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華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越來越受到當代教師的重視。考慮到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征、學習能力差異等多方面情況,文本細讀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自我分析能力的養成,從而使學生更快速的理解文本含義,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本文從細微之處挖掘文本、將學生與文本相結合以及豐富學生的細讀體驗三方面對文本細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文本細讀
眾所周知,小學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主要學科,對于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養成和未來的成長與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學語文中,閱讀能夠發展學生的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還能夠拓展學生視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所以為了能夠發揮出文本細讀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使小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流程,當代教師理應重視對文本細讀的研究,以有效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以下,便是對此的一些看法與實踐。
一、從細微之處挖掘文本
閱讀是個體圍繞文本所展開的一種認知活動,閱讀教學質量的高低決定了學生認知的多少。從小學生的具體特點來看,如果他們不會閱讀、不理解閱讀的內容便很難集中注意力去深入了解閱讀。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從細微之處挖掘文本,要帶領學生在文本之中穿梭,與文本進行直接的對話,使小學生全方面的了解文本的內容,從而體會到閱讀的樂趣所在。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從文本的結構出發,再了解其語言以及內容,最終把握文本的整體意義,挖掘出文本的內在情感,窺得文本深意。
例如,在學習“在大海中永生”時,為了使學生能夠通過閱讀,借助語言文字,緬懷鄧爺爺的豐功偉績,我在教學中尤為重視對文本細讀的應用,以從細微之處挖掘文本。因此,上課之后,我首先要求學生對文章進行齊讀,隨后以分段展開的形式帶學生對每一段的語言和內容進行了分析,在講到第一段中“骨灰灑向大海”時,我要求學生體會動作“伴”和“撒”的含義,使學生在理解文本基本意思的前提下感受到了親人們和中國人民對永別的不舍。按照細讀的過程,我最終帶學生對文本進行了深層次的挖掘,并在最后與學生一起討論了這篇閱讀的真摯情感。
二、將學生與文本相結合
在新的課程改革之下,當代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以有效培養小學生的自主意識,促進小學生思維的發展。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文本閱讀這一方法時,教師要盡可能將學生與閱讀文本結合起來,要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來提高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能力。顯然,文本細讀的終極目標是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其主體是學生,所以教師切忌以自身為標準來安排學生的文本細讀,要明確教師的細讀永遠無法取代學生的細讀。只有如此,才能切實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素養。
例如,在學習“月光啟蒙”時,考慮到學生對月光有一定的認識,所以我在上課之后首先開展了一個有關于“月光”的小型討論會,并要求學生在初讀文本的過程中來討論文章中“月光”的含義。在這一基礎上,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極大的調動了起來,并在討論的過程中對美妙月色下的啟蒙有了深層次的認識。一段時間過后,我以自薦的形式邀請大家來根據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回答這一問題,從而提高了學生的主體意識,這對于小學生表現自我,提高自主意識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在對文章進行細讀的過程中,學生與文本也實現有效的結合,從而有效提高了閱讀教學質量。
三、豐富學生的細讀體驗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一些新鮮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這意味著閱讀教學不應該僅僅限制在課內的文章閱讀中,而是應該在學生可以接受的閱讀范圍之內,拓展學生的閱讀廣度,豐富學生的細讀體驗。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文本細讀法來打通課外,使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相輔相成。除此之外,教師在選擇課外閱讀時還應重視其生活性,要保證學生在感興趣的前提下讀的懂,要使學生能夠聯系自身的一些知識來進行文本細讀,從而使其達到從生活到文本的升華。
例如,在學習“秦兵馬俑”,為了豐富學生的細讀體驗,使學生接觸更多與之相關的知識,我提前為學生準備了《游秦兵馬俑博物館》《秦兵馬俑參觀記》《兵馬俑》等閱讀內容。上課之后,我在學生了解了基本的文本內容之后便與學生一起細讀了這三篇閱讀,從而豐富了學生的細讀體驗,使學生對秦兵馬俑有了全面的了解,切實體會到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并激發出了小學生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同時,細讀的過程更拉進了學生與文本的關系,對于學生了解文本的內容,提高閱讀的興趣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更是增強小學生思想,開闊學生視野的關鍵。為了能夠有效應用文本細讀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教師應該對其給予重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艷華.文本細讀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8(28)
【2】時文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及文本細讀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