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藝文
【摘? 要】筆者長期從事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在工作中能邊學邊研。故在小學語文教學方面,特別是作文教學中積累一些經驗。農村作文教學是個老大難問題,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大家。其實,只要改變觀念,勇于創新,難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作文基本功訓練,也應大膽創新,也應因地制宜,也應結合平時課堂教學,有條不紊地進行。要從觀察、詞句、修辭、想象諸多方面入手,扎扎實實地進行有效訓練。
【關鍵詞】作文教學? 基本功? 練筆? 創新
小學生作文練筆是學生對事物的認識、表達等諸多方面能力的綜合訓練。所以,要把對事物判斷、認識和語言的完美組織表達結合起來,指導學生細致地觀察事物,解析事物,認識世界,鑒賞生活;去思考,去表達,去撰寫。為了把內容表達得更清晰、具體,我們平時教學中落實作文基本功訓練顯得尤其重要。
下面,筆者結合平時教學中的探索,談談小學作文基本功訓練的幾種創新方法。
一、誰最善于觀察
小學生對客觀事物的感知格外敏感,而且有很強的好奇心,對事物感知往往不是有意而為之。老師如果了解學生的這些特點,有意地為學生提供一些有趣的場景或事物,設置一些氛圍,有意地激起學生的觀察興趣。針對他們觀察事物時常常走馬觀花,缺乏準確性。因此,觀察之前,勢必要提出明確的要求;觀察之中,更要不失時機地指導該用什么順序,事物最主要的特點有那些,一邊觀察,一邊琢磨,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膽提出來;觀察之后,還要及時梳理記錄觀察結果。這樣觀察訓練是學生對事物認識的起步階段。
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可以開展“比一比,誰觀察得最仔細”的活動。這類活動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請一個別班的小朋友,隨意在班里走動走動,或者有意拿上一兩件新鮮玩具、圖畫,或學生感興趣東西在教室走一走。先讓同學們觀察幾分鐘,之后談談各自觀察的結果,最后,讓全班同學評一評,誰是觀察之星,觀察得最細致。
同學們僅憑直觀所汲取的素材往往是零碎片面的,雜亂的,還需要及時梳理、重新審視,才能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因為學生容易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經常停留在比較膚淺的層面上。這時,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幫助學生走出定勢思維圈外,從事物本質入手,激發點燃學生創作熱情及火花。比如,我班葉××同學的媽媽下崗了,整天悶悶不樂,寫“我”和爸爸如何搞笑逗樂了媽媽。我進一步指導葉××,一家人還談了什么?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修改之后,葉××說了媽媽面臨下崗危機,想當秘書文化層次低,去修車又怕臟嫌累,從中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再就業還須克服自身弱點。通過深入思想,學生的筆端就會流瀉出富有創意的文字。
二、誰連接得最順暢
連句成段是篇的起步訓練,這種訓練可以采取活潑的接讀形式來進行。例如老師可以先說一句“早上,我到公園鍛煉身體”,讓學生玩句子接龍,一個同學接讀一句,要求上下句連接流暢、具體。一位同學接下去說:“這時,太陽剛剛升起來。”另一位接下去說:“放射出萬道光芒。”又一位同學接著說下去:“把東邊的云朵都染紅了。”一位同學緊接著說:“那草地里的野花,含露開放,像個怕羞的姑娘。”誰接不下去或接得不順,就“罰”說一個成語,然后由其它同學接下去說。
三、誰想象得最合理
新課標對想象作文明確提出:“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地表達。”對學生想象力教學訓練也可以通過比賽的形式進行。例如提示一幅圖畫,畫有以老人緊鎖雙眉,坐在田頭,看著那龜裂的田野。學生觀察后,讓他們說一說老人的內心活動,比一比,誰說得具體,最切合實際。也可以反過來進行,從人物的內心想象人物的神態、行為。還可以這樣:有一位同學平時成績不錯,但他驕傲了,有一次竟然考不及格,很悔恨自己平時不該貪玩好鬧。結合這個例子,先讓同學們各自發表看法,老師指導學生要從這位的神情、姿態、動作入手進行想象。然后,在班級開展想象比賽,看誰想象得形象具體,合乎情理,令人口服心服。
四、誰形容得最貼切
要把客觀事物描述得具體形象,往往要借助形容,提高這種表達力,也可以通過游戲來進行。老師先開個頭說“頭發”這個詞,讓同學“開動車接龍”,一個接一個,每個人都要用一個或數個詞語、短句來表達。有的說:“烏黑的頭發。”有的說:“花白的頭發。”有的說“他的頭發雪白一片。”有的說:“金黃的頭發很漂亮。”……大家大多是用顏色來形容,這時,老師隨機一撥:如果形容一下頭發的形態,剛說完,同學們興致勃勃地說開了,有的說:“他的頭發蓬蓬的。”有的說:“他的頭發好久沒有梳了,亂麻麻的。”有的說:“他的頭發梳得油光發亮。”有的說:“他的頭發好久沒有洗了,臟得要命。”……倘若有同學“動車”開不下去或者“八哥鸚鵡”學話,就算輸了,就要“罰”背誦一首古詩或名句。
五、誰比方打得最精巧
打比方可以把事物說得通俗、逼真或者生動、形象。訓練學生這種表達力可以開展“誰比得巧,喻得妙”的游戲。老師出示素材:“美麗的小姑娘的眼睛。”讓學生說比喻句。有的同們說:“幸福姑娘的眼睛像一弘清水。”……老師轉換話題說“日本鬼子軍官的眼睛”,有的同學說“血紅血紅的,像吃了死狗肉似的”,有的說“日本鬼子軍官眼睛瞪得鼓鼓的,像金魚眼凸了出來”……最后大家評一評:哪些不是打比方,哪些比方打得又多又巧。
六、誰聯想得最恰當
寫文章往往離不開聯想,恰當地運用聯想,可以使文章的內容更充實,表達的感情更深刻。訓練學生會聯想,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奇思妙想”的有趣活動。老師在白板寫:“地上的草綠了。”讓同學開展豐富多彩的聯想,有的說:“看到地上的草綠了,我想起美好的春天已經到來了。”有的說:“看到地上草綠了,我想起那綿綿的春雨,它像母親的乳汁一樣,哺育著小草、小花、小樹,它們正在蓬勃成長。”有的說:“看到地上草綠了,我不由得想起‘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詩句,野草啊,你的生命力多么頑強呀!”有的說:“看到地上草綠了,這使我想起春游季節到了,該到野外去游一游,觀賞那水碧山綠,百花爭艷的美景。”……最后大家評一評,誰的聯想多,誰的聯想妙。
諸如上述幾種作文基本功訓練,既活潑有趣,又有創新意識;可在課堂中抽出幾分鐘來進行,也可在小組之類的活動中進行。如果經常引導學生訓練,日積月累,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厚寶.對學生寫作興趣的探討.教育教學論壇,2010(10)
【2】呂瑞穎.學生作文創新意識的激發.中國-東盟博覽,2012(08)
【3】張純.淺談如何提高小學作文的有效性.學周刊,2012(08)
【4】向建魁.對小學生作文教學的思考——從素材和創新的角度.教科文匯(中旬刊),2011(01)
【5】李春紅.淺談作文教學的任務與實現.教育教學論壇,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