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賢智 張敏 姚俊鵬


[摘要]目的 分析基層醫院健康體檢人群血脂水平和高血壓之間的相關性。方法 于我院2016年1月在健康體檢中心行健康體檢的人群中采用簡單隨機抽樣選取300例為研究對象,了解血脂水平和高血壓之間的相關性,對比男性與女性血脂水平以及隨訪期間患者高血壓檢出情況,并將高血壓檢出情況作為依據,分析高血壓者與正產人的血脂水平差異,通過廣義估計方程與混合效應模型分析高血壓和血脂水平之間的相關性。結果男性TC、TG、LDL-C水平均高于女性,HDL-C水平低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3141,4.7848,3.6528,5.9527,P<0.05),廣義估計方程顯示,在檢驗水準為0.05時,高血壓的危險因素為TC,選取女性作為參照組,高血壓危險因素為男性;混合效應模型分析顯示在檢驗水準為0.05時,高血壓的危險因素為LDL-C、男性,高血壓的保護因素為HDL-C。結論 健康體檢人群中高血壓的發病和高密度脂蛋白之間為負相關關系,和低密度脂蛋白、總膽固醇之間為正相關關系。
[關鍵詞]基層醫院;健康體檢人群;血脂水平;高血壓;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9)02-194-04
多數研究顯示,與其他因素相比,高血壓對心血管疾病產生的影響更高,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1-2]。高血脂和高血壓均屬于心腦血管疾病出現的獨立性危險因素,在兩者共同作用的情況下,會顯著提高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3]。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對我院健康體檢人群的高血壓患病特點進行了解,對高血壓流行的相關危險因素進行分析;通過對縱向數據進行研究,了解高血壓和健康人群各血脂指標水平的差異;通過廣義估計方程、混合效應模型,對高血壓和各血脂指標水平之間的相關性進行研究,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在2016年1月我院健康體檢中心行健康體檢的人群中選取300例,男182例,女118例,平均年齡(45.3±1.3)歲,所有研究對象均無高血壓病史,且研究期間的血脂水平與血壓水平均有記錄,對其2016年1月~2018年3月期間的體檢數據進行分析。
1.2研究方法
調查方法:對研究中所納入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情況進行仔細詢問。血壓測量方法[4-5]:采用水銀柱式標準袖帶血壓計對患者的血壓水平進行測量,正式測量之前,指導研究對象取舒適體位,確保心情平靜,若被測者情緒變化、運動以及吸煙,則需要靜待10~15min之后才能對其進行血壓測量;將被測量者上臂圍作為依據,對袖帶進行合理選擇,仔細記錄右上臂血壓水平(舒張壓與收縮壓);再次按照以上方式測量血壓,最終測量結果取兩次測量值的平均值,控制兩次測量之間的間隔時間在5~10min之間。
1.3觀察指標
在所有研究對象12h禁食之后,抽取其清晨空腹靜脈血,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TG(甘油三酯)、TC(總膽固醇)等血脂指標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采用化學修飾酶法測量LDL-C、HDL-C,采用氧化酶法測量TG、TC[6-7]。
診斷標準:將《中國成人血脂異常指南》[8]中關于高血脂的診斷標準作為依據:空腹LDL-C≥3.11mmol/L,HDL-C<0.9mmol/L,TC≥6.2mmol/L,TG≥1.7mmol/L。
1.4統計學分析[9-10]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高血壓和血脂水平之間的相關性通過廣義估計方程與混合效應模型分析,P<0.05時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男性與女性血脂水平比較
研究中一共納入300例健康體檢者,男性182例,女性118例,通過分析可知,男性TC、TG、LDL-C水平均高于女性,HDL-C水平低于女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3141,4.7848,3.6528,5.9527,P<0.05),見表1。
2.2隨訪期間患者高血壓檢出情況分析
通過對2016年1月~2018年3月期間健康體檢者的高血壓發病情況進行分析可知,隨著隨訪時間延長,高血壓發病率也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隨訪期間血脂水平變化情況比較
與正常人對比,高血壓組患者2016年2月~2017年2月、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間的HDL-C更低,TC、TG、LDL-C水平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廣義估計方程分析
選擇患者是否患高血壓為因變量,選擇TC、TG、LDL-C、HDL-C以及性別等作為自變量,進而建立起廣義估計方程,采用等相關分析相關矩陣。結果顯示,在檢驗水準為0.05時,高血壓的危險因素為TC(OR=1.46,95%CI:1.05~2.02,P=0.0302);選取女性作為參照組,高血壓危險因素為男性(OR=2.56,95%CI:1.89~3.48,P<0.001),TG(OR=-0.0004,95%CI:0.93~1.09,P=0.9332)、HDL-C(OR=-0.1686,95%CI:0.55~1.34,P=0.4678)、LDL-C(OR=-0.0782,95%CI:0.75~1.60,P=0.6909)等均不屬于高血壓危險因素。
2.5混合效應模型分析
通過SAS的glimmix過程對各項血脂指標行混合效應模型分析后顯示,在檢驗水準為0.05時,高血壓的危險因素為LDL-C(OR=1.46,95%CI:1.08~1.81,P<0.001)與TC(OR=1.85,
95%CI:1.54~2.21,P<0.001),高血壓的保護[4]因素為HDL-C(OR=0.52,95%CI:0.39~0.69,P<0.001),同時男性(OR=2.32,95%CI:0.96~1.08,P<0.001)也為高血壓危險因素,TG(OR=0.0086,95%CI:1.08~1.81,P=0.7867)和高血壓無關。
3討論
近年來,隨著社會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物質水平極大豐富以及人口老齡化發展進程不斷加快,以高血壓、高血糖以及高血脂為代表的三高患者數量顯著增加,這對人類心腦血管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11]。高血壓是引發腎功能衰竭、腦卒中、冠心病等心腦腎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12-13],高血脂水平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在高血壓和高血脂相互作用之后,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也會顯著提高[14-16]。本研究通過對健康體檢人群中高血壓的影響因素和流行特征、高血壓和血脂水平之間的相關性進行探究,結果顯示,隨著隨訪時間延長,高血壓發病率也顯著提高,提示我國應該對高血壓防治工作進行高度重視。其次,與正常人對比,高血壓組患者HDL-C更低,TC、TG、LDL-C水平更高,提示總膽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屬于高血壓發病的一個獨立性危險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高血壓發病之間存在密切相關性,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會提高高血壓發生率。廣義估計方程、混合模型分析結果也顯示,低密度脂蛋白、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和高血壓發病之間有密切相關性存在。
高血壓的防控工作十分嚴峻,臨床上要積極做好高血壓的防控工作,通過對血脂水平進行有效控制,以此來降低高血壓發病率,屬于一種有效、經濟、科學的高血壓防控方式。
綜上所述,健康體檢人群中高血壓的發病和高密度脂蛋白之間為負相關關系,和低密度脂蛋白、總膽固醇之間為正相關關系。臨床要積極加強高血壓病的防治,通過對患者的血脂水平進行積極干預,進而降低高血壓發病率。
[參考文獻]
[1]童全秀,紀勤炯.合肥市某三甲醫院健康體檢者血尿酸水平及其與高血壓患病率的相關性分析[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6,41(10):1316-1318.
[2]楊文彬,於濤,王雯,等.農村高血壓人群體質指數與血脂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6,20(5):456-459.
[3]羅富忠,湯發艷,楊帆,等.健康體檢人群外周血炎性細胞的變化與高血壓、高血糖及動脈硬化的相關性分析[J].四川醫學,2017,38(9):1066-1071.
[4]劉玉苓,裴麗娜,都健,等.健康體檢人群血清Wnt5a水平與腹型肥胖相關性的研究[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22(7):622-624.
[5]馬洪建,張振惠,方玉清,等.沙漠地區健康人群血尿酸與高血脂、高血糖等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3,36(s1):115-116.
[6]王偉,易蕊,吳鴻雁,等.北京市1000例某部干休所健康體檢人群高血壓、糖尿病、血脂代謝異常、主動脈硬化及肥胖現患情況及其相關性研究[J].中醫學報,2014,16(B12):163-164.
[7]王力煒,楊文彬,於濤,等.連云港農村地區高血壓人群中紅細胞分布寬度與血脂相關性研究[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6,20(6):568-571.
[8]王歡,胡元會,吳華芹,等.不同類型高血壓人群與健康人群血脂和腎功能差異及血壓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6,8(11):1308-1312.
[9]於濤,王雯,王力煒,等.連云港農村地區男性高血壓人群中飲酒與血脂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6,20(4):370-373.
[10]劉雅,劉潔琳,王佐廣,等.瘦素受體基因Gln223Arg多態性與原發性高血壓相關性研究[J].心肺血管病雜志,2017,36(3):155-158.
[11]趙旭冉,高金娥,海榮,等.少肌癥與老年高血壓的相關性臨床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7,19(6):604-607.
[12]海榮,高學文,董云鵬.呼和浩特市地區干部保健對象高血壓患病率與血脂和血糖及心率的相關性[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4,16(2):136-137.
[13]湯雁,韓輝武,黃芳,等.長沙市健康體檢人群體質指數對血脂、血壓的影響[J].實用預防醫學,2015,22
(10):1222-1223.[14]張婧,楊玉霞,張位龍,等.北京市石景山區32372例體檢人群血脂異常流行病學調查研究[J].臨床軍醫雜志,2017,45(9):950-953.
[15]陳茗莉,袁蘭所,郝玉明,等.衡水市城鎮職工代謝綜合征及血壓、血糖、血脂水平分布現況調查[J].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6,37(3):346-350.
[16]馬莉娜.辛伐他汀治療老年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的臨床療效及藥理學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8,8(4):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