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妹
研究表明,每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長史。生命的質量需要鍛鑄,閱讀是鍛鑄的重要一環,余秋雨先生說:“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擺脫平庸,一個人如果在青年時期就開始平庸,那么今后要擺脫平庸就十分困難。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澆灌,則塵俗生其間,照鏡覺面目可憎,對人亦語言無味。”青少年正處在認知世界、人文素質形成的重要時期,閱讀,尤其是閱讀經典名著,對他們的發展有著不可忽略的重要意義。那么該如何指導學生閱讀名著呢?
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由于時代的隔閡,學生普遍對名著缺乏了解,缺乏親近感。當今文化信息來源渠道多且快捷,多數學生沉迷于網絡、電視,傾向于文化快餐,即使是為了應付考試,他們也樂于接受各類“名著速讀本”,對原著沒胃口,因此,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和熱情,是促使學生搞好閱讀的關鍵。為把學生引進文學名著的殿堂,我嘗試了以下幾種做法。
1.將節選自名著的課文講得精彩生動,利用它們激發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例如,我在講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時,發現學生對生機盎然的百草園充滿向往之情,對能講美女蛇故事的阿長產生極大的好奇心,就順勢說:“這篇課文選自魯迅的《朝花夕拾》,要想知道魯迅更多的童年趣事,要想了解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請大家閱讀原著。”這樣,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到名著面前,使他們對作品有一種向往和期待,讀起來自然就有親近感。
2.善于營造閱讀名著的氛圍。“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與其督促學生閱讀,不如營造氛圍,激發學生閱讀的內在動機,調動他們閱讀的緊迫感和內需力。比如,我開展了語文課前三分鐘“推薦活動”,每堂語文課前,由一名同學向全班推薦名著的經典片段或一位名作家,并寫出百字左右的推薦語參與評比,每周組織學生選出一名優勝者的文章,貼在班級宣傳欄供全班閱讀。時間長了,名著成了大家關注、交流的話題,成了大家心靈的需求,學生覺得,不讀點名著,似乎挺沒品位。這樣,從交流的需要出發,學生從名著中就能讀出樂趣,讀出成就感。
3.運用新型資源有效地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讀書時間”等節目,名著改編的電影電視劇,都可以用來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前段時間易中天品《三國》,將曹操說成是“可愛的奸雄”,就引起了學生的熱議,同學們各執一詞,我就借此引導學生到《三國演義》中為自己的觀點找根據。這樣,學生懷著積極的心態閱讀作品,閱讀效果可想而知。
二、傳授學生閱讀方法
文學名著,顧名思義是中外文學史上有定評的,在語言運用方面具有示范性特征的重要作品,是經過讀者反復篩選,嚴格檢驗的藝海明珠。讀名著不同于瀏覽淺顯易懂的通俗讀物,要讀出成效,就要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教會學生靜下心來,深入作品的內部,與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讀名著就是在發現,如錢理群先生所說的:“對作品所描繪的已知未知世界的發現和開掘。”我們要求學生閱讀時心態要平和并集中精力,就像聽柔美悠揚的古典音樂一樣,讓自己的心靈沉浸在寧靜和諧的狀態中,去聯想,去想象,去感受,去體驗,只有這樣,才能了解作品的內涵,陶冶精神,增進智慧,提高語言感受能力,達到閱讀作品的真正目的。
2.教會學生不求甚解。冰心先生曾說,少年時,讀《紅樓夢》的興趣并不大,賈寶玉總是女聲女氣,林黛玉終日哭哭啼啼,都使她厭煩。人到中年,再讀這本書,才讀出了“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一個朝代和一個家庭的興亡盛衰的滋味”。所謂常讀常新,當年的不求甚解,并非毫無益處,在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種“積累”,沒有當初的感受和印象,也難有后來再讀的滋味。
3.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名著的基本方法。我在上名著導讀課時,常常有意識地指導學生讀、寫、抄、評,評價鑒賞,讓學生逐漸掌握閱讀名著的門道。“教是為了不教”,授之以法,就達到了教學的目的。當學生習慣用某種正確的方法解讀文本時,就擁有了一把打開名著大門的鑰匙,能夠自由地進進出出,將里面的風景看個究竟。
三、引導學生自主閱讀
1.鼓勵學生個性化解讀文本。名著具有內容的豐富性和多義性。閱讀是一種個體行為,“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一本名著,從不同角度和層面進行解讀,就會有不同的理解。同樣的書,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感悟,同樣的學生在不同的時期也會有不同的體會。我們要允許學生自主體驗,自主思考,自主發現,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們。比如,我讓學生自主閱讀《朝花夕拾》,在學生通讀作品之后,提問:“你們從作品中讀出了什么?”有的學生說讀出了魯迅的斗爭精神,有的說看到了一幅清末民初的世俗畫,有的說感受到了魯迅溫馨的回憶,有的說看到了作品中理性的批判,有的說看到了魯迅成長的歷程……答案豐富多彩,閃爍著智慧的火花和個性的光芒。我想,如果一開始就給學生詳細地解讀文本,向學生灌輸諸如作品的主題等內容,學生就不可能有如此豐富的體驗和感受。當然,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我們還要經常組織學生進行交流。通過交流,學生可以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由于名著的博大精深,使得交流成了學生自主閱讀中必需和重要的手段。
2.放手讓學生自由地選擇閱讀書目。在完成了大綱規定的必讀篇目后,我們要鼓勵學生自主確定讀書思路,明確讀書方向,選擇閱讀篇目。名著有許多,有中國的,有外國的,有古典的,有現代的,無論是哪類作品,都展示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以及人們當時的生存狀態和文化精神追求,對青少年人文素質的提高都有極大的作用。學生按自己的眼光判斷,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管選擇什么名著,只要樂于閱讀,善于閱讀,就能從中攝取豐富的精神營養。對名人感興趣的學生,可以選擇《名人傳》《凡·高傳》《童年》等作品:喜歡探究動物的學生,可以讀《昆蟲記》《自然史》等作品;喜歡旅游的學生,可以讀《八十天環游地球》《格列佛游記》等作品。總之,要給學生自主權,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分階段地制訂讀書計劃。
名著是數千年文化的積淀,名著閱讀對青少年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指導名著閱讀是值得語文教師長期關注的問題。今后我將繼續著眼于人的發展,潛心鉆研指導藝術,帶領學生走進異彩紛呈的名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