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梅
摘要:資產是一個企業生存的物質基礎,是一個企業發展的物質源泉。如果有效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閑置資產的盤活是一個關鍵節點。本文闡述了國有企業閑置資產管理現狀,分析國有企業閑置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措施。
關鍵詞:國有企業;閑置資產;存在問題;解決措施
2016年7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上提出: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如何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是國有企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成為發展的中堅力量的根本保證。而如何盤活閑置資產、提高資產使用效率是改革中的一個關鍵節點。
一、國有企業閑置資產的特點
(1)國有企業閑置資產定義:閑置資產是指已經停止使用一年以上,不需用未使用,或者是已購置具有同類用途資產替代的資產。
(2)國有企業閑置資產存在以下特點:
1.國有企業閑置資產種類較多:既包括房屋、附屬建筑、土地使用權等不動產,也包括物流設備和科研設備等專用設備。
2.國有企業閑置資產成因復雜:包括辦公樓易地新建、經營模式改變、更新換代、產能縮減、布局整合等。
3.國有企業閑置資產分布分散:既有市區商業繁華地段,也有城鄉結合區域,既有集鎮f叫沒,也在偏遠的村社區域。
二、國有企業閑置資產管理與盤活的影響因素及分析
(1)缺失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機制
一是制度的缺失。部分國有企業自上層起便沒有專門針對閑置資產管理的相關制度,導致下級企業沒有可參照的依據,即便下級企業想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在管理規則、處置原則的尺度把握上也沒有依據支撐。二是現有制度可操作性不強。比如現有制度規定國有企業資產出租最長期限不得超過五年,但在實際處置過程中這一規定限制了很多大型資產以出租方式盤活,因為承租人對租人的大型閑置資產的投入在五年內難以得到回報。再比如現有制度規定國有企業處置國有資產特別是不動產時,必須評估、必須公開拍賣、必須取得上級批復等,這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處偏遠地區的資產以有償轉讓方式盤活,因為地理位置的限定,這部分閑置資產的潛在購買者較少,即便公開拍賣時有購買者出現,這些購買方也較少較單一,購買資產的目的和用途也是特定的,而從上報清示到取得批復、組織資產評估再到組織公開拍賣,時間過長程序較多,導致購買方望而止步轉而求其次,或管理者嫌諸多麻煩出現“懈怠”心理。
(2)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一是各層級沒有行之有效的一套管理方法,即使個別單位有管理較好的,但仍沒有形成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模式。二是各種閑置資產具有其特有的不同屬性,比如專用設備有專業的用途、建筑物的不動性、閑置時間越長越陳舊貶值等因素均造成閑置資產管理存在較大的難度。三是影響閑置資產管理的客觀因素如企業的發展規劃、閑置資產所處的周邊環境等變化過快,即使原來形成的有效管理方法和手段也趕不上客觀因素的變化快,很快導致原有有效的管理方法不再適用。
(3)缺乏專職和專業的管理人員
一是大多數企業將閑置資產管理歸為財務部門,或將閑置資產隨意歸為其他部門安排人員兼職管理,無論財務部門還是其他兼職業務部門,在日益繁重的本職工作下,無暇也無心管理閑置資產。二是即使能成立專門部門管理閑置資產,但資產的特有屬性,企業配置專業人員也存在一定困難,如物流的專用設備、科研用的實驗設備等需要極其專業人員的維護,就連房屋建筑物的簡單維護也會涉及到水、電、建筑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因此也導致專業人員管理閑置資產存在一定的難度。
三、國有企業閑置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問題產生的根源分析
(1)缺乏健全的管理機制、部門職責不明
一是歸口管理部門職責職能不明確,管理權限不清,資產處置工作中出現相互推諉現象,導致資產后期長期處于閑劇尺態。二是資產日常管護未制訂明確的管理條款,閑置資產缺乏后續的管理,未進行日常維護,如線路老化,房屋破損嚴重,造成再利用成本過高。三是無統一完整的閑置資產賬薄記錄。既無完善的閑置資產臺賬記錄,也無全面的賬薄核算記錄,管理部門不能及時、全面、動態掌握閑置資產現伏。
(2)各層級管理人員意識淡薄、管理水平參差不平
一是由于企業領導層面對閑置資產管理不夠重視,主動管理意識淡薄,認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上層置若罔聞,下層視而不見”。二是實物歸口管理部門資產管理人員多為兼職人員,崗位人員變動頻繁,管理水平參差不齊。三是部分人員對資產管理責任心不足,對資產長期不聞不問,造成資產破損嚴重,特別是房屋建筑物,存在極大安全隱患。比如房屋倒塌傷及人蓄、流浪人員長期占用等。若專人看守,成本較高。
(3)再利用程度不高、再利用方式單一
一是信息不暢,無人持續關注市場動態。比如以出租方式盤活資產,但閑置資產一般在第一次招租流標后,未再持續關注閑置資產周邊市場動態,造成閑置資產再利用程度不高。二是由于閑置資產無專職人員落實資產后續處置,閑置資產再利用方式單一。三是閑置的設備因其自身性能的特殊性,即多為專用設備,限制了資產處置的靈活性,只能報廢處置,處置的殘值價值不高。
(4)閑置資產處置受限、再利用成本過高
一是資產出租不具備公開招租條件:部分資產地處偏僻鄉鎮或村組,沒有公開招租市場,承和人為特定群體,且出租價格較低,和金收戊遠低于公開招和成本。二是由于歷史原因造成部分閑置權證缺失,特別是地處偏遠的閑置資產,既無再利用市場,而補辦權屬證明成本過高,得不償失。三是閑置資產再利用成本過高:部分房屋閑置年限過長,破損嚴重,若:是選擇出租方式盤活,則需裝修或維修后才具備出和條件,但存在和金收入過低,不足抵償裝修或維修成本。四是資產部分閑置,無法與整體資產進行分割,比如八項規定超超標準力、公室,閑置房屋建筑物僅只是整體房屋建筑物中一個部分閑置,如果要對閑置資產部分進行處置,存在一定限制。
(5)設備重復投入、日常操作管理不到位
一是立項論證不到位。由于立項論證不充分,部分項目只在第一年試驗后,無法再繼續深入推廣,而設備已購置,且設備性能為此項目專用,一旦試驗項目停止,設備即閑置。二是設備購置不嚴謹。由于試驗項目立項審核把關不到位,部分項目設備購置隨意,所購設備無法滿足實驗目的,造成部分設備閑置。三是缺乏專業操作且維修維護困難。由于科研項目的多樣性,企業不可能配備專業人員操作使用專業設備,也未系統組織人員進行專業培訓,造成設備有使用過程中由于操作不當,導致損壞。
四、國有企業閑置資產日常管理及盤活的建議和措施
(1)加強投資項目立項認證,從源頭控制閑置資產的產生。
一是改變以前重投資,輕回報的管理理念。每一個項目的投入,必須經過充分論證,項目的可行性認證要充分考慮資產成本與效益的匹配,特別要要樹立以資產為核算的管理理念,預防閑置資產的產生。二是項目投入必須結合企業長遠的規劃目標。要有長遠的眼光,要用長遠規劃指導項目計劃,而不是用項目計劃牽制企業規劃,避免出現建設一年、使用一年,資產就轉入“長眠”的現象。
(2)建立健全制度機制,明確職能職責
一是出臺具體指導意義及可操作性的制度。通過調研,根據不同資產屬性制定不同的處置規則,盡量避免因制度原因造成處置程序復雜,導致制度成為盤活資產的“攔路虎”現象。二是以制度形式明確閑置資產歸口管理部門職能職責,細化閑置資產后續管理、處置流程,制訂切實可行的操作手冊。三是兼顧安全與效率的原則,與安保部門溝通出臺具體的操作辦法,在確保資產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提高資產出租收益。
(3)建立長效機制,落實專人負責制
是成立專職資產管理部門或建立專門的閑置資產管理小組。每年初建立統一完善的閑置資產臺賬,細化每一項閑置資產處置方案,同時在臺賬L動態反映閑置資產處置過程與進度。二是建立培訓機制,組織資產管理人員進行培訓。通過集中培訓,使各管理人員熟悉掌握資產管理的相關法規政策以及瑞竇衛膽辦法,并能趁已實際工作中加以應用,有效降低人為管理疏忽的原因造成資產閑置,提高企業資產利用率。三是建立考核機制,將閑置資產處置方案納入各單位目標考核,督促各單位按進度處置閑置資產,及時指導、解決閑置資產處置過程存在的問題。四是建立規范的嘴參汪里數據庫,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系統,建立健全閑置資產數據庫,及時、全面、動態掌握資產實物情況,形成常態化閑置資產管理模式。
(4)多渠道盤活資產,提高使用效率
一是結合行業建設項目,充分考慮是否可以利用現有閑置資產,實現資源再配置。二是落實專人負責閑置后續市場調查,分析盤活資產的各種可能途徑,如出租、出售、有償轉讓等,多渠道盤活資產,提高資產使用效率。
(5)根據具體情況,制訂不同的處置方式
一是對于權屬不齊,地處村組、無再利用價值、管理成本過高、補辦權屬證明成本過高的劃撥土地(集體用地),建議捐贈當地政府部門或報廢拆除地面建筑物,土地恢復原貌退還村組。二是根據閑置資產地理位置及市場環境的不同,對不具備公開招租條件的,制訂相應招租程序,降低招租成本。三是對于權證齊全、管理成本過高的閑置資產,可以通過公開拍賣方式進行處置,一次性盤活資產。
五、結論
閑置資產不僅不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規定》還必須按期折舊,不僅影響企業財務數據的真實性,還為企業增加管理成本,成為企業發展的包袱。因此,企業應從自身實際出發,分析閑置資產形成原因,選擇適當的處置方式,有效降低經營管理風險,提高資產利用率,實現企業降本增效,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羅勇銘.關于加強國有企業資產管理的思考[J]中國總會計師,2017(2):89-91.
[2]陶明.國有企業長期未動用資產管理[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6):157-158.
[3]張亞文.關于國有企業改革閑置資產處置的研究[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7,7(14):76-77.
[4]卜彥強,趙忠義,龔娟娟.大型鋼鐵企業盤活閑置資產的方法研究[J]冶金財會,2017(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