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財政支出是政府完成其各項職能手段的主要途徑。作為政府宏觀調控經濟的常用手段,財政支出的規模和結構對經濟總量有直接影響。本文以四川省1978—2014年經濟增長和財政支出的相關統計數據為基礎,對財政支出規模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做了線性回歸分析;挑選財政支出結構中主要支出項目構建VAR模型,并在此基礎上分析對這四個因素對以地區生產總值表示的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做了脈沖響應分析。
關鍵詞:四川省;財政支出;經濟增長;實證分析
財政活動是國家經濟活動的核心部分,也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選擇對四川省財政支出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作實證分析,理論上是對地區財政支出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的豐富,可以為其他地區相關的研究提供參考。
通過查閱歷年《四川省統計年鑒》、《四川省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公報》、《四川省財政決算報告》以及《中國財政年鑒》,收集整理了1978年至2014年總計37年的四川省地區生產總值、四川省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以及歷年四川省財政支出中經濟建設支出、科教文衛支出、社會保障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等項目的支出情況,來分析財政支出結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一、模型構建
本節主要分析四川省財政支出規模與四川省地區生產總值的關系。根據西方經濟學國民經濟核算理論,此處選用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SC)和財政支出(FC)來構建經濟增長影響因素。為了避免異方差性的影響,對各解釋變量作對數運算。構建模型如下:
lnGDP=α+β1lnFC+β2lnSC+μ
其中α是截距項,β1和β2為對應變量的回歸系數,μ是隨機誤差項。
二、脈沖響應函數分析
建立VAR模型如下:
其中,A1和A2是待估參數矩陣。εDlnGDPt、εDlnECt、εDlnTCt、εDlnSCt、εDlnACt隨機誤差項。模型中所涉及的五個變量均通過了平穩性檢驗和協整檢驗,在此基礎上建立的VAR模型可信、準確。根據VAR(P)各種滯后階數的AIC比較得出其最優的滯后階數為2。利用E-views8.0對模型3-2回歸可以得出如下結果:
在VAR模型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分析經濟建設支出等四項財政支出項目的自發性變動對地區生產總值的影響程度,根據脈沖響應圖可以整理得出表1和表2。分別表示各變量的脈沖響應值和各變量對地區生產總值的累積影響。
從分析中可以基本看出經濟建設支出(EC)、科教文衛支出(TC)、社會保障支出(SC)和行政管理支出(AC)對四川省地區生產總值的影響。根據脈沖響應圖, 本文所選的四個主要財政支出項目對經濟增長都有明顯,其中四川省經濟增長對科教文衛支出、社會保障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刺激的反應過程都比較相似。駝峰均是出現在自發性沖擊的第二年。這三項支出項目中科教文衛支出對四川省經濟增長的作用最明顯,全省科教文衛支出增加1%時,四川省地區生產總值可以增加約0.0193%,社會保障支出變動1%時,四川省地區生產總值可以相應增加0.014%,而行政管理支出增加1%時四川省經濟增長0.01%。面對來自經濟建設支出方面的沖擊時,次年首先表現的是輕微的負效應。變動幅度為-0.0016,第三年開始發生作用,第四年達到峰值。從中期和長期來看,四項支出項目對四川省經濟增長的累積影響也都是積極的。
三、財政支出規模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對四川省財政支出總額和地區生產總值的OLS線性回歸結果顯示四川省財政支出對經濟增長有促進作用,但其彈性系數小于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需求不旺時政府通常會擴大財政支出規模,一方面增加了市場上的貨幣供給,刺激經濟快速增長,另一方面通過財政支出來對大型的基礎設置建設、用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項目投資是政府履行其職能的表現,也是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客觀要求。
四、財政支出結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從本文對財政支出結構的研究來看,科教文衛支出是財政支出項目中自身規模變動對四川省經濟增長作用最大的支出項目。這也說明了科教文衛領域應該是政府財政投資整點關注的領域。社會保障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對四川省經濟增長作用也比較明顯。四川省經濟增長對社會保障支出變動的響應值略小于科教文衛支出。經濟增長對經濟建設支出變動的響應程度更低。頗具特點的是經濟建設支出。經濟建設支出變動的前兩年內對經濟增長速度有反作用。兩年以后作用開始顯現,在第四年達到最大值。四川省財政關于經濟建設項目的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比較大,經濟建設支出多用于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大,資金回收周期長,可能存在投資邊際效應小。
五、政策建議
優化支出結構。從不同的支出項目來看,為保證財政支出的透支效果,在不影響經濟社會正常運行的前提下,應該選擇對經濟增長促進作用較大和偷襲回報率較高的項目進行投資。另一方面就每一財政支出項目內部而言也存在結構優化的問題。以經濟建設支出為例,適當調整經建設支出中資金循環周期較短、回報率較高的項目就可以明顯提高地區生產總值對經濟建設支出的響應值,從而優化財政支出政策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合理調整支出規模和方向。財政支出可以彌補經濟社會發展中私人投資和市場資源配置涉及不到的方面。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財政投資所應該承擔的主要義務和責任是不一樣的。根據全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來確定財政支出的規模和方向是保證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需要。根據文章對財政支出的分析,政府應該加大對科教文衛和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
六、結論
研究結果表明,四川省財政支出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但明顯弱于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關于財政支出結構對四川省經濟增長的作用,從脈沖響應分析的結果來看,所考察的主要財政支出項目中支出規模變動對經濟增長的沖擊作用最大的是科教文衛支出和社會保障支出,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行政管理支出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就長期來看,重點加強對科技教育領域的財政投資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有效方式。社會保障支出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也不可小覷。社會保障支出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周期相對滯后,主要體現在中期。經濟建設支出方面,四川省經濟增長對其的變動的響應有一個波動的趨勢,第二年開始起到正向促進作用,駝峰出現在第四年左右。考慮到各項財政支出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和國民經濟的作用機理,本文所得實證分析的結論和經濟運行實際是基本相符的。
參考文獻
[1]陳共.財政學(第七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2]杜江,李恒,賈文.計量經濟學及其應用[M].四川,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3]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五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4]王定坤.我國經濟增長周期的再生機制[J].財經科學,1988.
[5]姜作培. 重視財政政策在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中的作用[J]. 當代財經,1996.
作者簡介:樸星毅(1993—),男,朝鮮族,吉林省汪清縣,在職研究生,延邊大學。