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松
摘 要:近些年,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在多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固定資產在資產中的比重及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我國的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已按固定資產配置進行了資產購置,對資產處置、登記流程已經進行嚴格把控,并且有效的遏制了國有資產的浪費,為行政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效的物質基礎。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基于此,本文就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固定資產管理理念尚未牢固樹立、制度不完善固定資產管理操作困難、信息化建設水平低對接不流暢等難點,并給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資產管理
一、引言
在2006年,我國財政部頒布了關于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暫行辦法,它標志我國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來到了新的篇章,是以后國有資產規章、制度的基礎。接下來的十年間,先后又頒布了多部規章制度,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的具體操作,如資產管理、資產處置、資產清查、信息化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規范說明,加大了資產在行政事業單位中的真實性與重要性。直到2017年,國家為了進一步提高國有資產的信息質量和應用水平,促進資產管理及預算管理結合,提出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年度報告管理辦法》(資財[2017]3號)。
整體看來,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在多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固定資產在資產中的比重及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我國的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已按固定資產配置進行了資產購置,對資產處置、登記流程已經進行嚴格把控,并且,有效的遏制了國有資產的浪費,為行政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效的物質基礎。除此之外,為了遏制固定資產的虛高,我國行政事業單位將在2019年進行會計制度改革,采用新的會計核算模式,即“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適度分離并相互銜接”的會計平行記賬模式,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價值進行科學準確的核算。
二、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難點
(1)固定資產管理理念尚未牢固樹立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實際工作中雖已加大固定資產管理認識,但仍有部分人員意識相對薄弱。一是部分單位領導相對于提高部門內部的“家當”管理,更重視業務部門的表現是否可以體現自身業績;相對于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的監督,更重視有沒有資金購置固定資產。自十八大以來,有些單位領導不重視固定資產的科學配置,盲目減少固定資產的采購支出,許多資產雖然已不適用現階段的工作需求且到報廢年限,仍繼續勉強使用,導致工作人員重復工作,既耽誤工作時間,又影響工作效率。另一部分單位領導卻恰恰相反,由于不注重把控固定資產源頭,凡有工作人員申請購置,無論是否超標準或重復購買,均同意,導致許多固定資產重復購買,資金浪費嚴重。二是固定資產工作人員對固定資產管理不夠重視,業務水平也不高。許多行政事業單位輕視了資產重要性,不重視固定資產管理崗位,人員流動大,而且配置的固定資產管理員業務能力有限,大多并未按照相關制度對固定資金定期進行清查,未做到賬務、實物、卡片相符。三是固定資產使用人員認識不清。在行政事業單位許多固定資產使用人不認為其使用的固定資產是國有資產,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反之認為其是自己的個人財產,私自占有。有些使用人甚至認為單位將資產交到自己手上,自己就有所有權,乃至調離了該崗位或離開了單位,仍將資產據為己有,拒絕交回組織,進而導致資產流失嚴重,賬實不符,出現盤虧。
(2)制度不完善,固定資產管理操作困難
雖然現在行政事業單位對固定資產的管理有據可依,有相應的管理、配置、處置、清查、核實、信息化系統、資產報告等的詳細規章制度,但是在實際執行當中,仍感覺到制度的不完善與人員操作隨意性。就行政事業單位配置標準而言,許多地區的配置標準并未根據實際狀況定期變更設置標準,有些甚至配置標準10年不變,采購回來的資產標準不適應現在客觀情況,影響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因為缺少對供應商的監督,導致許多采購回來的資產質量不過關,甚至出現將過期淘汰零件組裝至政府采購的資產中,導致資產使用壽命短,維修費用高的現象。現階段,盡管行政事業單位執行固定資產管理及處置已經有制度執行,但是實際執行操作中還是有許多困難。部分單位待處置資產已經報相關部門審批,并且審批結果已下達,要求單位按要求拍賣處置。制度對拍賣也進行了詳細要求,但事實上,許多行政事業單位的待處置資產對于投標單位來說并沒有實際使用價值,這就導致了流拍。針對流拍現象,有些行政事業單位為了拍賣成功,甚至重新購置新的固定資產,打包替代拍賣品,出現本末倒置的現象。另一方面這些待處置資產對于非正式的個體經營者確是一筆財富,遺憾的是他們基本上沒有資質進行投標,這就導致了資產處置期延長,浪費人力和財力。
(3)信息化建設水平低,對接不流暢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政府部門也認識到了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也是大勢所趨,但是我國的政府部門歷史悠久,內部資產種類繁多,統計復雜,核算困難,這就加大了固定資產管理系統開發與外部信息系統的對接難度。為了做好固定資產的核算與監督,原則上應該財務賬與實物賬,賬賬相符,但是由于情況復雜,實際系統對接時經常會出現財務管理系統與固定資產系統的對接不上。在后期維護方面,由于信息化行業有人員流動大的特點,往往向公司反應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處理,導致問題越積越多,最后無力解決,相關單位只能進行新一輪的招標采購,尋找下一家替代,形成惡性循環。
三、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對策
(1)優化固定資產管理隊伍,提高國有資產意識
一個優秀的管理隊伍是一個機構的財富,不僅對單位的運行提供了正確指導,而且還能起到監督作用。當下,單位領導干部要認真落實固定資產相關政策、制度,增強單位上下人員日常工作中的資產管理意識,重視固定資產管理員的人員設置,不可頻繁換崗,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資產使用人員需自覺加強資產管理的學習,明白國有資產神圣不可侵犯,不可以有私自占有的理念。
同時,各單位要加強對資產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其業務水平及人員素質。
(2)加強資產管理制度、規范與實際情況相結合
雖然我國大部分地區已按相關地區固定資產管理辦法執行,但是執行過程中仍存實際操作困難的情況。一是針對這些不適用的情況,各單位要在加大重視程度的同時,善于總結經驗,并且向相關部門提出困難,相關部門在得到信息后,認真對待,仔細研究,多方面論證,及時提出解決對策,同時更新完善相關規章制度。二是適度的獎勵績效制度可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對資產管理的積極性,監督部門定期對單位的賬務、實物及卡片進行核對、評比,并與年度部門預算安排及績效測評掛鉤,提高相關單位的主觀能動性。三是雖然多地采購資產及低值易耗品都在政府采購網執行,雖然這避免了行政事業單位采購人員的暗箱操作,但是供應商提供的產品質量卻不過關。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對供應商提出具體制度約束及懲罰措施,進而提高供應產品的質量。
(3)加大信息化投入,形成信息網
據了解,現在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已完成了資產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但是仍有一小部分邊遠落后地區仍未完成,這就需要國家對其進行財力、物力支持。對于建設完成的資產系統,賬務、資產信息的對接也是十分重要的,若賬務、資產之間的信息相互孤立,那將失去了它的核算意義。同時,系統的后期服務也需要重視,系統開發商應保證其技術人員的穩定性及業務水平,可將此點列入合同條例。
四、結束語
高質量的固定資產管理是單位運作的基本,是提升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行政事業單位要不斷摸索,不斷總結,提高其資產管理制度的質量,加大相關人員的資產管理意識,建設穩定的信息化服務,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進而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
參考文獻
[1]朱祥. 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問題研究—以高郵市為例[D]南京:南京大學, 2018.
[2]麥家寶. 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常見問題及對策[J]財會學習,2018(30):158-160.
[3]韓霞.淺析如何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J]中國集體經濟,2018(32):155-156.
[4]羅明清. 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問題與措施[J]中國市場, 2018(30):116-117.
[5]毛海靜. 新形勢下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 2016(18):97-98.
[6]延利. 新會計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問題探析[J]財會學習, 2018(19):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