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曦
◆摘 ?要:隨著現代教育事業的進步與發展,及初中語文教育教學改革,審美品讀式教育在語文學科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強,落實“審美品讀式閱讀教育”是當代初中語文教育的首要之首。促進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完美的與語文教學融合,綜合培養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本文就語文教學的現狀做一個分析,在此基礎上探討提高學生審美的品讀式教育。
◆關鍵詞:初中語文;審美品讀式閱讀;教學策略;探討
審美品讀式閱讀教學屬于美感熏陶式教學,而將“審美——品讀”教學方法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有利于初中生深入文學作品的世界,我們不能光注重學生“真”與“善”的認知,還要教會學生學習“美”的感知,充分的引導學生細品文章,感情由內而發,感知文章的真善美。
1初中語文的教學現狀
1.1教師資質不一
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在一篇文章中可以有自己的見解,對事物的美好與丑陋有著自己的想法,但是隨著全國各地的教師資質的水平差異,有些地區教師自身的教育素養不夠,不能發現美,感知美,從而導致學生也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引導。所以教師應該從自身的缺點出發,彌補自己的不足,只有自己的水平提高才能帶領學生學好語文學科。
1.2傳統教育的束縛
審美教育是要師生都有著對文章自己獨特的理解,然而還是有很多的傳統教育也嚴重束縛了教師的思維,只教授學生一些書本上死板的知識,導致沒有讓學生理解到文章的精髓,不能欣賞到文章中的美,只讀懂文章的表面意思,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能用古老刻板的教學模式,要讓學生發現文章中的美,欣賞文章中的美。
1.3教育模式的單一
在很多教學模式中,教師習慣性讓自己占為主導地位,忽略了學生對文章的感受,在教學的時候單純的只講解了文章的本意,沒有積極的利用身邊的事物對文章進行理解,讓學生只學到教學中的結果,又或者利用身邊的美好事物過于復雜的摻加到文章中去,沒有突出文章的重點,讓學生領會到文章的本意,更不能品讀到文章的美。
2初中語文審美品讀式閱讀教學策略分析
2.1情感引導
語文作為一門需要豐富感情的學科,在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如何把自己的情感結合到文章中去,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可以引薦一些自己的生活體驗、回憶錄,使身心與所學的內容相互結合,引起自己的感情共鳴。
例如在講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作者是描述自己的童年趣事,來表達自己對童年的懷戀,童年的美好記憶,那么教師在講解本課文的時候,可以提前讓學生收集一些自己小時候的照片、視頻,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出來,學生在看見這些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案例時就會有所觸動,從而可以讓自己和課文融為一體。通過這種自身的情感引導可以加快學生對課文的審美主觀意識,發現語文這門學科的美與魅力。
2.2細節指導
每一門學科都有它獨特的魅力,想要發現它、了解它、讀懂它,必須要注意每一個學習細節,讓學生在細節中了解課本中的獨特之道。其實語文與我們的生活也是息息相關的,人們的喜怒哀樂在文學作品中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教師對于細節好好把握,很快就能讓學生發現課文的細節美。
例如在講解《天上的街市》一詩時,可以讓學生大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注意詩歌的節奏,同時還要指導學生朗讀技巧,在不同的詩句中,應該把重音放在哪里,突出重點,以“遠遠的街燈明了,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為例重音就應該突出在“街燈”與“明星”上面,這樣引導學生把文章的句子、詞語都放在口中細細咀嚼,才能品出文章的美感,受到啟發有所感悟。
2.3突出重點
在語文學科中我們接觸的最多并且很具美感的就是古詩文,其內容也是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品讀的重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能把古詩文里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讀懂,然后老師加以講解,讓學生可以自己在腦海中構建一個畫面,這樣就加深的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在品讀的時候讓學生感受詩文中的意境,促進學生的審美能力。
例如在講解《記承天寺夜游》的時候,把“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劃為重點,對學生進行指導,啟發學生抓住“閑”字:文章記述蘇軾被貶黃州后一段夜游的經歷,以一個“閑”字突出了蘇軾精神的核心——超脫自我的豁達,彰顯了文章的審美重點。教師要教會學生自己會抓住文章中的重點來學習文章,這樣有利于學生對整篇文章的理解,只有理解了文章大綱思想,抓住作者的情思脈絡,才能品讀出文章之美、抓住作者思想之美、塑造自己人格之美。
2.4本質學習
語文學科的學習本質就是語言,加強初中生對語言的品讀,提高學生品味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存在重大的意義。有感情的學習語文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過重于突出感情作為教學內容,反而會忽略語文教學的本質。所以教會學生學習文章的本質也是教師必不可少一門功課。
例如在講解《濟南的冬天》時,有這樣一段話:“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文章中作者要表達的情感,跟作者的思想建立共鳴,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感受到人文關懷,體會到文章中的“美”。
3結語
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利用我們腦海中的記憶加以想象,便可以讓我們在品讀文章中蘊含豐富的情感,發現文章中的語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審美——品讀在當代初中教學中存在著重大的意義,通過“審美——品讀”對文章進行整體把握,感知文本美感因素,認真研究與揣摩文章的意味,熏陶式開展初中語文教育,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閱讀能力的重點。
參考文獻
[1]黃慧霞.“審美——品讀”式教學在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4(29):31-31.
[2]杭強圣.浸潤涵泳,讓品讀式審美貫穿閱讀教學始終[J].語文教學通訊:小學,2018(1):60-61.
[3]李春明.在瑯瑯的讀書聲中學語文——基于民族地區鄉村小學語文朗讀式閱讀教學的思考[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7(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