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昀博
摘? 要:隨著我國網球運動的迅速發展,網球作為一項優雅的體育運動以它獨特的魅力深受廣大高校學生所青睞,但高校網球課程因受課時、人數、場地等因素的限制難以在有限的課程內達到網球教學目標的整體要求,本文在“互聯網+”教育綜合改革背景下,針對高校網球課程發展的制約因素,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平臺,將課內網球教學與課外網球運動進行有效的銜接,構建具有時代特色的網球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
關鍵詞:互聯網+? 網球課?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845?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2(a)-0087-02
1? 網球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內涵
網球課內外一體化是指,為了充分的發揮網球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提高學生在網球課堂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開展課外形式的網球運動做為有效的課內補充,彌補由于不同因素而帶來的課內教學的局限,并將課外部分的學習形式按照一定的比例納入成績考核之中。課內外一體化總體的教學目標是統一的,將網球課程分為“課內”和“課外”兩個部分,形成優勢互補,使課內外有效的結合,拓展了網球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推動了課內學習帶動課外運動的良性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提高網球技能和訓練興趣。
2? 普通高校大學體育網球選項課現狀分析
2.1 普通高校大學體育網球選項課課時情況分析
按照教育部對大學生體育課程要求,普通高校大學生每學期體育課程不少于18節(32學時),國內大部分高校大學體育課程每周只有一節課程,由于大學生體育課程受課時所限,學生能夠在網球課程專任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的時間僅局限于每周一次的選修課上,除個別學生能夠在課余時間進行網球運動的活動外,由于缺少課外專項化的指導,相關機構及教師的有效組織,其余部分學生的網球技術提高非常有限,很難在32學時內達到網球課程要求的標準化程度。
2.2 普通高校網球場地現存情況分析
由于網球運動對場地的要求比較嚴格,標準的網球場地長23.77m寬10.98m,一片網球場占地至面積在不小于36.6m(長)寬18.3m的區域內規劃,經統計,普通高校一節大學體育網球課程的選課人數平均30人,有的高校選課人數在40人左右,按照網球運動的人員標準一片場地容納6人練習,至少需要5片以上的網球場地才能夠滿足基本的課程需要,然而實際情況是由于場地受限每片網球場地至少10人甚至20人使用一片網球場地授課,嚴重影響授課質量和課上的練習效率,在這種人均占有率較低的場地進行網球教學和練習,其運動的危險系數也在不斷的加大。
2.3 學生網球運動基礎分析
自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我國網球選手李婷、孫甜甜獲得女子網球雙打奧運金牌(中國網球運動史上第一塊奧運金牌)后,我國的網球運動開始崛起并深受廣大大學生所喜愛,而且影響力越來越高,由于網球運動對“軟、硬件”的要求都比較嚴格,大多數學生在進入高校之前很少有接觸網球這項運動的,其運動基礎幾乎是零,學生對于網球運動的向往多處于好奇和情懷。研究發現,在課堂上對網球技術掌握較快的學生,多因為在中小學階段有過乒乓球或羽毛球運動的基礎,在某種程度上該運動與網球運動個別技術存在正向遷移。任何一項體育運動的學習都需要有興趣、耐心和持之以恒練習的決心,但多數學生在僅有的一周一次課堂上較難全方位掌握網球技術,更甚者影響了學生學習網球的興趣和積極性。
3? 互聯網+網球課內外一體化方案設計與實施
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運動 APP、微課、手機課堂等組織形式,把課內外教學進行有效銜接,使課外體育成為課堂體育的有機延續和有效補充,使體育課的時間和空間將得到擴展,從而營造濃厚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3.1 網球課程課內外一體化實施
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信息平臺將網球教學課內外相結合,分成課前、課中、課外三部分進行有效的,通過建立網球教學班級微信群,課前通過微信群將本次課程的相關內容以視頻,圖片,理論教案的形式讓學生提前了解,通過觀看相關技術動作的視頻資料,結合理論講解的文字描述,在課前可以進行有效的視覺及動作表象印記,通過課前的自學技術練習與體會,讓學生帶著問題及體驗來到課堂,更能夠提高上課效率與學習技術動作的效果,真正達到探究式與啟發式教學的目的。
課中教學,進行有效的分組,互聯網媒體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結合,使學生更能夠直觀的感受與體驗在網球運動學習中的進步,通過分組練習與實踐,在課堂上組員之間相互合作,相互指導,教師巡回指導,集中講解,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練習—糾錯—再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網球課上的學習興趣與效率。
3.2 課外網球活動組織機構的有效補充
3.2.1 課外網球活動智能化的組織
網球理論的多媒體教學,網球作為一項室外運動很大程度上受天氣條件的影響,如果出現雨雪天氣等惡劣條件影響無法進行有效的室外網球活動,就可以進行微課、視頻、多媒體等風雨課程進行有效補充,通過微信、微博等網絡互動平臺與教師進行互動討論,解決學生們不懂的問題。通過推送相關的APP,關注網球運動的公眾號(網球天地、好動網球、網球、網球之家等)搜集海量的網球運動資源,同時教師根據需要篩選一些與網球課程相關的技術動作、練習方法、技術GIF、體能訓練等資源放入微信群、QQ群、討論群等平臺供大家學習探討,這樣更能夠有的放矢的進行學習目標的精確導入,避免了學生在眾多的資源中浪費太多時間。
3.2.2 高校課外網球運動社團和第二課堂的功能拓展
做為網球課程的延伸,高校網球社團、網球第二課堂、校內網球俱樂部將在“課內外一體化”模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成為主要載體,學生可以通過參加課外的網球社團、第二課程、網球俱樂部等專門組織機構來拓展課內的技術內容及理論知識,學生通過參加相關的課外網球組織獲得相應的素質拓展學分與課堂教學進行有效的鏈接,通過任課教師、社團及俱樂部指導老師、社團骨干等人員制定相關切實可行的組織章程、活動內容、形式、考核制度,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進行與課堂內容進行有效的銜接;做為網球課堂的有效補充,高校網球運動隊(校隊)將是課外網球活動必要的組織形式,通過課內、課外社團、二課堂、俱樂部的選拔進入高校網球運動隊,以不同形式的梯隊訓練、定期不定期的舉辦組織分級比賽,制定考核、晉級、選拔制度,與其他兄弟院校進行比賽交流,不斷提升技術水平與訓練興趣。
4? 結語
互聯網信息化教育資源與傳統授課方式相結合,可以有效的提高網球課程的學習興趣及練習效率,網球課程的課外組織形式的建立,是課時受限、人員及場地等問題有效補充,網球課程課內外一體化,要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與實施,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資源的直觀、便利性,可操作性豐富課內、外網球教學的手段;充分利用課外體育鍛煉、網球運動協會、第二課堂、網球課外俱樂部、網球校隊訓練等有效的組織來提高學生的網球技術,使網球課程的在時間和空間上得到擴展。
參考文獻
[1] 陸莉,裘友鳳.高校體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9):115-116.
[2] 王強.網球運動對遼寧省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的影響研究[D].沈陽體育學院,2010.
[3] 楊洋.普通高校健美操“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J].才智,2018(2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