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化經濟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升,更多的農村人口開始不斷涌向城市,這樣的形勢增加了城市壓力,相繼爆發了各種城市問題,對此,生態文明成為了當前城鄉規劃建設轉型的主題,并且這也是推動城鄉和諧發展必然選擇。本文基于生態文明,分析了當前城市規劃中所存在的不足問題,進而結合生態文明與城鄉規劃建設的關系,通過樹立生態規劃理念、重新確立規劃目標、全面優化規劃內容、創新城鄉規劃技術四個維度,提出了城鄉規劃建設轉型發展的有效路徑,旨在能夠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為人們提供健康、自然的生活空間環境。
【關鍵詞】生態文明;城鄉規劃;現狀;轉型路徑
伴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在為人們創造了良好生活就業條件同時,也使得城市生態系統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城鄉發展不均衡,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城鄉發展矛盾日漸激烈。對此,黨和國家制訂了各種有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城鄉發展規劃策略,這些策略有助于實現城鄉規劃轉型發展。
1、城鄉規劃概述
城鄉規劃,指的是各級政府在進行城市、鄉村建設過程中,利用地圖和衛星地圖等工具,結合實際城鄉實際發展狀況,來對其進行開發和治理。泛指統籌規劃城市格局、建設生產和生活環境、優化農村交通綠化條件、設計空間布局、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等。城市規劃對維護社會的公正性與公平性有重要幫助,具有一定的公共政策屬性,同時城鄉規劃也是一項具有全局性、戰略性和綜合性的規劃工作。在實施城鄉規劃時,通常會涉及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個領域。
2、生態文明背景下城鄉規劃現狀
雖然生態環保城區建設是我國低碳文明城市構建當中所設定的較為合理的發展目標,但因為宏觀引導政策及方針的不足及內涵認知不全面等因素,在城鄉規劃的實際建設中存在許多不足問題,急需解決。比如對生態文明的認知過于片面與局限,只是將其鎖定在綠色環保等方面、對于城鎮區域節能減排缺乏重視,并未從實際行動做起,并且在生態文明上的社會宣傳、教育、推廣等活動開展的并不積極,實踐整體效能較低。縱觀當前城鄉規劃現狀,可將其概括成以下共性問題:(1)發展方向不準確、目標不切實際,指標量化呈現相同趨勢。(2)地質面貌改動過大,開發力度過強。(3)整個規劃建設方案內容繁雜混亂,并未真正發揮到引導作用。(4)城市特色不突出,社會公共參與熱情不高、積極性不足。
3、基于生態文明的城鄉規劃建設轉型發展路徑
3.1樹立生態規劃理念
生態文明背景下的城鄉規劃建設轉型是落實低碳環保城市構建的重要指導文件,是引領城市發展的根本依據及有效途徑。以生態文明為主要方向城鄉規劃建設應堅持整體性、方針性及戰略性等原則特征,在完善城市資源分配、設計城市空間結構、協調各項工作落實、優化城市功能體系、構建優質生活環境、維護社會利益等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城鄉規劃建設轉型應從以往片面注重城市整體規模及發展速度的落后思想,轉變成對城市實際容量及生態系統承載能力的高度重視,全面樹立生態文明規劃理念,并提高對生活環境的關注,積極優化居住空間環境,推動城市的可持續性發展。
3.2重新確立規劃目標
城鄉生態文明規劃建設轉型的目標應包含資源、經濟、社會及空間環境四大方面,城市的發展標準體系也要與其保持一致。標準體系既能夠利于城鄉規劃精準的把控生態文明建設轉型的大方向,帶領現代城市向生態城市的構建目標靠攏,同時也能為城市規劃、構建、發展等方面的測評及檢查提供有利依據。標準體系建設的重點內容在于其指標的選擇、量化的是否合理以及標準數值的明確。對于指標的選擇以及數值的確立方面應嚴格按照科學性、整體性、實用性以及可行性原則進行。
3.3全面優化規劃內容
對于城鄉規劃建設轉型中的內容來說,應盡可能多的將生態安全系統作為規劃的基礎,以實際環境承受力作為規劃的重要前提,以環境及城市自然條件的整合作為規劃的標準,內容要包含自然環境、城市交通、能源使用、資源監管、城市空間、綠色建筑以及智慧信息等各個領域。結合所樹立的生態規劃理念及目標,不同水平的城鄉規劃應完善并積極優化以下幾項內容:
(1)在地區城鎮系統規劃建設上,應充分提高對整個區域內部城市化建設的布局及政策制定方面的重視,人口、城鎮及產業的集中發展,綜合交通系統與區域生態結構等。
(2)在城市整體規劃建設上,應重點探究城市的屬性及功能、規模及承載量、空間及形態,同時也要重視城鄉土地使用規劃、基礎設施構建及未來發展形勢的推斷與把控,特別是利用生態運營仿真技術整體調配生態基本設施的分配。
(3)在合理性的具體規劃方面,應注重城鎮區域土地使用、建設面積控制、環境承載力限制、建筑空間基本形態以及社會基礎設施的管理。
3.4創新城鄉規劃技術
城鄉生態文明的規劃建設轉型作為多樣性要素整合的復雜性系統,結合生態學的基礎理論以及低碳環保方面的生態技術是確保城鄉規劃轉型成功的關鍵。當前,不同生態技術正在從單一性功能向綜合性的方向發展,通常包含但不僅局限于:緊密混合土地的使用、綠色環保產業體系、安全高效且便利的交通系統、節能系統、循環水系統以及智慧信息系統等。不同生態文明規劃技術根據城鄉規劃建設獨有的空間資源選擇相應的技術,能夠讓城市空間的建設及使用更加符合生態城市的基本要求及長期發展規律。當下應用最為廣泛的技術主要包括微講解技術、微循環系統、生態完善技術、被動式設計、低沖擊開發模式、環境模擬評估等,但依舊需要進一步在全國范圍內加以推廣與宣傳,以便形成一定的規模。
結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現代化社會建設規程中,城鄉規劃問題既是城市發展重點關注的問題,又是與生態文明建設和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但現階段,隨著城市的發展,各種城市病不斷涌現,影響了城市的建設,這就需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完善城市生態系統,從理念、內容和技術等方面,實現城鄉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佩佩,顧浩,孫加鳳.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城鄉規劃的轉型思考[J].規劃師,2014,30(04):95-100.
[2]林隆慶.生態文明視野下的城鄉規劃轉型發展[J].綠色環保建材,2017(02):204.
[3]劉晶晶.試析生態文明視野下的城鄉規劃發展[J].建筑·建材·裝飾,2016,(12):140-140.
作者簡介:
李磊,新疆兵團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疆烏魯木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