票號衰敗的教訓, 借助互聯網手段實現自身與時俱進和發展變革, 積極融入到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進程中。
(三)金融機構之間應加強合作。山西票號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各家票號各自為政,惡性競爭,導致無法形成行業競爭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緊密程度不同的聯系,加強合作不僅能促進各機構的共同發展,而且能夠提高抵御行業金融風險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桂露榕,嚴華.山西票號的興衰及其對現代金融的一些啟示[J].知識經濟,2010(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